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美术师资的培养模式

2019-09-10 07:22范迎春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美术学师范学院小学教师

范迎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百年来,这里培养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名号录入《辞海》的有50人。从1903年学院开始设立师范学科起,艺术教育就一直伴随学校的发展在开拓,培养出了一些有影响力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比如,湖南省文联原主席、全国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美术界比较熟悉的黄铁山先生,原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朱辉教授,音乐领域有田汉等人。书法领域里,有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以及晚清书法大家何绍基。当然,最有名的还是毛泽东主席,他的书法气势磅礴。

湖南第一师范在2000年以前是中师教育,2000年至2008年设有专科教育,2008年以后开设本科教育。在2000年,启动了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农村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在2006年,启动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在2008年学校升本后,启动了高中起点四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在2010年,启动了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培养计划。

学校的办学历史决定了美术学院与设计学院的美术教育定位: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从另外角度理解就是一专多能,这是由新时代小学师资的需求决定的。美术生必须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比如数学、政治等。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目标是培养高尚的人格风范、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學技艺、强烈的反思意识。素质目标是有青春活力、有人文情怀、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技能目标是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

根据学校粗略统计,在2000年至2018年十八年期间,湖南省近两千所中小学都出现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师范生的身影。虽然我们定位在培养小学教师,但是因为培养质量比较好,受到地方教育部门及用人单位的欢迎,一部分毕业生进入了中学任教。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农村在师资方面有了新的需求。我校根据教育部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了新的探索,主要模式为“三地一体、协同培养”。“三地”是指政府、高校、小学,其中有明确的分工:政府职能是宏观管理、内外联通、财政支持,即通过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协调高校、小学,给经费,给政策;高校做好人才培养、国培计划、职后培训(根据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小学的实际需求进行培训);小学积极响应,全力合作,贯彻实施。通过三地协调,把政府的一些想法和高校的研究,落实在小学教育中。2015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酝酿了新的培养机制,于2016年成立湖南小学教师教育联盟,由我校主管教学的校长牵头,与政府主管、小学校长协调工作。目前,我校在湖南联盟的小学有120多个,大约三分之二是城镇小学,三分之一是农村小学。联盟执行过程中探索出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的方法。我们会派出教师到小学挂职,同时也聘请小学校长或一线优秀教师到我校做学业导师。联盟的职责明确,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高校与小学之间进行分工。具体有5个职责任务:1.加强教师队伍的合作与交换。包括高校教师乡村挂职、培训、下小学指导,小学教师对高校学生提供指导。2.共建师范生教育实践基地。3.合作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共同探讨小学教学,开展理论研究。4.合作开展小学教师职后培训。5.构建优秀小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围绕学校三地一体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模式,在培养美术专业小学教师过程中有很多探索,也得到专家学者们指导。这几年取得以下成绩:

我院美术学专业分两个层次:四年制美术学专业(师范教育)、六年制美术学专业(小学教师教育)。根据小学美术教师培养目标修订了教学方案,增加了活动课程,从教育教学方法、教改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我们在人才培养上也有些收获,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我院有7件学生作品入选湖南省展览,1件入选全国美展,在湖南高校美术专业学生中我们的入选作品最多。2016年湖南省高校第13届美术设计作品展中,我院学生作品入选14件。

长期以来,我们的工作得到大家支持,很多专家都给予指导、提出建议。今年我们聘请了尹少淳老师作为美术学学科指导专家,感谢专家对我们支持。我们把学校定位培养小学教师作为旗帜,并且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美术学师范学院小学教师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刘辉
作品赏析(2)
作品赏析
浅谈新形势下美术学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AnalysisoftheDifferencesbetweenwrittenandspokenEnglish
Study of difficulty of Mandarin Chinese speakers in producing English
Current Situation of Counselling Service Availablefor University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