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对诗歌中景物色彩进行审美鉴赏

2019-07-25 05:48游红梅
课外语文·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渲染鉴赏审美

游红梅

【摘要】鲜艳色彩的渲染是诗歌景物描写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歌中景物色彩的渲染进行审美鉴赏,让学生通过此方法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达到建构高效语文诗词鉴赏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审美;鉴赏;渲染;心灵世界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鉴赏,景物描写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鲜艳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歌中景物色彩的渲染进行审美鉴赏,让学生通过此方法走进作者内心世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达到建构高效语文诗词鉴赏课堂的目标。

诗歌是人类灵魂最美的告白。人只有诗意地活着,才不会辜负美好的生命。

诗人要借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正像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要通过一定的手法来描写景物,那么色彩的渲染是他们经常用的手法,因为鲜艳的色彩更能引起人们的美感,更能表达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教师要注重这方面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以白居易的《忆江南》为例,诗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鉴赏这首诗,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鲜艳色彩”这视觉上的感知来谈谈诗人对江南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正是因为江南的风光和色彩,在诗人心中激起波澜,才可以激起他那“能不忆江南”的心情。有的学生说,给我们展示的是色彩艳丽的江南,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连我们都心驰神往,更何况作者呢!更有一个学生说,这深浓的碧绿色,与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心里早就飞到江南去了。是啊!这么明丽多彩的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于一睹为快,那作者内心对江南无限的怀念之情更在不言之中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美的意境的营造,来对江南无限怀念的感情,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欣赏到诗歌的美,提高对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

正是因为色彩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情感和联想、象征意义等,诗人虽然不能像画家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能通过诗的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的美感,通过对景物进行美的欣赏,让读者能倾听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果在课堂诗歌教学中注重把握这种美感的话,学生就能更容易、更真切体会到诗歌的美妙,更能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并且与作者的心灵世界产生共鸣。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一首招饮的小诗,其诱人之处,正是在于“绿”酒“红”炉两种色彩的和谐搭配,使平平常常之物在大雪沉沉欲降的严冬之夜,产生了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情味,仿佛在向客人含笑招手;绿酒、红炉与白雪在色彩的对比和映衬中,又给人以鲜明的灵感。是色彩吸引了诗人的情绪,又是色彩吸引了读者,可见色彩的适当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此时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作者通过色彩的渲染,表达对友人热情的邀请,学生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友人深厚的友谊了。

又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画感鲜活。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对“色”和“光”这种通过感官器官来传达诗歌美的方式,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愉悦地欣赏诗歌 ,提高诗歌的审美鉴赏。

色彩明暗的对比,往往能增加诗人感情色彩的浓度,如观赏富于色彩的画作,作品中色彩的深浅明暗,凸现出画的结构,显示其立体美;而诗歌的色彩对比,则使诗歌的画意更浓,更能表达出诗人的心灵动静。杨万里描寫西湖荷花的姿色风韵,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碧倾千里一点红,红得突出,红得兴奋,红得喜人,诗人之情便呈现出来。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对比转变,更显流光之速。他在另一首词中写秋天清晨篱落间的景色之美,有句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多彩,作者用色彩营造了美的意境,不但是诗人,连读者都陶醉在诗人营造的美的世界里。诗人的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那种对西湖深深的依恋和喜爱之情尽在不言之中。

另外,作者是通过色彩的冷暖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一般来说,如果作者心情悲痛伤感、孤独寂寞,会选用冷色调。比如同样是秋天,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的全是冷色调,营造出凄凉萧瑟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身世飘零的感慨,对老病孤愁的悲哀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用的是绚丽鲜艳的色彩来渲染秋景图,而且是以暖色调为主,因为作者比较乐观积极向上,就用比较明丽鲜艳的色彩,再加上对鱼、鹰等动态景物的描绘,让人看到的是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情景,完全没有一般诗人对秋天万物凋谢的凄凉伤感。因此,诗词中色彩的选择是很能突出作者内心感情的。

我组织了一次课外诗歌鉴赏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景物描写中有鲜艳色彩渲染的诗歌,并谈谈自己是怎样去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的,学生很积极地去完成了。以下是学生收集到的诗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大的欣慰莫过于学生很快乐、很主动地去学习了。

杜甫有:“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李贺有:“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李商隐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崔护有:“人面桃花相映红。”

杜牧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荀鹤的《再经胡城县》:“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这些诗歌都是运用了色彩的渲染,通过调动感觉器官的视觉方面,来带给读者全方位的诗歌美的享受。通过检查发现,学生能够把自己喜欢的诗歌收集起来,通过对诗歌中色彩的感知,初步欣赏到美的意境,并且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同学还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我认为通过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景物色彩渲染的鉴赏,能很好地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这一目标。

总之,诗歌景物描写中的色彩渲染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内涵,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彩的视觉世界,其实它们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歌中景物色彩渲染进行审美鉴赏,让学生通过此方法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达到建构高效语文诗词鉴赏课堂的目标。

猜你喜欢
渲染鉴赏审美
浅谈三维软件在二维动画渲染中的应用
水墨写意 破晓啼莺
试论电影“渲染”的方式及功用
紫砂陶艺鉴赏研究
紫砂陶艺鉴赏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试论普通高等学校高中学生的专业音乐审美的培养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