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教师教育

2019-09-10 07:22尹少淳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磨刀美术核心

编者按: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件还提出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将其落实到整个教育的环节,特别提到了在艺术教育中的落实。而多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构成,因此,民族艺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复兴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本期邀请了尹少淳教授、钱初熹教授、乔晓光教授等美术教育领域的专家、教授,从理论到实践,共同对“民间艺术传承与师资培养”议题做了深入探讨。

编者按:

尹少淳教授用幽默風趣的语言、生动易懂的例子,深入浅出地疏浚核心素养之源流,使我们晓畅什么是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以及“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培养美术教师。

一、疏浚核心素养之源流

在新时代,我们认知世界不应该局限于“河段思维”,还应该有“全流域思维”。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他们探讨的东西都非常“高大上”,但所说的问题跟老百姓没有太大的关系。杜威认为:人是有机生命,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哲学应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他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法:第一,是诉诸宗教。此时此地解决不了的问题带来焦虑,就用宗教使自己平服。第二,是到学校学习知识与技能, “学校即社会”。人们不是先在学校做准备,再到社会上去服务,而是在学校就要学会解决问题。杜威的哲学思想因太偏重实际问题而遭人诟病,但他在教育、政治领域的影响很大。我们今天所谈的核心素养问题,与杜威的实践哲学有很大关系,问题教学法、五步法都能在核心素养教学法中找到它的影子。

每个时代都有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解决21世纪不断出现的问题。比如,过去的老司机不但能认路,还会修车。但现在老司机修不了车,集成化、电路化让他没法修车。现在,司机上路要会使用导航,能力形式发生了转换,找路和记路的能力转变为信息能力。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核心素养应运而生。

核心素养最早是1997年由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提出的。2002年,欧盟和美国也开始提出此概念。在美国,它不叫“核心素养”,而叫作“21世纪的技能”。我国是于2013年开始

着手研究的,2016年正式公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世界都在强调核心素养4C,即合作、交流、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很重要,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对当今人类提出21项忠告,其中之一是在网络时代要有批评性思维。为了应对变化,我们的教育关注点要上抬至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再由它们向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覆盖。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是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根据美术学科视觉形象为主的特征和独特的育人功能,我们可以把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社会认知理解能力熔为一炉,提炼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创意实践,指在美术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运用创意思维和创造方法。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二、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

过去学知识是放在一个体系中,学出来后用不上。比如,让学生磨刀,如果教师说只管去磨,学生为磨刀而磨刀,磨刀成为最终目的,刀磨完了就束之高阁,最后发现没有什么用。相反,我们假设一个情景,一个来自边远山区的大学生谈恋爱,女朋友第一次去男生家里肯定要热情招待。砍柴、杀牲畜、切菜需要不同的刀,这时男孩磨刀是根据需要解决问题。为砍柴而磨刀,为杀生畜而磨刀,为切菜而磨刀,这是在知识的价值认知中学习。这种教学将“知识与技能”放在任务情境中学习,最终教会学生解决几个问题。

以往“教学过程”的含义是老师把知识教给学生的过程,现在它的含义从“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转为“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涉及态度、方法(技法)、认识,最终解决知识与技能、方法、心理品质等问题。例如,有城镇学生认为农村民间美术“老土”,这是态度问题,态度也与认知有关。通过学习,学生发现民间美术是民族生活的表征,又是民族的生命观、价值观、生活观、宗教观等体现。学生发现民间美术现在还有很大价值,是我们汲取文化精华的一个宝库,认识转变,态度问题、方法问题也解决了。当然,这个要植入情境才能解决,而不是空洞地说教民间美术的价值。我们将来的孩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需要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知识有学科的和跨学科的,知识的获取要靠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说到方法,有一般的方法,还有一些美术的方法,比如创造一件作品,设计一个东西,完成鉴赏报告,各有方法,这是将来教学应该注意的。还有心理品质,没有它也做不好解决问题的工作。从美术来讲,一个人需要灵活创新的品质,党和政府倡导的创新、创业也基于此。另外,工匠精神就是要持之以恒,做得很细致,精益求精,我们美术教学要往这方面努力。

辨析“problem”和“question”的差异,可以更好理解“问题”的含义。 “problem”指说话者认为难以解决问题,它与动词“solve”或“settle”(解决)搭配。 “question”指说话者需要寻找答案的问题,它常与动词“ask”或“answer”连用。在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中,主要针对的是“problem”,这其中也包含着若干“question”。但“question”是帮助解决“problem”的。我们可以运用“大概念”进行教学,具体做法是选择题目和主题,确定大概念,分解成基本问题(小问题)。针对基本问题,运用各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增强对知识层次和组织的理解。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教师的培养

教师培养有一个“俗”表达——“脚踏两只船,胸怀大世界”, “两只船”是“学科”与“教育”, “胸怀大世界”即要有格局,开阔眼界,需要关注自然、社会、个人。

从现在美术学科教学来看,一些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依然不能应对将来的教学工作,三个方面的表现均未达到理想状态,“美术”知识技能依然不能应对教学,“教育”不能实践性地体现教育知识, “通识”缺乏知识厚度和广度,思考面窄。一切皆为变量,须在变量中寻找定位,哪些方面缺就补哪些方面。

1.如何加强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解决办法是:一般的美术知识技能学习+美术知识技能在教学情境中的运用。我们不能脱离教师培养去教技法,要知道这个技法在中小学是怎么用的,在这个背景下教技法才有针对性。

2.如何提高实践性教育教学能力?

解决办法是:体验性教学+教育学、心理学、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理论。所有教学能力都是在实践中体现的,所以现在把教育见习、实习时间拉长了,但还要有理论基础。

3.如何改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

解决办法是:专业知识(美术、教育)+通识课程。

19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 “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得多一些。”我们专业的知识知道多一些,通识的知识也要有一点。汤姆·安德森有一本书《为生活而艺术》,傳统艺术是社会群体的艺术,比较保守,它加强和传递核心文化价值观及信仰,讲述故事,精致、美丽、复制。现代艺术是个人的艺术,有自由度,反传统,独创而非模仿,强调艺术本体,注重样式和形式的创造。后现代主义艺术回归群体意识,关注社会生活,一切建立在信仰和体系的基础上。美术教育如果只强调艺术本体,不和社会结合,那将没人关注,因为没用。

哲学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学,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哲学,比如存在主义、现象主义也要学。文化人类学研究文化变迁、生计模式、多种分类方式形成的群体等等。社会学研究文化与社会、变化中的世界、种族族群与移民等方面。文化人类学重点研究人类不同群体创造文化并被文化濡染的现象与规律;社会学则着重研究社会的要素、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律。两个课程如由历史和现实的经纬编织的大网,覆盖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艺术指向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他们由于过早专业化造成的“格状”现象。

从学习方式来讲,当下的通识教育基本上是以讲座和课堂讲授方式进行,很多情况下是自外于教学的情境。学生不能参与进去,就难以被触动,也就没有收获。在通识教育中结合讲座和课堂讲授,应该运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等方式,将学生变成主动的学习者,有效获得通识,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主张在特殊的情景中让学生参与,比如有的同学参与“蒲公英计划”,直接到那个地方去看看苗族、侗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东西,相信对民族文化、文化人类学会有深入的了解。

猜你喜欢
磨刀美术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磨刀人与磨刀水
磨刀不误砍柴工
美术篇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磨刀的人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