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体验成长

2019-09-24 05:05吴莉莉
教师·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个性成长体验

吴莉莉

摘 要:作为一门重要的德育课程——道德与法治,能否吸引学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立足生活,尊重个性,放飞个性,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激发和发展,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体验成长的乐趣。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个性;生活;体验;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1-0104-02

21世纪以来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路是:道德内化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因此,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追求生活化教学,是通过教育因素的有效影响,促使学生道德规范逐步内化的过程。那么,如何把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把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呢?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尝试。

一、创设宽松情境,活跃学习课堂

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成功的良好开端。有效的激励评价,是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必要手段之一。例如,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三“我认识您了”中,学生在回答“我的老师”用了不文明、不恰当的语言时,教师应给予正面的引导与鼓励:“你的回答有些不文明,但是老师欣赏积极开动脑筋的你。”这样的鼓励,或许让一旁一声不吭的学生也有了踊跃回答的兴致。再如,一年级的学生极其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有限,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情况时,教师可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大家看看,小丽坐得多直,两颗眼珠滴溜溜的,一看就知道,她上课好专心,老师表扬她坐得端正,学得细心。”也许小丽只是一个在语数学科表现平平的学生,可正是这样的对她端正学习态度的表扬,会使她更有动力学好这门学科,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情境的创设,除了口头语言之外,还有身体语言,比如一个简单温暖的动作,一句充满友爱的提醒,一个认真投入的眼神,一次由浅入深的引导,都会让学生无比纯真的心灵得到启发和洗礼。

二、巧用教学媒体,构建生活课堂

道德在生活中的内隐性存在,是身在其中的人有着道德无意识状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材内容相对单调、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进全新的教学模式,既能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又能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形象,使刻板、沉闷的课程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教师联系实际讲解得精彩,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最具有思想教育性的学科,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五年级“揭开邪教的面纱”这一课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了一系列李洪志及其邪教“法轮功”欺骗人民、敛取钱财、残害生命、危害社会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形象地揭开了邪教“法轮功”的真面目 ,使学生认清了“法轮功”的歪理邪说,增强了学生对邪教“法轮功”的认识,从而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又如,教“诚信是金”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利用课件和学生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曾子杀猪”,再从小处入手,让学生交流探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诚信问题。学生的话题很广,有生活中的守信、学习上的不说谎等,自然就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再选取学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如作业没完成,却告诉父母没有作业;考试没考好,怕父母责怪,不敢告诉父母;考试作弊问题等。教师在听取学生的问题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引导学生正视问题,做一个诚实的人,在这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多媒体教学优点颇多,如直观明了、动静结合、互动性强、针对性强、图文并茂、声像兼具、信息量大等,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

三、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探究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既可以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开拓思维,探求知识。这样,学习对学生而言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就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例如,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烟柳吐绿,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因势利导地设计了主题为“歌颂春天”的德育课学习活动。我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歌颂春天:小画家郭嘉懿同学用五彩的水彩笔画下了春天的花园,真是美不胜收;小诗人雍真写了一首童诗《春天的色彩》;小歌唱家吴怡敏用她清脆的嗓音演唱歌曲《春天在哪里》;还有的学生把家里的盆景带到教室来,整个教室充满了生机与绿意。当春天以缤纷多姿的形式被呈现出来后,大家被深深地陶醉了。作为引导者,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由此时此地此景联想祖国大江南北的春色,联想那些正在辛勤播种的农民伯伯们,学生们的诗情画意油然而生,有的学生用他们喜爱的诗句来赞美美丽的春天。学生们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体验了“春”的魅力,陶冶了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操。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审美、想象、创造、探究等能力会逐步提高。且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道德情感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针对小学生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从教材的创意挖掘上着手。就知识的育德而言,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这一命题最为经典。例如,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这一主题学习中,创造性地延伸“我是小交警”的模仿交警指挥手势的环节,一改平日里单调的讲授法,在起身模仿、动手又动脑的学习经历中,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课后作业中,学生会教自己的家人朋友,一起体验当交警的喜悦感,从而也在心底里更加敬佩交警,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这样创意的挖掘材料,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下一阶段的能动学习。在下次遇到相关的情境问题,学生肯定会饶有兴趣地投入探究模式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从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探究德育课程,体现了道德是蕴含在知识中的价值取向,是知识的内在属性,是与知识相伴的内在特性。

四、尊重学生个性,体验成长乐趣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教育应顺应人的这种天性,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健康情感的培育要从尊重学生开始,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差别,让学生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探求知识,去解决问题,去获得多元发展的机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2课“不一样的你我他”时,师生一起做游戏。老师说:“小鸟飞。”同学们拍手说:“飞向谁?”老师说:“飞向短头发。”短头发的同学就站起来说:“我是短头发。”接着小鸟飞向大眼睛,飞向红领巾,飞向长头发,飞向高个子,飞向白皮肤……师:“大家发现了什么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每個人的长相都不一样。”师:“我们班级的每个同学也都不一样,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的优点,我们来找一找,夸一夸他们好不好?”生1:“数学大王林昊,什么样的题都难不倒他。” 生2:“长跑冠军王明,长跑赛他得了第一。”生3:“陈静是小百灵,她课文读得最好听了,唱歌也动听。”师:“他们都是我们班的小明星,值得自豪。”师:“还有默默无闻为我们班出力的同学吗?”生:“杨羽飞、江松涛。”师:“我们班上每个同学有自己的特点,为班级出过力,都非常可爱。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一样的你我他,班级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学生们通过找自己与同学们身上的闪光点,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懂得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各有不同,各有所长,从而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加深对同学的理解,为班级争得荣誉,使班级充满生气与活力。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用自由的身姿舒展生命的惬意,徜徉在那道德与法治色彩斑斓的天空中。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道德认识得到了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感得到了升华。

五、联系生活实际,放飞学生个性

道德与法治源于生活,也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千言万语的说教抵不上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的点滴感受。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深厚生命力的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行为动机,培养学生个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例如,学习“做有礼貌的小客人”一课时,教师应在课前对班级里学生平时这方面的表现有所了解。上课时让学生说说平时你们到别人家时是怎么做的?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他们都积极地交流着,但大部分学生都只说做得好的地方,做得得不好的提得较少。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去纠正学生的行为,先让学生看书,“看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做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这样让学生自己对照书本中小朋友的行为,能让其自主发现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平时去别人家有哪些不好的行为。学生自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的说:“我平时到别人家进门时不敲门,就直接进去,这是对主人的不尊重。”有的说:“我在别人家玩时,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硬要同学送给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有的说:“我在别人家看电视,总抢着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没有想过同学是不是也想看那个节目。”还有的说:“主人给我倒水,我接过后,也没说声‘谢谢。”学生在说出自己的不足时,教师不用说教,学生的认识自然就已经得到了提高。这样通过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充分地表达,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自然就调动起来。

六、结语

要想真正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从过去的讲堂变为学生学习的学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尊重学生个性,自主参与、思辨、探究以及创新,使学生张扬个性,表达独特见解,感受学习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品格。

参考文献:

[1]杨秀英.小学品社课堂返璞归真的几点做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18):61-62.

[2]祁振宇.互动教学法让课堂活起来[J].决策探索(下半月刊),2012(9):45.

猜你喜欢
个性成长体验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