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2019-06-28 02:17蔡文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个体化血压病人

蔡文琪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高血压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老年病人个体差异、年龄大等因素致使病人易出现不安、抑郁、烦躁、焦虑等多种负面情绪。个体化护理是近期临床常用的护理模式,具有针对性、个体性等特点,备受病人青睐。心理护理为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对病人负面心理改善起到促进作用。本次研究以108例高血压病人分组干预,分析个性化护理+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男、女病人28 例、26 例,年龄范围 64~86(73.8±4.7)岁,病程 1~13(7.1±2.4)年;研究组:男、女病人 27 例、27 例,年龄范围 62~82(74.1±4.5)岁,病程 2~10(6.8±2.1)年,SPSS24.0软件分析纳入的临床资料数据无差异性(P>0.05)。

1.2 标准的纳入及排除[1]

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静息状态下即至少连续2次病人舒张期血压平均值>90mmHg或(和)收缩压≥140mmHg;(2)病人知情同意,医院伦理会核实批准。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病人;(2)合并肿瘤病人。

1.3 方法

对照组干预的方法为常规护理,包括叮嘱病人保持充足睡眠,合理为病人安排活动,合理饮食,且摄制每日盐摄入量<6g,戒烟戒酒,多进食水果、蔬菜,指导病人学会血压自我监测,叮嘱病人按照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期间的反应,一旦发生高血压急症,需要立即卧床休息,并减少不良刺激,必要时可以予以镇静剂,疾病知识宣教方面,可以邀请病人、病人家属到医院讲座厅,由专业人员统一进行大屏幕讲解,从而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

研究组病人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心理干预,(1)个体化护理:不同病人病程、对疾病知识掌握能力也大不相同,在进行疾病知识宣教中,个体化护理先通过统一授课,知晓病人的接受能力,然后对不同接受能力病人分组,对于接受能力强的病人,可以定期进行统一的集体授课,增加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对于接受能力差的病人,则由护理人员采取小组授课,通过面对面讲解,让病人逐渐掌握疾病知识,提高病人依从性。运动锻炼是维持血压水平,促进病情好转的重要方式,因不同病人的兴趣、爱好不同,个体化护理中先调查病人的兴趣、爱好,然后将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组成小组,医院可以根据病人的兴趣,每月开展2~3次病人感兴趣的活动,并邀请该兴趣爱好的病人参与,以提高病人免疫力,促进血压水平的好转。

(2)心理干预:大部分病人治疗期间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例如烦躁、焦虑、抑郁等,护理人员在干预中会增加对病人心理程度的重视,主动告知病人该疾病属于慢性疾病,让病人知晓疾病的进程,通过医院定期组织高血压疾病知识竞赛、高血压病人室外小游戏等,缓解病人焦虑、抑郁心理,并通过邀请成功案例进行分享,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1.4 指标评估

观察指标中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量表满分均为100分,分别以50分、53分为分界值,评分<50分、53分,表示无焦虑、抑郁,评分≥50分、53分,病人焦虑、抑郁随分数增加而加重[2]。

1.5 统计学方法

SPSS24.0软件用于本次研究数据的处理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说明数据对比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血压水平变化对比

干预后组内SBP、DBP水平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SBP、DBP水平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性(P<0.05),见表 1。

2.2 SAS评分、SDS评分对比

干预后组内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P<0.05),见表2。

表1 血压水平变化对比结果(±s)

表1 血压水平变化对比结果(±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n)S B P(m m H g) D B P(m m H g)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5 4 5 4干预前1 4 6.7 9±8.1 6 1 4 7.1 3±7.9 7 0.2 1 9 0.8 2 7干预后1 3 7.2 5±8.1 1*1 3 2.2 4±7.8 3*3.2 6 6 0.0 0 1干预前9 5.2 2±3.6 3 9 5.1 6±3.5 8 0.0 8 6 0.9 3 1干预后8 4.6 3±6.3 4*8 1.2 1±4.5 5*3.2 2 0 0.0 0 2

表2 SAS、SDS 评分干预前后对比(±s)

表2 SAS、SDS 评分干预前后对比(±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n)S A S(分) S D S(分)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5 4 5 4干预前6 4.8 2±8.7 1 6 5.1 3±8.4 2 0.1 8 8 0.8 5 1干预后4 6.8 4±3.4 1*4 4.5 2±2.6 2*3.9 6 4 0.0 0 0干预前6 5.2 6±7.4 1 6 4.9 3±7.1 2 0.2 3 6 0.8 1 4干预后5 0.9 2±1.7 1*4 8.4 6±1.2 2*8.6 0 6 0.0 0 0

3 讨 论

高血压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有病程长、病情隐匿等特点,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危及人类的健康安全。一旦发生高血压,需要长期用药,而老年病人机体机能明显下降,记忆力差,如果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整体的临床血压水平控制效果欠佳,且病人治疗期间会出现多样性的负面心理,降低了临床疗效。因此,对高血压老年病人积极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采取高效的护理干预。

心理因素在老年高血压病人病情控制中具有密切的关系,且不同的老年病人存在个体性差异,在护理中要结合具体的病人特点,予以个体化干预,从而保证护理的针对性、有效性。许芳[3]在研究中指出,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采取个体化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健康评分(46.96±5.38)分比对照组(43.26±6.03)分高,且生活质量提升明显,可见个体化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在临床高血压病人中应用的高效性、可行性。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病人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干预应用可以改善病人的负面心理,与上述报道具有相似性;研究组病人SBP,DBP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个性化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病人血压水平,优势明显,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综上,个性化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中,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减轻负面心理,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个体化血压病人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谁是病人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病人膏育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