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习习惯的形成

2019-09-10 17:31焦卫斌
学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老师上课课前预习课本

焦卫斌

预习、听课、复习是学习的主要环节,要重视课前预习的。有些同学认为,预习吗,就是在上课前先把书看一遍。其实,预习并不那么简单,因为单单看一遍课本是记不住的。我的方法使用符号作为预习工具,把课本重点、难点和问题找出来,以提高预习效率。我把课本的基本概念用框框画出来,把基本规律用波浪线画出来。物理课的公式,我就用双曲线把他们画出来。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打一个问号。做完这些工作以后,我就看教材后面的练习题,能做出来的习题我就做出来,做不出来的习题我就在后面打个勾,这样老师上课的时候我就心里有底了,老师讲到我不懂的打问号的地方和做不出来打勾的题目,上课时就特别注意听,课堂知识就容易掌握了。

一、谈到预习,我们看看当前我校学生预习的现状

对我校高二三个班进行抽样调查(100人):重点班预习率是26%,普通班预习率是18 %,这说明,我校还有70%-80%的学生没有预习的学习习惯,不重视学习中的预习。即使有预习的同学还有很大一部分不知具体如何做预习,或者是在应付老师检查所做的预习,没有实际效用。

上课的特点是老师面对全班学生讲课,因此只能按照一个速度去讲,虽然尽可能地照顾到全班每个学生的特点,但全班几十名学生,不可能照顾全面,如果某一学生在听课时出现了知识障碍,老师不可能给予及时解决,而这个学生自己也来不及复习过去的知识点,这就要靠自己在上课前做好预习,解决学习新课所遇到的知识障碍。叶圣陶老先生就曾说:在精读之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否则,在课堂里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顾得上记笔记,就顾不上听课,顾得上听课,就顾不上思考,忙得不可开交,而结果一样都没做好,导致学习效果极其低下。

所以我们的老师在注重教授知识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对如何学习、如何才能学好的方法进行经常地指导,并有针对性讲解和辅导,使我们的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如何做预习、如何来听课更有效,加强方法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预习的好处

一位优秀的高中生说,预习是合理的“抢跑”。一开始就“抢跑”领先,争取了主动,当然容易取胜。必先通过预习来知已知彼,从而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掌握课上的知识。否则就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经过预习再去听课,上课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往往比没做预习的学生要强很多,有了课前预习做基础,学生在课堂听课就可以提前思考问题,让所学知识印象更深刻,掌握更扎实。

1、预习使学习有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对于自己预习时已经搞懂的内容,也可以将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老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对照,从中得到较大的启发,进一步打开思路,从而加深对已知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相反,由于未知的东西太多,什么东西都要去记,结果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拍,手忙脚乱,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预习是新旧知识连接的桥梁

著名专家杨再隋教授说: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已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

预习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会遇到自己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强烈求知欲的作用下,会主动回想以前学过的知识点,来帮助解决新问题,构成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总之,坚持预习新课,不仅有助于扫除学习新课所遇到的知识障碍,还会给课堂学习带来直接的好处,对于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也有极大帮助。

3、预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了课前预习做基础后,学生听课可以提前思维问题,或在老师提出问题尚未解答时,自己便提前思考,提出自己设想、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积极参加小组讨论,也可以对老师即将要要讲解的例题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先在脑子里做一遍。总之,把自己的思考活动能尽可能的抢在老师解答之前,然后把自己的思路和老师解答做一下對比:自己错了,想想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错;如果作对了,看看还有没有不足之处,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思路等等。这样积极主动的课堂学习,可以唤起自己求知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起到以彼之长补己之短的作用,同时也会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强自己对以学知识的深刻印象,使自己掌握的更扎实。

4、预习有助于提升听课水平

同一班级,同一教室,同一老师讲课,听同一内容,而且智商也没有显著区别,但对新课的理解和吸收水平却有很大差别。这就是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或者预习方法不当,应付了事,造成上课对新内容一无所知。听课完全处于一种盲目的被动状态。听天由命,一节课下来,有的地方听懂了,有的地方似是而非,遇到知识障碍就像听天书一样。有的同学是有备而来的,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对所学新课有整体了解,对新课要讲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心中有数,明白那些需要重点听,哪些可以放松听,在45分钟内轻松地掌握了自己所要的知识,而且不感觉累,形成听课的良性循环。

预习虽然不能把教材全部弄懂,但是只要努力总能弄懂一些。对自己懂的东西,对它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对那些虽然经过努力但仍未弄懂的东西,我们对它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种心态下听课,精力自然就会集中到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上,听课时,目的就会明确,注意力也会集中,思维就会主动。再经过老师的讲解、指点与启发,对知识的领会便可以进入更高的境界。

三、形成“一读、二思、三试、四总”的预习方法。

1、一读:通读教材一遍,回顾旧知识,联系新知识,找出自己理解与不理解的内容。

2、二思:通过对理知识的思考、联想、类比。看自己能否对新知识理解。同时把自己看到的内容与想法记录下来,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3、三试:试着做一道课后的习题,就是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4、四总:归纳总结。把自己预习这节课的知识要点列出来,分出哪些是通过预习已掌握了的,哪些知识是自己预习不能理解掌握了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学习的。

四、预习也要循序渐进

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但不能一下子全面接受,先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每周至少要预习两次,然后,逐渐增加次数,一旦感觉到预习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如物理成绩的提高,学习物理兴趣的提升等。这就入局了。

猜你喜欢
老师上课课前预习课本
给老师上课的学生
大胆一点儿
盲区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做好课前预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