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摄影”

2019-07-08 02:26丁曦林
财富堂 2019年3期
关键词:照相馆照相机图像

丁曦林

今日地球上最广泛、最充分的自由和民主,莫过于摄影了。

自1 9世纪法国画家达盖尔发布了“银版摄影术”发明,并推出世界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至今,人类的摄影发展已走过近200年的时间。难以想象,早年的摄影门槛有多高:摄影师外出拍照,须携带遮光的帐篷、笨重的支架、化學药品、玻璃片、水等等,运载全套装备通常需要一辆马车。而历史上存世最早的摄影照《窗外风景》,是利用日光蚀刻法曝光的,足足花了8小时才得以成像。时光荏苒,摄影技术不可方物,携带非凡摄影功能的手机稀松平常,有人的地方必有拍客。盛产视觉图像的时代,光和影的历史记载和自我表达,丰富至极。由摄影衍变出的图像,则大有超出文字而主宰、认知世界呈现方式的气势和力量。

透过林林总总的摄影图像,大致可以梳理出两支脉络。一支属于“纪录”或“记忆”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这支脉络帮助人们储存了浩瀚的影像资料;另一支属于“表演”或“幻想”的,摄影者不再是摄影活动的“他者”,而是“主体”,它呈现的是头脑反映的产物。

后者的出现,与摄影应用以及所处时代的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在曝光底片与盒式照相机刚刚推向市场的时候,由于照相机、胶片、冲印等成本不菲;最初的摄影活动,几乎是报纸杂志的摄影师和照相馆的照相师之“专享”。供职于报刊的摄影师奔赴各种新闻“现场”抓拍媒体所需的图像;在照相馆工作的师傅,将前来拍照的人们摆布于布景或景点前,留下可供纪念的影像。无论媒体摄影师还是照相馆师傅,彼时运用感光胶片和暗房技术,产生的瞬间影像纪录,被一些学者称作是“假想的记忆”。之后,随着小型便携式照相机的普及,图像“生产”日趋世俗化和市民化,这个时期,有别于报刊摄影师或照相馆摄影师的第三种摄影力量得以成长和壮大,他们以个人视角,走街串巷抓拍日常所见,包括城乡社会的场景,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既非媒体风格也非照相馆风格的平民摄影,题材丰富,气息生动,充满自由。再之后,越来越多“有想法”的独立摄影师热衷于先锋探索,他们不愿意停留于摄影技术本身固有的对拍摄对象的“模仿”或“复制”,而渴望拍出“不一样的摄影”。这样的探索,有点儿类似于世界绘画史上告别古典写实主义的印象派、表现派、野兽派等现代化探索,虽然摄影师仍需要将镜头对准现实,却不再机械地“翻拍”眼睛所见的现实,而是将光影服务于内心,表现自己理解和感受到的现实。如今,这样的先锋摄影也无法满足更加自我的表达需求了,一些摄影师另辟蹊径,不再只扮演摄影设备操控者的角色,其摄影的目的也不是主要针对记忆或遗忘,而是运用摄影技术进行“自我”表达的实验,有的,自身跳入镜头做戏剧性表演,有的,将镜头特别地对准某个局部,还有的将摄影技术与绘画材料、装置物料、刺绣拼贴、VR/AR等混搭着进行视觉呈现,一切手段服务于天马行空的思索,和对身体、身份、物质、性、再造的真实等内心“自我”的探寻。无论男性摄影师或女性摄影师,我想,与其将他们归类为摄影师,不如说是摄影艺术家。这群人以幻想、夸张乃至荒诞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重新定义了“摄影”,呈现了新的表达。

文化的实验性和前卫性,历来无关乎时间,只与思想观念有关!

猜你喜欢
照相馆照相机图像
《照相机》杂志摄影月赛
小猫的照相机
A、B两点漂流记
A LONG LENS
黑白照相馆逆袭韩国
自制照相机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照相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