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的摄影 再造的幻觉与现实

2019-07-08 02:26梁庆
财富堂 2019年3期
关键词:克莱因幻觉虚构

梁庆

1960年的一天,巴黎郊区的让蒂尔一贝尔纳街( Rue Gentil-Bernard),伊夫·克莱因( Yves Klein)在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从一幢楼房的二楼窗口纵身一跃。为了体验飞翔和失重的感觉,他几乎做了一次玩命的行为。就在他坠落的瞬间,摄影师Harry Shunk和Janos Kender“正巧”为其留下了舒展于空中的身影。然而这张广为流傳的经典照片,其实来自于一次精心设计的摆拍一一当克莱因跳出窗口的同时,楼下早已有助手张开帆布严阵以待,而照片则是摄影师们后期在暗房里的“二次创作”。

作为艺术史中最经典的摆拍之一,克莱因的《跃入虚空》( Leap into the Void)只是一次表演,它再一次昭示了摄影的存在并非只是单纯用来纪实,它还创造“真实”。

摄影是为记录真实而生,然而从其诞生的那天起,面对镜头的摆拍和表演也随即开始。真实与虚拟,图像与观看,这其间复杂交错的关系延展出无尽的想象和可能,也改变着今日图像时代里我们感知现实的方式。如今,融合了各种理念之后的摄影已然构建了一个超越日常世界的理想之境,它对无尽的意义开放。然而当我们面对这个亦真亦幻的图像世界时,又从中看见了什么?

2016年,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 Tate Modern)曾经举办过一场大型学术展览:“为相机表演”( Performingfor the Camera)。当时的展览汇集了跨越150年的500多幅图像,从19世纪摄影术的发明直到今天由相机所催生的自拍文化,从艺术层面的严肃认真到日常摆拍的即兴和幽默,全面梳理了摄影与表演之间的互动,并从不同角度回应了摄影中关于“performance”(表演)的不同解读。然而从展览中我们也可以察觉,摄影中的“performance”俨然已经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表演”,而是成为以图像为表现形式的艺术家行为,一种超越图像的“摄影性的行动”(Photo-graphic Actions)。通过这些行为,摄影艺术家们以拍摄来探讨人的身份、境遇以及在急剧变动的现实中所异化的精神世界。在此,文字、绘画、录像、雕塑,甚至是行为艺术,都借助摄影这个舞台而呈现。

在这个舞台上,世界亦向我们揭示和展现它自身的存在,然而在一个永远变化着的世界中,我们又如何定义真实?环顾四周,我们身边的大多数照片都介于事实与虚构、历史与记忆,以及客观与主观之间。照片要么是无可争辩的证据,要么就真假存疑,它嬉戏于现实与幻觉之间。

和其他众多艺术媒介一样,摄影最基本的要素是想象力,而非技术。摄影之所以能成功地在艺术界站稳脚跟,一方面是因它彰显了某些独特本质,更重要的是其与整个世界的广泛联结。在后现代和后媒体的语境中,真实记录和反映生活早已不再是摄影存在的准则,虚构或叙述真实也变得暖昧不清。和如今越来越受推崇的运动影像相比,照片是无尽的意义的浓缩一一它们更像一种虚构和情绪,承载可被无限解读的隐喻。

罗兰巴特认为,一张影像,虽然不是电影,却仍然能够具备电影的特质,它可以只是叙事的,而不属于某个叙事。一如在碎片化的世界里,虽说我们总是孤身一人,却也可以同时拥有许多个自己。

猜你喜欢
克莱因幻觉虚构
虚构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虚构的钥匙
克莱因蓝
远方
虚构
有一种纯净叫“克莱因”
世界记住他,因为他创造了一种蓝
春天的幻觉
影像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