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无处不在”

2019-09-24 05:05张少辉
教师·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言语文体文本

张少辉

摘 要:語文教学的重要职责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涵泳玩味文本中,理解内容、感悟情感、提升审美、开启智慧,同时掌握言语表达的规律与奥秘并运用于学习及生活。文章通过课堂实例,强调每节课都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领悟方法,并通过言语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法可依,学以致用。只有通过对言语的揣摩,学生才能拥有语言的敏感力及创造力。

关键词:语用;语言;解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1-0047-02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认识成果的直观表现。所谓语用教学模式,是本着对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所开展的新型的教学模式,看似与平时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相似,但实际上是抓住了语言运用的每个见缝插针的时机,让学生得到语言的训练,提升语文素养。那么,我们该怎样着重培养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发展思维,让语文的语言运用到实处,让语文“无处不在”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语用解读的视角

(一)文体解读——语用的根基

王荣生教授提出:“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所谓的文体思维,就是面对不同的文本,根据不同的文体类别,运用不同语言图式及阅读模式进行阅读。语用训练首先要从文体特点入手,判断文本的文体特征,依体定调。实用文侧重从文章学角度上来解读,常见的有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通讯。其中,说明文一般关注说明事物的特点或事理及说明方法;议论文关注论点、论据、论证……;文学则从童话、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角度进行解读。要把握各种文体的独特价值:如童话一般关注其想象、夸张、拟人、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散文一般关注其意象、情趣、语言、组构;小说一般关注其人物、情节、环境及语言;诗歌一般关注其想象、意象、情趣、音乐、语言;戏剧一般关注其人物、情节、场景……施畸的《中国文体论》认为:“创作文章,如不论体类,其势犹无轨之火车、失缰之骏马,虽在天才,不免危殆。”写作文章是这样,而解读文章也是这样。文体的解读就是让学生用学习童话的方式学习童话,用学习诗歌的方式学习诗歌,用学习说明文的方式来学习说明文……如此这般的学习才是有用、有效、有意义的。

(二)写法解读——语用的筋骨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如果教师不做教材的奴隶,而懂得开发教材和建造教材,那将是教学上的一大幸事。教师可以抓住教材的内容和表达的独到之处,用心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有阅读价值的内容,一课一得,岂不美哉?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精妙。学习语文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今后相应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迁移运用,最终形成语文技能。迁移运用的实施策略要指向“写什么”和“怎么写”,这才是学以致用的主心骨。

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中对“点面结合”写法的迁移,我们可以这样安排:一是分析范例,概括表达特点;二是创设情景,提供仿写内容;三是迁移运用,实现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取决于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围绕分析课文的表面文字内容,基于对文本内容的透彻理解,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从而达到知识迁移、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目标,这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是语用的吸收内化。

(三)修辞解读——语用的血脉

修辞是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丰富、生动、形象,更具有感染力、艺术性。对修辞的解读是通向探索言语内在法则的坦途。在小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人、拟人、夸张、对比、象征等。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对修辞的解读仅仅是揭示出修辞手法,然后让学生模仿训练。这种训练脱离了文本情境,脱离了对方法及语用效果的探究,其价值与意义不大。

例如,《丑小鸭》这篇文章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丑小鸭生下时的样子和长成天鹅时的样子、开始小动物们对丑小鸭的嘲笑和后来对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发出的赞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前后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你是作者,你会这样安排吗?试着创编一下,丑小鸭可能还会到哪些地方?会受到什么样的欺负?”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了表达,体味了构思。通过写话训练,文章内容得以延伸,进而训练了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

(四)言语解读——语用的呼吸

语文学习要着眼于对言语的推敲与琢磨,从中悟出言语生成密码。也就是说,强调语文教学要在咬文嚼字中揣摩表达,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效果,在推敲把玩中领会用法。小学阶段的文本大多以文学作品为主,其言语精美。我们可以从言语的音乐美、组合的图画美、建筑美等方方面面来解读。例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的第一段“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时,不少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出“排比”的句式,然后让学生进行“排比句式”的训练。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关注“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四字词语的运用,品味四字词语带来的音乐节奏感。再引导学生用“排比”方式来描写村庄的另外的美丽的图景……

二、小学语文语用课堂教学策略

(一)课前研读教材,把握语用重点

教师作为文本的先行者、学生学习文本的引领者,应该站在语用的高度对教材进行透彻的解读。有什么样的解读就有什么样的教学。为此,教师要在课前研读教材,着力找准课文中相关的语言训练点。关注言语形式,是言语运用的前提。例如,六年级下册的第2课《匆匆》有这样的一段话:“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样连续性的排比句,在作者细腻而独特的笔触中,给我们展示了日子的无情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日子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中不经意间地来去匆匆。那么在这里可进行句式仿写训练:              的时候,日子从                。又如,《索溪峪的“野”》中具体写了张家界索溪峪的山、水、野物、人的特点,这种先总后分的描述中,每一段都是典型的总分式段落,对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作用,可以当作段落结构的教学。在研读教材时,对这些精华段落要按照文章的思路边启发边讲解,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奥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关注文中的语言特点,体味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感悟词句所蕴含的味道和情感。

(二)课内立足语言,张扬语用个性

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味,领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言语的灵活性。因此,只有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才是完整、完美的语文课。例如,《索溪峪的“野”》中都是典型的总分式段落。对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我们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谈谈对这个自然段的体会感受。再出示练习:“请你回想一下曾到过的某些风景区、某个景点,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景点的特色之处,再试一试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遍。”教師此时随机指导他们把所说的内容写下来,就能让总分式表达形式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又如,教学《凡卡》一课时,除对学生应掌握的字、词、句设计必要的基础性训练外,还可以设计一些理解性和运用性练习。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的爷爷,告诉爷爷他在莫斯科鞋匠家里当学徒的生活很痛苦,希望爷爷接他回去。课文大致分成准备写信、写信、寄信三部分。教师可让学生抓住“爷爷能不能收到信,如果爷爷收到信怎么回信”这一空白,替凡卡的爷爷回信给凡卡,让凡卡不再度日如年。其实答案已经很清楚了,但学生必须在掌握了课文内容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加以描述出来,这同时是对转换性语言和理解性技能的练习。

(三)课后训练语言,落实语用综合学习

综合性学习最容易体现语言的运用和训练,也是语言综合运用最广的课堂。刘仁增老师的《让语文回家》说:“生活是语言运用的广阔天地,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为了能让学生把语言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把课堂上学习的语言运用到实处去。例如,教学《乡下人家》这一篇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体会,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这篇课文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它涉及综合性学习,那么这时候就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让学生用各种方式去适应语言环境,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如家庭访问、实地考察、模拟街坊邻居对话、动笔写一写看到的场景等语文活动,都需要提出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不同要求,并在学习和运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的个性和特长。又如,六年级的第六组综合性学习的第一环节“成长足迹”,可以广泛地运用到语言,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合作小结、访问同学、收集相关资料、建立个人小档案、写感受等都必须依赖大量的实践环节,即在不断的言语“历练”中,变静态为动态。正像刘仁增老师所说的,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在技能训练里,以教学课堂为苗圃地,精心浇种;以校园为育林场,耐心修剪;以家庭为转移站,细心呵护;以社会为大山林,倾心培植,顺次完成技能轮训,促成技能全面化。只有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不断“历练”,才能为学生播下技能的种子。

三、结语

语用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澳门科技大学教授王小莘女士就竭力主张坚守语文教学的根本,她认为,语文教改万变不离其宗,紧紧扣住这个“宗”,通过语言教学,提高书面语言、口头语言的运用能力,促进语用能力的提升。以上是我个人对语用型教学的浅显认识,语用型课堂具体要怎么去上,怎么去实施,还需要广大教师们的共同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仁增.课文细读——指向文本秘妙[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140-149.

[2]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65-72.

[3]石永云.小学高年级语文“语用型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8(20):53.

猜你喜欢
言语文体文本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