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2019-09-10 23:29任海艳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数学

任海艳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围绕数学课本知识的内容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活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133-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 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全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喜悦,它既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充分發挥多媒体手段,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

开放课堂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街接。例如,在口算训练里,我出了“230+580”一题后,多数学生很快说出了答案,并说出他们的计算方法。有的说“230+400=630,630+50=680”有的说:“200+400=600,30+50=80,80+600=680”,还有的说:“200+450=650,650+30=680”方法多样,课堂活跃。学生们跃跃欲试,都想发言,还有的学生问我:“教师究竟有多少种算法?”于是,我趁机让他们分组展开讨论,说一说还有哪些算法。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生总结了十余种算法。课后教师又激励学生,你们想不想把你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别人,如果有兴趣,放学后就可以到集贸市场去练习……,这样,学生探究的欲望才能不断生成,思维才能不断的发展。

2.合作探讨,尝试乐趣

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能被2、5整除的数”的教学中,教师请学生任意列举一个数,教师能快速判断出它是否能被2整除。随着学生列举的数的增多,教师依然十分快速地判断出结果。“秘密何在呢?学生们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乘加、乘减”,先出示例题图:有四个盆子,前三盆各放3个挑,后一盆只放2个,要求一共放几个?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看哪一小组的同学想出的方法最多最好,并写下来。这时学生热情很高,通过探讨,一下子写出了近10个算式来。3+3+3+2=11,3×3+2=11,3×4-1=11,2×4+3=11,6+6-l=11,9+3-l=11等等,并说出是怎样想的。教师及时表扬,使学生尝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

3.精心设计,提高效率

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过去我们常为学生设计相同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流程展开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上去效果好。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学习,可这样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 = = )进行验证:“课桌上的信封里放着一些材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来验证自

己的猜想,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这些材料,当然也可以。”这样的设计不仅给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也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事实上,学生的验证方法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出乎意料,富有创造性的。其中有借助实物根据分数的意义来验证相等关系的;也有的不用实物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分数值来验证相等关系的;也有的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根据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来验证相等关系的;更有甚者既不用性质也不动笔,全凭想象根据全班48人的 、 、 都是36人,从而证明三个分数是相等的……即使是选用实物验证,

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有人用绳的长短来验证;也有人用圆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来验证;还有人用小棒的根数来验证。可见,给学生学习留足探究的空间,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活动真正自主开放。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我想只有老师的教学创新,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生灵活的运用了数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信,有效的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将会成为伸展儿童生命灵性的根基。

参考文献

[1]郑佳宝.谈网络背景下优化数学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06)

[2]周建军.哲学启蒙:数学教学的另一种可能[J].小学数学教育,2018(20)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数学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