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9-10 17:31潘晨莹
学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

摘要:美术鉴赏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被列为必修课程模块,教学时段建议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①旨在通过美术鉴赏课程学习基础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文化素养,发展核心素养。笔者在厦门双十中学高中部实习期间,发现高一不同班级上课,课堂反馈不同,故尝试运用问卷调查进行抽样,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探寻高中美术鉴赏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中一年级;教学研究;厦门双十中学

一、高中一年级美术鉴赏知识学生掌握情况分析

本文从美术鉴赏基础部分着手,以新课标为指导,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附录A)。笔者将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美术鉴赏知识小测试,4道单选题目,2道多选题(第5道—第6道),分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题材内容、美术门类、美术绘画技法、本地美术等6个方面内容,参考人美版初中三年的教材与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部分,抽取基础的、典型的知识进行设题,难度适中,主要考察学生对美术鉴赏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美术鉴赏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及教学效果,每题赋分1分,总分为6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共8题,有6道单选题(第7道—第12道),有3道多选题(第13道—第15道),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态度、方法、需求,发现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美术鉴赏知识的总体把握情况

厦门双十中学高一年级共有20个班级,学生1000多人,考虑到教学安排紧张且人数众多,本次调查抽取来自1班、2班、3班各50人作为样本,共发放150份调查问卷,收回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达到100%。以下将从3个班级对问卷调查第一部分的题目得分率入手,寻找高一学生在学习美术鉴赏时存在的问题。

(二)学生对美术鉴赏知识的总体把握情况

1.对中外美术史的掌握情况

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中外美术史的得分率都不低,但竞赛班与实验班相差不大,平行班比竞赛班在中国美术史错误率上高出7%,外国美术史掌握情况低4%,三种类型的班级对中国美术史与外国美术史知识的掌握总体持平。该题目的设置,中国美术史是从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中抽取出的,在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齐白石的虾进行介绍,可以看出初高中教科书之间具有衔接性。外国美术史题目设定来自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中出现的,米勒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代表人物,亦是美术史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从9月份开学就已接触到该画家,正确率高,但还是存在错误率,这值得我们注意。

2.对题材的掌握情况

在题材方面,单选设问中国绘画题材分类,竞赛班正确率为97%,实验班正确率为95%,平行班正确率为93%,正确率极高。在鉴赏过程中,最先是感知,其次是判断,最后是理解。在鉴赏一幅作品,应先了解其基本信息,中国绘画题材作为该课程的重点知识,总体掌握良好,达到预期效果。

3.对本地主要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掌握情况

问卷中提及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是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为了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漆线雕已选入厦门中学美术的校本课程。设计本题,意在了解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掌握,该题总体正确率为74%,选择油纸伞的占总体的6%、花灯17%、剪纸3%。

4.对美术门类的掌握情况

与第1、2道选择题相比,美术门类知识掌握的情况正确率较低。该题为多选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竞赛班正确率为80%,实验班为74%,平行班為68%,数据表明学生总体掌握情况不是很好,虽然正确率都达到60%以上,但多数同学在选择选项时,漏选了摄影和书法,这两种门类其实在初中美术教材中都已详细介绍,摄影出现在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用相机记录我的旅行》中,书法出现在初中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第14节《如何欣赏书法作品》中,在高中人美版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中第2小节也专门提到摄影和书法包括在美术门类中,由此可见答案错误的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是很好。

5.对绘画技法的掌握情况

此题为多选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绘画基本技法的了解与掌握,难度适中。从问卷数据统计来看,竞赛班错误率达到35%,实验班错误率为42%,平行班错误率为48%,错误率较高于前面的题目。

该题的作品采用基本美术规律中的对称与重复,同学们都有选到,选择错误选项中的节奏与对比,在总人数中比例各占30%与17%,相对高于其他错误选项频率。通过数据分析,我们更好了解到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基本手法概念掌握还不够全面。

二、高中一年级美术鉴赏教学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在分析厦门双十中学高一美术鉴赏教学问题过程中,笔者从学校、教师与学生角度作为切入点。

(一)学校与教师的角度

1.学校与教师方面的问题

笔者在厦门双十中学采访了叶东升与周彦臻两位美术高级教师。叶老师说:“美术不仅具有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审美品位,还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全面地看待问题,提高创造力。高中美术加入会考,学校对美术课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前有些学生上课分心,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现在能够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周老师有着10年的教学经验,她说:“双十中学只有两位美术老师,负责20个班级的教学,美术教室与教学楼是分开的,有时候出现主科老师拖课,学生迟到,而不得不压缩上课时间,从而导致上课时间不够充分”。。

从与两位老师的交流中可以发现,美术鉴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由于美术鉴赏成为会考科目,造成了师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心理,考试目的性就更强了。数据显示,认为学习美术鉴赏知识为了应付考试高达60%,考试作为衡量学科的主要标杆,教师用什么方式上课,学生不大在乎。

2.初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衔接不紧密

由表2可看出,初中美术老师对美术鉴赏知识的讲解并不是很透彻,能够做到详细讲解的只占到3.7%,偶尔讲解的占73.3%,从来不讲解的占22.7%。在初中美术教学内容的分配上,欣赏·评述部分占教材内容的25%,并不像高中阶段单独拿出来讲,成为必修课。

调查显示,学生在初三的美术学习中,掌握美术鉴赏知识的人数占总数的35%,问卷中问及初中美术老师如何讲授美术鉴赏的知识,能够系统讲解的只占到10%,随文讲解的占70%,从不讲解的占20%,由此可见,大部分初中美术老师上课随意性强,导致学生的美术鉴赏知识缺乏系统性。

调查发现,学生美术鉴赏知识课内学习不够充分,初、高中美术鉴赏知识衔接不紧,学生刚对美术鉴赏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就戛然而止,增加了教师教授高中美术鉴赏知识的难度。

3.美术鉴赏教学方法单一化

问卷中问及高中老师是如何讲解美术知识的,75%的同学虽然认为高中教师讲解的更系统,更专业,针对性更强,但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局限于照本宣科。周老师认为由于高中美术老师工作量大,难免会感到疲惫,缺乏方式创新的动力,为了确保知识点没有遗漏,教师更侧重于利用传统的讲课方式进行教学,造成教学方法单一。

(二)学生的角度

1.对待美术鉴赏的态度不够端正

调查显示,高一学生对待美术鉴赏态度持很喜欢的有20%、喜欢40%、一般35%、不喜欢5%,说明学生对美术鉴赏态度不排斥,愿意接受知识。

表格3显示了学生“认为学习美术鉴赏知识的主要意义”的情况。

黎巴嫩著名学者纪伯伦曾说过:“我们不要走的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从表3中看出,学习美术鉴赏知识能够“提高美术鉴赏水平”与“培养审美”远远高出另外四个选项,学生们普遍认为学习美术知识有助于提高内在素养。选择“应付考试”选项的占60%比重,说明这部分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很难主动地投入到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中,因此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标准。在“其他”选项中,有的学生写道“能够在同学、朋友面前炫耀”,把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当做炫酷的资本,体现了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兴趣与考试两者看似矛盾,实则是统一的,从表3可以感受到学生对学习美术鉴赏热情较高,学生愿意沉下心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鉴赏知识,从而拓展知识面,获得成就感。

2.学习美术鉴赏时思考不足

表4统计了学生学习美术鉴赏遇到困难时采用的方法。

表4所示,选择“上网搜索”的频率最高,在信息时代,学生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整合信息。“查找工具书”和“问同学老师”位居其次。学生对外界的依赖程度较大,处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资源丰富,查找容易,在课堂上,同学们就会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不懂可以寻求网络与老师的帮忙,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美术鉴赏时思辨力不足,缺乏主动性。有21%的同学选择了“啥也不做”,这说明部分学生面对问题更容易显得无所适从。

3.美术鉴赏经验不足

表5统计了学生学习美术鉴赏时遇到的主要困难。

表5所示,选择“绘画类别多,容易混淆”选项的频率最高,在问卷的第一部分美术门类选项中,正确率也不高,可见,学生对美术门类基础知识掌握情況不是很好。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学生课内外鉴赏经验不足造成的;其次,“老师没怎么教,不容易学”与“跟现实生活有距离,不愿意学”。

三、高中一年级美术鉴赏教学改进策略

(一)改变传统观念,重视美术鉴赏教学

学校管理层应调整“主课”与“副课”之间的心理差异,认识到美术鉴赏具有提高审美能力、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等重要作用。美术鉴赏已纳入高中会考科目,学校管理层要重视美术教育,消除美术鉴赏课被其他主科课程替代和占用课堂时间的现象。建立与完善美术教学评价体制,多方面科学地评价,让美术教师正确地认识自己,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育素养。学校平等提供专业进修、岗位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学能力,通过合适的奖励机制,让美术教师对职业拥有成就感与荣誉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

美术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美术的重要性,认真教学,不断地积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文化素养。面对学生,应转变传统师生观念,成为引导者。教师主动调整讲授行为,改变“讲授”状态,学生改变“听课”状态,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出现更多的互动、交流、互相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学习。

(二)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当地美术资源

南北朝时期, 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就曾说过,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美术鉴赏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主科主要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与大量练习可达到理想的效果,但美术鉴赏教材收取的作品多是二十多年前的,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不知道该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美术鉴赏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积极开发与利用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如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社会文化资源,如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参观民间艺人工作室,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艺术品。不断地进行美术鉴赏实践,才能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积累美术鉴赏经验。

组织学生建立美术鉴赏知识记录袋,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将美术鉴赏学习过程中的知识重难点、分配任务、美术鉴赏作业、自我反思等以短文、图画、数据形式存档,可作为相应期末考试的附加分依据。记录的过程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积累美术鉴赏知识过程,端正学习态度,提升信心;让教师准确寻找到问题,改变教学侧重点。

(三)了解学生情况,创新教学方式

首先,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时,要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的总体情况,归类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前期可通过与班主任沟通了解该班级总体情况,课前进行小测试,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美术鉴赏基础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中专业术语较枯燥,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高中美术鉴赏主要面向非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上应有别于专业的学生,“主要体现在宜“粗”不宜“细”,宜“浅”不宜“深”;既要“走马观花”,又要“下马观花”。”②美术鉴赏面对的学生并非专业的,在教学上应松弛有度,涉及面要广。教学时遇到不熟知的、影响面不大的艺术流派、艺术家与艺术作品,表象特征大致把握,不宜花太多精力去深入讲解,讲授方式轻松活泼;遇到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重要艺术流派、艺术家与艺术作品,应“下马观花”,对这件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方式、技法特征、艺术手法做全面的了解。

最后,座位作为课堂资源,可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拉近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以问题为导向,积极鼓励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鼓励学生积发表关于美术鉴赏想法,让他们学习如何表达观点,允许质疑,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8.

[2]徐光培.大学非美术专业美术教学问题研究.[ N] .集美大学学报.2008-10(81)

[3]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1.

作者简介:潘晨莹,女,职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美术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
基于OBE的Java程序设计个性化教学研究
“找茬”教研,助力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第三届“经纬杯”全国地理教学研究成果大赛
基于自主实验探究的高中物理案例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