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

2019-09-10 07:22陈彩祥许笑敏
高教学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载体思想政治教育

陈彩祥 许笑敏

摘  要:将自组织理论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能够以自组织系统论观点不断创新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自组织理论强调系统的有序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实践中,高校需要实现形式上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的内部和外部以有效的运行载体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实践效果。

关键词:自组织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6-0033-03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continuously innovate and enrich the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organization system theory. The theory of Self-organization emphasizes the order of the system. In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of the form, and guarantee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effective operation carrier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elf-organiz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rrier

以自组织理论视域下指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具有的自组织特征,在研究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协同机制、组织亲和力、互联网环境、实践载体等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举措,有效地改变思政教学中制约学生深度发展的思想和行为,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价值。

一、自组织理论内涵以及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意义

自组织理论的概念主要是指系统不受外部控制,而通过自身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而自发形成有序的动态结构。自组织理论更倾向于描绘社会组织结构,它能够揭示社会组织结构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透过社会组织的自发结构形成和运作的规律实现对于组织运行载体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基于自身实践而言,还是处于高校环境当中,它本身就是作为一种社会结构自组织的形态而存在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原理而言,它作用于人的思想,而人的思想意识的建构需要将其置于社会系统当中,并对社会系统中的各类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内化,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引领个人进行各类社会信息的过程化选择,引导个人树立正确的社会思想认识。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下,各个实践环节以及不同个体之间都会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这些会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的运行效果的。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组织系统,需要对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都产生思想干预或思想引导,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育人功能。高校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对教育客体多样性、零散性的思想进行科学化整合,以实现教育客體对于社会思想的正确认识。当然在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下,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以及系统内部各实践部分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协同,这些都是与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相关联的,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就应该实现在系统内部的优化、调整和组合创新,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通过多种途径、多种载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实践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组织运行也遵循着以下特点。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具有开放性,这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关联性,它们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运行中,要保持对于社会系统运行状况的持续关注,社会实践成果运用到理论课堂,发挥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良性循环模式,从而形成有效的良性作用循环。第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下,系统内部各个主体存在不同的差异需求和功能实现条件,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划不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校要建立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的运行目标和实践目标,以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实践要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的发展。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的运行效果是非线性发展的,它受到很多来自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的运行需要遵循内部和外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平衡它们在系统内的比重,从而保证育人目标。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载体内涵以及发展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来实现其运行效果和目的,以自组织系统论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行载体一般是基于内部各主体运行方式来划分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的载体组成一般划分为五个部分。1. 课程化载体。课程化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对于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课程载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的重要形式,它的效果主要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实现对于学生思想教育和思想引导的内化。2. 物质化载体。主要包括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条件、校园建筑物,校园设施等具有潜移默化育人物质实体。物体载体能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的扩展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将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为引导学生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实践,提升学生发展的价值导向。3. 精神化载体。精神化载体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于物质载体所要实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功能和运行,归根到底还是在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涵,使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4. 制度化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组织体系,它的运行和功能的实现必须要依托于自身的自组织系统制度。高校需要构建具有科学化、组织完备化架构的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制度体系,并且实现系统的有效运行。5. 传媒化载体。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互联网平台、加强系统内部与外部联系,利用微信网络平台与思政课互动型信息化管理方式,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的一致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在国内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仍然存在一些运行和管理问题。首先是在系统内部中各载体之间联系性不够,这大大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的功能和效果,由于各个部门在工作职责和具体功能上联系性不强,这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效率十分低下,也就无法真正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无法真正有效利用好媒体载体,尤其是互联网媒体载体,新旧媒体融合程度不够,导致师生之间就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实践的内容和方法产生分歧,这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实践质量。另外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无法真正实现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实践方式教学与实践制度机制不够完善,培养机制不够创新,专业特色不够明显,学校层面认识不足等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相关社会实践的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建构需要具体的专业化管理手段来进行引导,同时也需要高校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在内部构造和功能上的完备性,从而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性。

三、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实践机制

(一)建构科学化的协同机制

高校需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的统一目标下的各个环节在功能上的联系性,从而实现组织系统下各个环节的协同运行。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下的协同教学机制为例,教学协同机制应当实现教学思想的协同、教学队伍的协同、教学制度的协同以及教学平台的协同。

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的教学协同,首先要在教学思想上实现协同。设置德、智、技、能多维度融于一体的教学案例,寓价值观于知识传授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中各主体分散的任务模块、差异化的教学学习目标以及交流的独立性整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的整体效率和质量上,从而保证在统一教育思想下的合作和协同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上的创新。高校要组建具有协同教学意识和协同教学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以不同专业优势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的协同优势,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将课堂理论教学、科研研究有机融于一体,在传统的思政课程传授上引进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内实践活动,探索思政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开放性的教学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实现在教学内容上的分工合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下的不同专业上的互补。推动高校之间教学资源的自由流动,进一步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实践价值。高校需要构建协同教学平台,以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生产和教育传播的科学化和有效化。通过转变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促成课堂教学形式从“他组织”向“自组织”的转向,使思政课堂回归教学的本真。

(二)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亲和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需要实现系统内部以及与外部之间的有效联系,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和实践上的运行效果。作为组织系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教学和实践中需要构建亲和力,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組织系统对于受教育个体的教育粘性,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能够增加自身组织系统的内部粘性,也能够构建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将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过程转变为具有思想性、情感性和互动性的思想交流机制,这样能够增加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实践的接受度。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需求以及自身的发展需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组织系统运行的核心部分,引导高校以更加新颖、更加科技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隐性思政教育功能。校园文化活动模块化分类、项目化管理、课时化认定,将社团活动纳入思政课程学习课时,单个社团审核认定“课时制管理”。社团的发展从无序走向有序,不断深化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思政课程育人体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的制度建设中,高校要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风气,宣扬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以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及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认识和判断来自社会的多元化思想,并且高校和教师要以优秀的文化作品和产品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的亲和力建设,需要借助科技的进步以满足学生的时代发展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实践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现实,并且以自身的价值判断推动自身的社会实践。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手段拉近与学生之间距离,充分听取学生的声音,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实践的重要参考,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和实践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自媒体时代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更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的内部各环节以及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联系需要借助一定的介质来实现有效沟通,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实践而言,利用网络媒介下的新媒体工具能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的有效传输,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有序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相对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实践模式而言,自媒体教育更加适应于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作为自组织系统运行还是其教学和实践的开展,都需要将自身发展形态数字化、网络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实践内容的日常更新,也能够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方案。借助于网络条件,数字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以庞大的网络数据库作为依托,这样能够适应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个性化、多样化,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发展需求和学习兴趣挑选适合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且可以不受教育场合的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网络化,以及建构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能够引导学生与教师的协作,借助借助于网络条件和共享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师生可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需求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沟通并进行适当调节,同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内容的创新而言,师生可以依托于庞大的网络大数据,利用微信网络平台与思政课相互支撑探索互动型信息化管理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在大量思想、信息的获取中学会辨别,这个过程同样也是塑造学生道德、人格、认知水平的过程。

(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自组织课堂”,丰富实践载体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本身的构建而言,高校需要在科学化的组织系统管理方法和相应的组织管理架构引导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載体进行不断优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整体功能。赋予教师教学自主权,构建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协商式的课堂管理,实践与理论统一的教学评价,探索“自组织课堂”教学,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高校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内部不同载体的关联性,并且以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运行目标规范各个载体的功能和运行过程,并且在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运行计划引导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功能和作用。自组织课堂教学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育过程,将各个载体的运行实现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精神内涵和物质实践方式当中,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各个载体功能发挥和运行方向的一致性。同时要将不同载体进行有机整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在教育本质上的一致性,既要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秩序和较高的教学质量,同时又不失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对于内部不同载体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系统自身与系统外部之间的关联,需要将传统媒介与网络新媒介统一起来,增加教学的创新性,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发展和生活联系起来,以创新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和实践方法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不断创新其实践载体,将思政课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实践成果又循环作用到理论教学中,解决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有效性。在组织系统的运行方面建立起完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真正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的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治东,等.供给侧视角下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的“四个结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7-9.

[2]梁纯雪,等.课程体系重构:基于增强思政理论课针对性和亲和力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63-70+77.

[3]朱颖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践行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9(3):90-93.

[4]王仕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5):86-89.

[5]孙存昌,等.自组织视角下的高校课程特性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6):108-110.

[6]夏涛.于自组织理论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7]周越,曹培强.系统论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索——以石油高校为例[J].社科纵横,2018(7):138-140.

[8]任金晶.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4):40-42.

[9]侯蕊,郭跃军.“互联网+”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及其创新[J].学理论,2018(10):245-247.

[10]张淼,赵耀.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8(6):89-93.

猜你喜欢
载体思想政治教育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以工作室为载体打造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