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2019-09-10 23:28林容妹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小学

林容妹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大多源自生活,在教学中应也朝生活化的方向发展。生活化的教学形式从生活实际出发,有效地拉近了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的距离。教学生活化,生活教学化,越来越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理念中最引人关注和推崇的部分。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和法律意识,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关键词:小学;生活化;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126-0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内容大多源于生活涉及社会知识、道德规范、生活常识等,设置目的是通过课堂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水平,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更多的生活案例,丰富自己的社会生活认知,弥补学生的年龄缺陷,构建对真实、善良和美丽的基本认知,学会做人的道理。生活化的教学能发挥课堂的教学作用和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当前多元价值的社会中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奠定学生今后的价值观念形成的基础。

1.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年龄小,可塑性强,想象力和感知力活跃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道德法治观念在这一时期逐渐从他人约束向自我约束转变,这一时期的小学生缺乏道德判断的能力,所以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成为了有效的教学案例。教师要避免采用说教的方式进行教育,而是要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和故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加深刻的感受社会和生活。生活化教学将现实生活经验与学生的课余经验结合,让思想道德法治课堂融入生活实践中,促进学生的思想顿悟。

2.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教材生活化,优化课堂教学

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生活化发展的基础,就是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要注意在知识教学中融入生活知识,在生活的共鸣下,增强道德与法治素质。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缺乏对世界的认知,基于此,教师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与生活相结合,以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故事入手,将生活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以这样的发散加深学生对道德法治的内涵领悟,让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上《健康过冬天》一课,教师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把课堂转移至户外,先让学生体会冬季的寒冷,再组织学生参加充满乐趣的运动和游戏,感受到参加运动寒冷就会远离我们,学做勇敢的孩子。接着教给孩子们运动流汗后的处理办法,同时让孩子把自己平时在冬天擦的护肤品带回学校,可以是润肤霜、护手霜、润唇膏等,使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教材生活化,生活指导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体会冬天独有的乐趣,从学生自身出发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优化课堂教学。

(2)教学生活化,优化道德良知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課堂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引导者,应该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不仅将道德与法治看作是学生学习的科目,更是教学理念实践的契机,从而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讲的“知行合一”。

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应运用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融入到生活领域中,在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品德修养。例如,在《我是班级值日生》这一课,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保持环境卫生和环境污染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摆出杂乱的房间,再用一种干净整齐的房间图片做对比,学生在对比中就会发现,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对值日小组做出明确的分工,落实责任目标到个人。分工之后让学生自己用一句话介绍出自己值日的时间、负责的工作内容以及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学生会逐渐养成保持卫生,热爱劳动的品德。这样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班级相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自主学习,让班级生活成为品德养成的阵地。

(3)实践生活化,优化道德素养

道德与法治教育,理论性较强,社会实践对学生来说,既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够提升教学趣味,也是学生加深社会体验,提升道德修养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机会,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真正的做到素质提升。教师可以通过为老人献爱心、环境保护志愿者、植树造林、法治节目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获得更多丰富的体会,进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例如,上《可亲可敬家乡人》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设计《家乡人光荣榜》,并进行课前调查,搜集整理家乡名人、身边能干的人、对别人有帮助的人、对家乡有贡献的人的事迹。课上安排学生简介家乡人物,并说一说我们要做怎样的家乡人。通过学习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与热爱,潜移默化中优化道德素养。

3.结语

道德与法治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在该课程教学向生活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点点滴滴的学习中走向广博的生活世界,形成正确价值观,提升道德素养,成长为教师、父母、国家骄傲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许娟.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79-80

[2]周巧燕.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8(31):3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小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