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傩面师:定格巫傩文化表情

2019-09-10 07:22雷虎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9年4期
关键词:瓷厂傩戏雷公

雷虎

浦市镇自明清以来,便是湘西北的商贸中心,位列湘西四大名镇之首。但恕我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浦市镇还是在沈从文的散文集《湘西散记》中。赶尸、下蛊、落洞的故事,在其他地方,只是远在天边的奇谈异闻,但却是湘西人口头流传的邻家俗事。这一次,追寻沈从文的足迹,我们走进武陵山脉腹地泸溪县浦市镇,寻找定格巫傩文化表情的傩面师。

刘明生是湘西屈指可数的傩面师。他家堂屋的地上摆满了长短不一的木料。每一块木料的一端都凿出神态各异的人相:有的是凶神恶煞的金刚,有的是戴着高帽的无常,有的则只凿出半边脸而辨不出是何方神圣——这些便是刘明生雕琢的傩戏面具,在昏暗的光线下诡异异常。

湘西沅水流域,自古以来便是汉族、苗族、土家族三族混居之地。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因而各种风俗得以保存,巫傩文化便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刘明生第一次做傩面是在1977年秋天。那时的刘明生还只是浦市瓷厂的一名美工。这一年,因为湘西开始兴修庙宇道观,浦市瓷厂一下子接到了大量订单。原本做瓷器的刘明生也被临时调配到塑雕像的新项目上来。瓷厂请来了专门塑罗汉的民间艺人王子军——他雕的罗汉,每一尊都维妙维俏。这让刘明生第一次领略到传统造像艺术之美。

终于,刘明生开始“手痒”——一个通宵的奋战,一尊罗汉诞生。这是刘明生第一次造像,虽然造得很糙,却把握住了罗汉神韵。王子军找到了知音,当即收刘明生为徒。

刘明生悟性高,在浦市瓷厂造像一做就是8年,直到师傅已经没什么可教。1985年夏天,35岁的刘明生出师,他挑着开像的家伙,开始当游方木匠。巫傩文化在湘西像种田、吃饭一样平常,造像是极好的一门营生。游方时,刘志明逢观必进、逢庙必住,就连见到土地庙,都要停下来研究土地公公的表情。

那时,刘明生挑着工具箱来到浦市西北百里外的白羊溪乡。因为他接到了当地奇峰寺的订单。奇峰寺的“造像总监”是一位年过古稀的雕刻师汤明泽。看到年轻的刘明生也来造像,老人问:“雕菩萨,你可知人体比例?”刘明生用行话回答:“站七坐五盘三半。”

汤师傅看孺子可教,当即出了考题:黄灵官,左手握九节鞭,右手擒拿乌龙,脚踏风火轮,甚是勇猛。出完考题后汤师傅就走开了,只留刘明生孤单一人琢磨。还好自己经历了师门8年的历练,又有多次在寺庙观摩神像的经验,更有多年的美术功底加持,刘明生先拿出纸按汤师傅描述的样子勾勒出黄灵官形象后,就开始用刀斧造像。盛夏时节,古寺无水、无电,也无现代化设备,全凭手锯、斧头、凿子来雕黄灵官,一雕就是半个月。

当黄灵官雕成时,所有人都赞不绝口,唯有汤师傅在一旁默不作声。待人群散去后,汤师傅指着雕像对刘明生说:“你雕的黄灵官勇猛非凡,但你有没想过,黄灵官为什么要这么勇猛?”这个问题把刘明生问住了,以往他造像时,形神兼备是最高追求。但至于什么神像为什么长那样,从没考虑过。看到刘明生来了兴趣,汤师傅又问:“黄灵官雕好后,你可知道如何开光?开光要念什么咒语你可清楚……”

这时刘明生才回过神来,原来汤师傅是想收自己为徒,让他雕黄灵官只是对他入师门的考验而已,当即下跪磕头拜师。汤师傅是“高手”——佛道两教的掌故、巫傩背后的隐秘无所不知,就连写诗填词、篆刻绘画也信手拈来。

于是两人白天开像雕刻做工友,晚上授业解惑做师徒。

“我做‘鬼脸壳’(湘西人对傩面具的俗称)的手艺就是从汤师傅那里学来的。汤师傅说做鬼脸壳只有核心弟子才会传授,我能学成这门手艺是机缘巧合。”

讲完自己的故事,刘明生从堂屋里搬出一块已经雕出模糊人脸的木料开始演示如何制作傩面。

“傩面的木料没有太多讲究,一般是就地取材。”刘明生把面具粗坯在案板上固定后,拎出工具箱,将锯子、斧头等大件摆在地上;刨子、锤子、斧头等中号工具放在案板边远一点的地方;圆凿、方凿、油刷、调色板等小件则放在右手边。

“你姓雷,我今天就雕一个雷公吧!”说着刘明生就拿起笔刷在木质粗坯上画起来。刷刷几笔,木坯上就出现一幅似人似鸟的形象。而后,他左手握凿,右手抡铁锤。手起锤落,木屑横飞。几分钟工夫,地上木屑散落一地,木坯上雷公脸也逐渐从平面变为立体。最后锤子落在雷公的眼睛上,只听两声轻脆的声响,雷公的两只眼睛终于洞穿了。这时,刘明生拂去雷公脸上的木屑,把傩面贴在脸上。一瞬间,他便从和蔼风趣的老者成了凶神恶煞的雷公。

雷公脸雕好后,刘明生从屋里端出一个搪瓷脸盆,把地上的木屑都放进脸盆中生起一盆火。待脸盆中生起青烟时,刘明生把刚雕好的傩面凑到青烟上。“用烟熏,就像熏腊肉一样,一是为了让傩面防腐,二是让傩面看起来更有生气。”烤了十分钟,看傩面里外都熏得泛黄后,刘明生这才把傩面摆在案板上冷却。

这时,刘明生也没闲着,他端起案板上的调色板,不紧不慢地调色。调好色,他拿起傩面,就像京剧演员画脸谱一般给雷公“化妆”。上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先涂上一层底漆,待底漆干了后,再往上加一層……因而仅给傩面上色这一道工序,有时就要持续两三个月。好在傩面颜色往往都比较单一,有些傩面,像是牛头马面、无常等往往都不用上色,只需要刷几层桐油就完工了。刷完漆、上完油,装上供佩戴用的带子,傩面的制作就完成了。

如果是普通的木匠,在这个阶段,作品已经完工。但是对傩面师来说,傩面却还不能“出厂”。因为傩面是沟通人神的道具,要出现在傩祭仪式上,还缺最后的流程——开光。其实,不仅仅是傩面,在湘西,任何神像都需要开光。而且开光时,不同的神像开光还需要念不同的咒语。

雷公面具成型,刘明生站起来,拿着傩面走进另一间房间。这是刘明生的傩面陈列室,罗列了六七十件傩面。有牛头马面、小鬼判官、黑白无常、十二生肖、三十六天罡,也有雷公电母风神,还有地藏王菩萨和十八罗汉……佛家、道家神像皆有,苗、土家巫术人物也不缺——走进这房间,就如同走进了一个众神集聚的世界。

刘明生站在傩面墙边,每拿起一个傩面时都滔滔不绝。傩戏是人类祖先自然崇拜的残留,也是先辈生活场景的再现。傩戏最开始只是一种人类取悦神灵的仪式,后来慢慢演化成娱神娱己的活动。年过花甲的刘明生则将傩戏从娱神到娱人的趋势体现得淋漓尽致:他集聚了一帮巫傩“发烧友”组建了一个傩戏班子,逢年过节就到湘西各地演傩戏。

“我不知道我会影响多少人对傩戏感兴趣,但起码我影响了我的家人,我孙女在我的影响下学了民俗艺术专业,她对我这个傩面师爷爷引以为傲。这对一个傩面师来说,够了!”

猜你喜欢
瓷厂傩戏雷公
唤醒藏在烟囱里的记忆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
杨云霞:傩戏面具雕刻师
如何把拉班舞谱运用到黔北仡佬族傩戏中
别老拿十大瓷厂倒闭说事儿
徐家星作品欣赏
雷公奇遇记
雷公奇遇记之两面国
雷公奇遇记之审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