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摄影中的女性身影

2019-07-08 02:26
财富堂 2019年3期
关键词:艺术家摄影

摄影领域里出类拔萃的女性艺术冢总会让人印象深刻。她们往往凭借自身强大的信念、热情和创造力,推动摄影抵达更崇高的境界。在此,我们将为大冢介绍当今艺术界最具代表性的女性摄影师,而将她们串联于此的线索,正是作品深层的敏锐洞察和超现实特质。

辛迪·舍曼

辛迪·舍曼是美国先驱女摄影师、电影导演和艺术家,当今时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她的艺术实践和思想充满离经叛道的挑战精神,其融入概念艺术、具有表演性的“化装自拍”,颠覆了传统摄影的定义和既有的审美范式,对当代摄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辛迪舍曼就在摄影创作中自导自演,将自己作为灵感的缪斯,除了对每一次拍摄都进行精心布局外,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她在照片中通过角色扮演对人物情感的生动表现。她以具有叙事性的影像重新解构了女性形象,对时代女性的既定形象进行嘲讽和批判,从精神和文化层面剖析女性对自我身份、与男性关系和社会定位的认知,并最终上升到对人类自身认知的反思。

帕特·布拉辛顿

帕特·布拉辛顿是澳大利亚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摄影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源自于超现实主义,通过摄影重新诠释着电影美学。在创作中,她往往用摄影的图案,拼贴创建成具有诱惑和干扰、暖昧和想象的神秘状态。 more info:www.stillsgallery.com.au

今道子

1955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1991年获得木村伊兵卫摄影奖。作为一位有着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与非凡创造力的女摄影家,今道子是极少数被西方评论家写入世界摄影史的亚洲女摄影家。她利用鱼类等生鲜食材,与衣服、花卉,甚至是人物进行组合,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标本影像。她的作品倾注了想象和智慧,游离于现实与虚幻之间,而其中每一件拍摄题材,都是经过她本人缜密构思并亲手制作,视觉形象的夸张让人浮想联翩,并能够和现实生活产生呼应。

奥乌卡·莱蕾

作为西班牙“马德里新潮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奥乌卡莱蕾的作品不乏影视的剧情感、时装摄影的場景布局,既带有美丽、挑衅的魅惑,又兼具艺术家独有的诙谐,进而启发性地让人思考灵魂与实体的关系。自幼学习绘画的奥乌卡早期受到普拉多博物馆里大师油画作品的影响,直到1980年代她把摄影与绘画融合成“水彩摄影”,创造出一种全新独到的影像表达。在创作中,她往往先用黑白照片拍摄,然后用水彩上色。油画般鲜明的色调让作品散发出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特气息,既有药物式的迷幻特质,也不乏浪漫怀旧的气息。

莱蕾的童年生活在马德里和塞戈维亚两地,故乡的森林在她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此外,少年时代一场重病的经历,让她几乎触碰到死亡,同时也唤起了她对生命的热爱。一如她曾写过:“这多美啊,我充盈着空气的肺,我双目闪耀的光芒,花香渗入我的血脉,我心激烈地跳动着,我面孔绯红,为那份感触。”

霍莉·安德莱丝

美国女摄影师Holly Andres的艺术摄影大多描绘童年的复杂性、记忆的碎片以及源自女性角度的思考。她的作品画面往往经过精巧细致的设定,弥漫着戏剧化的紧张感。在系列作品《The Fallen Fawn》中,她尝试讲述一个虚构的女性故事,并在高度完美的表象背后隐藏不可言喻的神秘和危险感。“这个陌生女性的生活永远不会被人们所知道,却又仿佛一直停留在女孩们的记忆中。”和之前的作品一样,此件作品的灵感也来自她的童年记忆,“手提箱里有女人留下的一切。在安静的世界中,女孩们隐藏着各自的秘密,这正是停留在我脑海的短暂性记忆。”

more info: www.hollyandres.com

莱涅克·迪克斯特拉

荷兰摄影师莱涅克以其极简的肖像摄影闻名于世。她总是以一种更抽象的方式观看、理解摄影,并让观者看到图像背后隐藏的内容。她作品中的人物往往被孤立在场景之中,眼神里既有疲倦也有戒备。在著名的“海边”系列中,那些被拍的青少年们正处在一个开始对外部世界有自我意识的年龄,他们模仿成人,却还不是成人,他们不自然地尝试着各种各样的姿势,以使自己在镜头前显得更加“专业”。照片中的年轻女孩,仿佛模拟波提切利画面中的女性形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体验的真实。“我通常观看一些古老的画作,如伦勃朗和维米尔。那些画中的用光在表达情感和心理方面起到的难以置信的作用令我着迷。我更喜欢将传统的经典运用到当代艺术的表现中。”莱涅克说。

塔米·阿密特

出生于特拉维夫的摄影师塔米阿密特擅长模仿并制造电影中的场景。她的作品总是弥漫着令人不安的希区柯克式悬疑,或者大卫林奇式的迷幻吸引。她的布景往往非常细腻,每一个道具都诉说着潜在的信息,而模特的装扮和表情亦让人印象深刻。“塔米镜头下的女性充满了脆弱、恐惧、某种期待克服痛苦或悲伤的期望,时而浪漫,时而反叛,甚至充满懊悔。她总在捕捉一个茫然的、梦幻般的境况,将某种不安的情绪表达得令人过目难忘。”

more info:www.tamiamit.com

亚历克斯·普拉格

来自洛杉矶的艺术家普拉格以其精心雕琢的摄影及录像作品而闻名,她的作品极具戏剧性,电影色彩浓厚。与许多艺术家的成长轨迹不同,普拉格没念过高中,也没有接受过正式的艺术教育,只是一次偶然地在博物馆闲逛时被威廉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的展览打动,从此开始自学摄影,并于半年之后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个展。

也许是没有科班教育的限制,普拉格的作品充满了不落俗套的独立精神。她的灵感多来自生活,喜欢按照自己预设好的画面拍摄照片,而不是传统摄影的等待和捕捉。她擅长从通俗小说、流行音乐和电影中获取灵感,而其中又以希区柯克对其影响最大。她曾说:“我对希区柯克作品中那些不同寻常的光影、瞬间爆发的戏剧性和迷人的悬念非常着迷。我喜欢在拍摄时为观众留下可供发挥想象的空间。”

在创作中,她往往通过放大缩小、剪裁、层叠交错以及毫无脉络的情境设定,消除观者全知视角的肯定并以迷失感取而代之。在最近的作品中,她巧妙运用不同的大小比例,用不可思议的视角将看似格格不入的场景叠放在一起,就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分野挑战人们的一贯思维。在《Face in the Crowd》系列中,她呈现出每个人被淹没在茫茫人海中的孤独与无助。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影像资讯,例如促销广告、新闻报道及社交媒体各自呈现不同版本的“真相”,然而我们却甚少停下脚步考虑我们的思想如何在观看的过程中被诱惑引导。普拉格的作品揭示了这个问题,不仅呈现了她独创的情境,更令观者意识到他们自行观察时所涉及的心理过程。

玛丽亚·斯拉波娃

出生于1988年的斯洛伐克少女玛丽亚斯拉波娃在大学完成考古和文物修护学业后,在2010年决定将摄影作为自己的主业。她的作品中呈现的如同梦境的现实可以明显地窥见超现实主义和新艺术运动的元素,同时还能看到极简主义的简洁干练带来的感官体验。人与环境、过去与未来的相融是其长期探索的主题,“人物使我着迷。没有人类,空间没有任何意义。它将永远缺少一些东西。”为了发掘人与空间的关系,斯拉波娃用梦幻般的色彩实验为公共空间注入复古的未来感。她将人物作为舞台布景的道具,以其僵硬的肢体表现质问日常生活的荒诞性。“我尽可能描绘一个消过毒的世界,人物像机械一样,没有表现任何情感、个性,就像游泳池的水面一样平静。”

www.mariasvarbova.com

蒂娜·巴尼

出生于纽约的摄影艺术家蒂娜巴尼在她20多岁时就开始捕捉东海岸精英人士的生活模式,并将琐碎的日常拍出了具有戏剧和舞台感的另一种“逼真”。除了画面色彩和比例,蒂娜摄影作品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对构图的把控能力。深受17世纪荷兰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作的灵感激发,她的摄影作品都带有明确的意图。尽管看起来浑然天成,但都是经过巧思和精心构图后完成。

www.tinabarney.com

瓦莱丽·蓓琳

法国摄影艺术家瓦莱丽蓓琳专注研究不同身份下身体作为物件所呈现的不同意义。存在与虚无、生机勃勃与死气沉沉,也都是她作品的主题。蓓琳的作品带有强烈的自传意味,女性在其中占有主要地位,哪怕是男性也展现出几乎女性的气息。在围绕真假模特创作的作品中,蓓琳模糊了真与假的边界,通过灯光与数码技术的应用将真假的躯体消融在镜头下。她的作品里始终有一种矛盾,一方面非常真实,但过度的真实又使其“去真实化”。从某种角度来说,她在寻找一种典型,位于想象层面而非现实层面;好像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东西,但又具备超凡的感觉。在蓓琳的作品中,拼贴也是常见的手法,而那种叠加不单存在于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也存在于观众对作品的观看中。“摄影(相机)是我创作的工具,摄影的成果是照片(photograph),而我的创作更像是图片(image),某种程度和绘画是一样的。”

https://valeriebelin.com

凯伦·诺尔

英国纪实摄影领军人物凯伦诺尔的作品里总交融着真实与虚构的魔幻现实主义,让人产生时空错愕的感觉。在最近的《印度之歌》( India Song)系列中,她把自然保护区和动物园中拍摄的动物,通过数码合成技术放入代表了印度高种姓拉其普特( Rajput)和莫卧儿(Mughal)王朝文化遗产的宫殿、寺庙和陵墓内,并借助饱和的色彩和复杂华丽的细节,向殖民主义、异国偏见、性别、宗教、政治等问题发问。“动物置身于象征着文化和秩序的建筑中,讽刺了人类自以为是的高雅和规矩。”

宮崎和泉

日本少女宫崎和泉在18岁那年考入了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学习摄影,并在Tumblr上开启了个人主页,命名为“未设定”。因为搞怪有趣又充满实验性格的照片,她迅速窜红在网路世界里。在作品中,宫崎成了自己虚构世界里唯一的明星。她从日常生活中取材,经常拍摄一些看起来难以理解、不明所以的自拍。有别于一般少女的“趋于完美”的自拍照,她的摄影并不属于自恋的延伸,而是对人自身各种可能性的探索。一如她给自己命名“未设定”,摄影世界里的宫崎还有更多可能性。

more info:izumimiyazaki.tumblr.com

阿玛利亚·乌尔曼

红极一时的阿根廷少女阿玛丽亚乌尔曼曾在Instagram上虚构了一个自己。在长达几个月时间里不断上传的各种自拍,都是她精心设计且按照剧本步步推进的。那件由175件自拍构成的作品“优秀&完美”( Excellences & Perfections),成为201 6年泰特现代美术馆“为相机表演”特展的收尾,而其正是延续了前代艺术家们使用摄影来记录和展示表演性作品的传统。乌尔曼的作品致力于探讨女性身份的流性本质,亦证明了“所谓女性特质是被建构出来的”,而不是一个生理上或者内在的行为就可以定义的。与此同时,她的作品与数码和虚拟交织,亦让人不断思索互联网扭曲的社会架构以及表面化的虚构下,人的心理、行为和动机。

猜你喜欢
艺术家摄影
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WZW—bewell摄影月赛
WZW—bewell 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月赛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