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

2019-09-10 07:22朱敬东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灶头乡情美术

编者按:

面对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的师资贫乏、专兼职比例严重失调的困境,我们该如何促进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确保新课改顺利进行?朱敬东教授在长期教学实践及研究教学案例的基础上,主张以乡镇教师的专业提升为节点,实现美术教师团队在学习中链动发展。

乡村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词是乡情,乡情是链动乡村美术教师团队发展的节点。理解乡情、感悟乡情、追寻乡情,能够让乡村教师真正热爱美术教育,落脚于儿童未来发展的教育。2003年在浙江省平湖市进行调查,中小学美术教师中有91.2%是兼职教师,只有8.8%是专职教师,而72%的专职教师集中在市属学校。城乡美术专职教师的悬殊分布、巨大的兼职教师比例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阻碍。如何走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如何实施课程的改革与研究?我们可以凝聚美术教师优质资源,关联乡镇美术教师的潜能,从最薄弱的乡村兼职教师的专业提升做起,形成多维一体的学习团队。这个做法,引用毛主席的理论就是“农村包围城市”。而这首先得有团队。所谓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并为肩负有共同责任的人的集合。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动力是共同愿景,才能互补很关键。要实现团队的愿景及才能互补,可以从融入适应、专业链动、骤变内化、自我更新四个阶段介入。课程、课堂、文化、学生四者之间如何建立乡村教师的发展特质?多年来,我们以乡情为链,进行整体性的教师专业团队发展实验和改革,这里从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和专家汇报,以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立于乡情意义的自我更新

以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途径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自我更新要经历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自我专业发展实施、自我专业发展调试等过程。我们可以在专业发展需求、课堂教学智慧、专业智能、关注教学研究、学生创作经验等方面找到自我更新的节点,《从陶艺到渔陶》《从那双鞋子说起》《家乡的塔到水墨东湖》《一堂研究课能写出两篇论文的老师>《那份水墨》等都是很好的案例。如何实现自我更新的三大策略?

1.理念·唤醒——改变乡村教师的行走状态

乡情理念的介入是改变学习团队中教师行为方式最直接的途径。在课程理念和教师专业生活发展理念的渗透中,我们通过“讲讲我的教育故事”“我的理念我作主”等活动平台,推进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专业生活中扎根,从而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让每一位美术教师“站直身、笑着脸,美美地行走”成为团队的行走状态。就如平湖市钟埭段墅小学的胡春浩老师讲起自己的教育故事就感慨万千:说起“千家百灶”这个主题系列的由来还是和朱敬东老师有不解之缘,当时朱老师来我们学校调研,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是中午吃饭时,在食堂里,朱老师看到我们食堂的老灶台,就和我聊起来灶头,聊着聊着,就有了开发江南灶头课程的冲动。一开始也不清楚用什么材料创作,因为是农村最基础的小学,材料选择一定要便宜,易找,易操作,在慢慢实践中我们发现硬卡纸、纸板、包装盒等材料能快速方便地制作灶头的底胚,然后刷上白胶,覆上餐巾纸,等干了再画上灶画,一个孩子心中的灶头就完成了。从一开始的几个人开始做,慢慢到一个班级、一个年级,到最后整个学校的学生都能独立创作一个个灶头,从一个到几百个,从做灶头到了解农村的灶头使用情况,从画灶画到走访民间艺人,千家百灶蕴含的中国农耕文化和文明,在理解与创作中显现出来。正如六年级(3班)的施春同学所说:灶头,在中国古代家家户户都有。可能到现在为止还有一些稀少的人家里还有灶头。灶画意味着“造化”,我利用谐言这一特点,画了河蟹,意味“和谐”。虽然说这个灶头不是特别的大,也是花了我九牛二虎之力得来的。看来我们老百姓家中的普通花灶,也倾注了民间艺人的智慧与心思。

2.实践·生成——深化学生的审美生活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价值在于学生的生命成长和意义建构,让学生在美术课堂生活中神采飞扬,是每一位教师的努力追求,也显现美术课堂的教育价值。在课堂中,教师改变学生的审美创作意愿,更多的是引领学生进行原创性、本质化、个性化的审美活动,让学生有层次地进行情感体验,促进美感成长、心智发展。2003年起,我們基于本土文化与学生的美术创造活动的关联点,组织了全市“西瓜娃娃造型创作”活动,有一千多名学生参加了现场展示。在学生创造性表达的启发下,随后的每一年我们一直结合西瓜娃娃的创作开展推进式活动,以西瓜娃娃为节点的综合性美术活动有效地将学生的审美活动推向了学生生命意义建构的愿景中。

3.本色·品牌——介入学校的文化建设

将自己的专业发展融入学校文化建设的行列中,让自己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生力军,将自己的专业发展与学校文化的滋养连接起来,使我们的乡村美术团队的生命意义和学校文化的发展息息相通。比如全塘中心小学的海娃剪纸,这是按照“本色着地、融合创造”的文化建设理念开展的美术创造活动。美术老师将隐藏在渔民生活中的剪纸加上“专利”,从儿童生活经验人手,重构剪纸教学,创立海娃剪纸,和孩子们一起探寻海娃剪纸的符号、内容,以及剪纸教学背后的精神和思想。通过研讨乡土美术教育,谋划发展蓝图,老师们看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价值。

二、基于价值认同的团队建构

知为同行——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链动。对于美术学习团队的教师来说,既要成为明白方向的思者,又要成为执行的行者,做到知为同行,努力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思想着,让自己靠近自己。行动着,让自己更新自己。在知行目标确定以后,要进行知为同行的连接,做到定主题、建团队、订规划、善总结、勤推广、找不足、思整改、求创新。如何做到整体链动?我们从三个方面建构链动策略:

1.行为跟进,做到以点带面

以课堂教学的研究为载体,以教师的课堂行为为依据,进行链式的行为跟进,有效地提高了学习团队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为教师的分层化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我们采用“原始阶段”“匹配阶段“生发阶段”“积聚阶段”四阶段的行为跟进研究方式,

以点带面,面面相连,促成团队教师理念和行为的同步成长,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共振提升,设计出以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为手段的教师专业发展链。原始阶段:教师个体以自己的课程理念和实践经验,以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分析,进行教学活动过程的自主设计,并展现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一阶段充分体现教师教学的原创性。匹配阶段:教师团队对教师个体原始阶段的课堂行为进行评析并提出建议,教师个体结合第一课堂行为进行整合,融入自己的理解,匹配成新的教学设计,进行第二次行为展示。生发阶段:教师团体对第二次课堂行为进行反思,特别是对自己所建议的片段作出观察和分析,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在第二次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设计出属于自己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实践和研究。进行第二次课堂教学的教师个体则根据教师团队的评析反思积累。积聚阶段:教师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开展基于这个主题的交流活动,积聚各位教师的教学反思,形成总结性的案例。

经过这四阶段的教学行为推进,教师个体行为转化为教师团队智慧的积累和分享。在前期阶段,原始阶段和匹配阶段中主要参与者是骨干教师和乡镇的青年教师;在中期阶段,则有六量的兼职教师参与其中,特别是在生发阶段和积聚阶段中兼职教师成了主体;在后期的行为跟进发展中,则由各乡镇的老师自主进行,教师参与的面更广、更有效。每一位团队中的教师都成了专业发展的主人。

2.拓宽视野,体悟适合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它能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内容,对教育理论有一个高度的认识,从而促使其对常规进行批判性的接受。教师所拥有的教育理论直接改变了教师关注的视点,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习团队通过“青年学习会”“我的视点与你共享”等活动,让教师们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亮出来,说出来。通过团队的交互渗透,教师体悟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基点理论。原广陈中学的徐仁达老师在“我的视点与你分享”中提出了“物尽所用、物尽所美、物尽所爱”的观点,这是基于徐老师带着全校初中学生开展稻草艺术活动开发研究所悟。从一根稻草入手,引发学生通过稻草进行艺术表达,其全知觉的联动推进对艺术表达的思维形成,在扎、捆、绕、编、结等技法中寻找最适合的表达,获得最朴实意义上的美感发现。以稻草为媒介的艺术实践中,融合民间艺人的草鞋、米囤等创作,在探究中悟得稻草艺术的真谛,其人与自然共生价值在初中生中萌动兴发。在稻草艺术的探寻中,开掘有关稻草的艺术语境,从稻作文化的探究中连接社会学、人类学、数学、工程等领域,逐步实现大美术的教学观、学习观。

3.深度会谈,整合多元目标

学习团队重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换和经验共享,关注教师的个人资源融入团队中的价值生长。通过每月一次的QQ论坛、教学月度分析会等活动形式,教师的个人经验在分享中得到增长。骨干教师在专题论坛上论述与阐明,通过专题讲座和互动,在教师专业推进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深层次的交谈和对话格外受到团队重视和欢迎。将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融为一体是学习团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提升策略。在一次次的深度交谈中,仁者见仁,智者見智,教师们从自身的专业视点进行了多元化的构建,形成新的观点和经验。

三、源于时代愿景的精神追求

和而不同,这是乡村教师团队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深刻体现。追求和谐,倡导大同求异,是彰显学习团队的精神和文化。

1.基于乡情特色开发,达成校本研究

各学校的学习团队以链式综合为理念开展美术教育研究,以学校的美术特色的开发实践作为教师的价值追求,通过在本土文化美术元素上的连接、在乡土材料上的连接、在学生个性特点上的连接、在学科领域间的连接以及在教师的特色智能上的连接,设计出具有原创特性、综合特点的校本美术课程;通过课例教学、校本活动、教材建设等途径,逐步构建学校的美术特色,形成在全市的中小学中校校有美术特色的新景象,在创建中提升教师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2.构架个性风格课堂,展现专业魅力

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更是教师丰裕教学思考的磨砺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找到自我,挂自己教学的个性旗帜,是我们美术学习团队的一大特色;让教师的课堂彰显风格,凸显个性,形成张力,是学习团队一直推崇的理念。情趣课堂、诗意课堂、全息课堂……每一位教师都在精心打造属于自己、属于学生的风格课堂,展现自己的专业魅力,绽放美术课堂的智慧。

3.展现块状连接,关注资源共生

学习团队以各学校的小团队建设为基础块状,通过他律组合、自主组合的不同方式推进,促成各小团队之间的价值互融共通,进而完善大团队的核心价值。他律组合,强调的是块状团队内部发展和整合,自主组合则以小团队的价值追求为特色,自由寻找导师再匹配合作的小团队,如水墨教学研究团队、美术校本特色研发团队等,这些团队的建设都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中进行,以小链大,形成共同体,创造了资源互补、共生、共长的互动环境,构筑团队生命共同体的发展愿景。

链式的校本活动使我们形成了一个富有凝聚力的团队。我们在收获集体的同时,也在收获自己。我们学校美术团队的出色效益就是对我们大团队的付出的最好肯定。我也在它的带领下感受着这份肯定和荣耀,我们的孩子更是感受着这份乡情艺术的大餐。如今,我们正在进行省级课题的研究,带给我们思考的问题很多。陶艺文化与学校环境的融合,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及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把学校的陶艺特色扎扎实实地做下去。

——天妃小学 教研组长 沈中良

教师的个人价值、态度与团队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态度有密切的关系,个体的许多行为是通过团队来形成或改变的。我们将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日的发展方向,使得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

猜你喜欢
灶头乡情美术
钟 声
美术篇
乡情
念旧物,忆故乡,诉乡情
过年
老灶头
乡情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