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教学设计

2019-09-10 17:31潘霞
学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产业转移问题式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不仅提出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后应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还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强调要重视问题式教学。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一真实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并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学科核心素养;产业转移

一、教材与课标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的第二节“产业转移”。其课标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的影响[1]。学生在本节课需要明了产业转移的概念,分析产业转移发生的过程及原因,进而探究产业转移对转出区和转入区发展的影响。

二、设计思路

问题式教学在课程实施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地理课堂开展问题式教学是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2],而“产业转移”需要以真实案例作为情境展开教学。因此本节课以问题式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构建“产业转移”的知识体系,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三、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所学的工业区位因素、区域的含义和类型、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等相關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且高二学生的抽象思维及推理逻辑能力已经有所发展,在教师提供足够材料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难度应该不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产业转移的概念,全面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产业转移对转出区和转入区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形成获取、分析、应用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真实问题情境的解读,学会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复杂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关心国家与世界的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难点:全面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从转出区和转入区两个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在当前经济形势和国家发改委的推动下应运而生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新闻短视频,创设情境。此时教师作必要的引导,如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新闻播报的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对相关区域有什么影响?接着教师向学生讲授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

设计意图:利用真实、典型、鲜活的区域地理案例整合问题情境,构建“产业转移”的概念,激疑设问,让学生在一个贯穿全过程的情境中经历地理思维发展的过程。

2、核心问题一: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通过提供两则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日益集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导致部分地区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需求量大幅度攀升,出现供不应求并导致生产成本上涨。而中西部地区虽然经济基础较弱,但其庞大的人口数量却造就了一个庞大的产品需求市场。材料二:作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重点区域的“湖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近年来已经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互联互通的便捷交通网络体系。水资源条件也使其在我国能源供应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示范区还通过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一系列活动吸引大量人口返乡就业。接着提出探究性问题: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我国沿海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与补充,共同分析出产业转移的原因,即在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的推力因素包括:企业需要降低经营成本;企业需要拓展产品市场;政府需要淘汰落后产业;急需改善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西部地区拉力因素包括:投资环境改善,生产成本较低;劳动力充足,产品市场广阔;需要扩大经济总量;需要优化工业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两则真实存在的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的材料,在总体情境的基础上创设次一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易于理解情境并能够从情境中提炼有效信息;小组讨论时,学生需要调用之前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从而总结出产业转移的原因;这一过程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又培养了地理核心素养。

3、核心问题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通过提供两则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材料三:“湖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创新体制机制、保护生态环境,通过产业转移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动经济发展质、效、动变革,努力建设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高地,在促进中西部发展的同时为沿海地区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制造条件,为加快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矛盾创造机会。材料四:产品生产环节价值链图。接着提出探究性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在组内得出结论并推荐代表陈述,而后教师进行评价补充共同构建知识体系。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包括: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状况。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要求学生从整体视角,运用辩证思维和空间尺度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强化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从整体、全面的视角把握地理事物的整体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材料中“保护生态环境”等关键字词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家国情怀和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决心,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课堂总结与迁移应用

本课主要通过“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一鲜活案例创设问题情境,集中解决了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两个核心问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构建了知识体系、培养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课后通过网上搜集资料或实地调查等方式寻找产业转移的真实案例,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转移的原因以及对转出区和转入区发展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设计意图:对本课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收获进行简单的总结;学以致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且复杂的地理问题,继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刘筱清,刘贺.问题式教学在高三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以“水循环”为例[J].地理教学,2018(23):22-24+38.

作者简介:潘霞(1994.7~),女,江西赣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2018级硕士),研究方向:地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研究。

猜你喜欢
产业转移问题式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试论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法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问题式教学, 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