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成教“茶艺”培训中的应用

2019-09-10 17:40朱仁凯
学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茶艺微视频茶文化

朱仁凯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对传统的“茶艺”课程教学的创新和补充。制作各种类型、包含丰富“茶艺”知识的微课,分别在课前、课内、课后进行针对性的微课学习,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四步教学法”的不足,而且可以“茶艺”培训的成效,提升成效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微课;茶艺;茶文化;微视频;四步教学法

“微课”全称为“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它是在2008 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首先提出,后经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建立的“可汗学院”微课学习网站的推广,微课迅速风靡全球。[1]“微课”也一跃成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载体、切入点和突破口。

作为集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众多精华的“茶艺”,它的教学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四步教学法”阶段:教学准备——教学示范——学生操作——练习和检查。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效,但也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成本过高、新鲜感缺失的弊端,而微课的引入恰恰能够弥补传统“茶艺”教学的种种不足。

一、“茶艺”微课的选题与教案撰写

微课针对特定的主题,如核心概念、单个知识点、某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能够在很短的

时间内讲解清楚,而且学习者很感兴趣,容易在短时间内掌握。因此,并非所有的“茶艺”内容都适合或者都需要做成“微课”,比如,那些高度依赖师生或者生生互动才能推进的内容就不适合作为微课的选题。通过深入解读茶文化内涵与茶艺培训的具体要求,我们围绕着“茶文化”与“茶艺技术”两个维度来确定微课的主题,具体如下图所示。

确定了微课的主题,接下来就可以设计茶艺微课的教案。微课教案与传统教案相比教学目标更加“单一”,教学过程更加“细化”,不仅包含了详细的教学过程,而且还要记录制作的步骤与流程,比如,需要用到几个视频画面、每个画面的时间控制、讲解的语速等。

二、“茶艺”微课视频的制作

微课视频的制作尤为重要,可以说微课视频的制作质量反映了微课的制作水平。有关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最常用的主要有三类,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别         特点         优点与不足

教学录像型     将教师的讲课、演示、示范等教学活动利用摄像机或录播系统拍摄下来,制成教学微视频。         优点:符合一般课堂教学的流程,易被学生接受;

不足:视频受拍摄技术影响,质量难以保证。

屏幕录制型     利用计算机录屏软件将屏幕显示的教学内容、教师的书写和点评、教师讲解的声音录制下来,实现微课教学过程的视频录制。         优点:技术门槛低,容易推广;

不足: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够被“录屏”。

动画讲解型     根据教師讲解的声音在时间轴恰当的位置呈现教学内容的文本、图像、表格、数据或连续变化的序列图像,则形成一段教学动画。         优点:形象、生动直观动态效果好;

不足:制作难度较大,需要的绘画素材较多

在微课视频的录制上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讲解力求“亲切”。“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式,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句话讲不清楚,大不了重复多讲几次;出现了病句、断句也不要紧,很少学生会留意,但在制作微课时,一旦出错,可能就会前功尽弃。因此,教师在语言上要反复斟酌,尽量避免出现废话、重复的话,追求一气呵成。二是在过程设计上力求“简洁”。在讲解教学内容时要沿着教学主题逐步展开,突出重点,去除繁冗。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采取恰当的措施保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而不为外界噪音等与学习无关的刺激所分心。

三、“茶艺”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教学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可以依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知识点进行学习。同时,通过微课应用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对将要获得的“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产生联系,使学生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1.在课前观看微课,提升“教学效率”。在“茶艺”培训中,学生的操练主要集中在课堂里进行,但单凭课堂上的记忆和操练,尚不能完全达到理解动作的内涵和科学性,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熟练应用的更是少数。因此,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指定“茶艺”微课,获取所必需的基础知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集中精力突破教学难点,并对学生的现场演示和疑问进行解答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从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一课中,先让学生课前观看相关的微课,让学生对乌龙茶的冲泡过程和动作内涵有所了解,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在进行现场演示并对相关动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行深入地说明解释。这样必然能够加速学生对“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技术要领的掌握。

2.在课内观看微课,内化“操作技能”。“茶艺”实训教学一般都在茶艺实训室中进行,教师先示范各类茶的冲泡技艺,学生观看后进行模仿练习。这种实训方式看起来很完美,效果却不一定好。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有的学生看一遍就能掌握要领,有的学生看几遍也未必能够入门;另一方面,通过这样方式学到的茶艺知识和技能基本上浮于表面,时间稍长就容易被遗忘。把“茶艺”中关键技术要领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由控制视频的播放,比如,已经学会的就点击“快进”,没学会的“反复看”。这不仅能够减轻教师个别辅导的压力,而且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3.在课后观看微课,领悟“茶文化”。茶文化是茶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缺少了茶文化的传播,学生学到的茶艺技能只能是肤浅的“冲茶、泡茶”。茶文化博大精深,其内涵方面表现为茶史、茶诗、茶联、茶谚、茶人、茶具、茶叶、茶馆、泡茶、品茶、悟茶等外延则包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陶瓷工艺、插花挂画等内容[2]。因此,茶文化的学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但由于“茶艺”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茶文化”知识的讲授上上,学生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领悟茶文化的精髓。微课的引入可以有效的破解这个难题。我们把有关茶文化的内容事先做成微课,大量的微课汇集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专题,若干个专题就能构成了“茶文化”系列微课。让学生在课外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观看这些微课,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就会起到“积沙成塔,汇娟成河”的效果,从而实现了在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茶文化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黄进.“茶艺”课程教学探索与思考[J] .农业考古,2015(2):235——235

猜你喜欢
茶艺微视频茶文化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校园茶艺飘香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Cup of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