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胶贴对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效果

2019-10-23 06:59申瑞芳周美云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淋巴患侧妇科

申瑞芳,周美云

妇科肿瘤是临床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卵巢癌等肿瘤。临床妇科常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然而手术或放疗过程可导致淋巴管损伤,淋巴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淋巴水肿[2]。研究发现妇科肿瘤患者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25%,外阴癌症术后肢体淋巴水肿发生率更是高达30%,导致患侧肢体功能障碍,甚至诱发感染(即全身乏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肌内效贴布通过理疗方式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组织回流,增加治疗部位感觉输入,促进软组织功能恢复,在临床应用广泛[4]。然而肌内效贴布在妇科肿瘤治疗后改善肢体淋巴组织水肿的研究报道较少,该文针对临床妇科肿瘤术后肢体淋巴组织水肿,采用肌内效胶贴的体外固定治疗,探究促进下肢淋巴回流,缓解组织水肿的作用,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连续性纳入2016年7月—2018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妇科肿瘤根治术及放疗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 40 例,年龄 31~63 岁,平均(43.54±5.65)岁,中位年龄43岁;宫颈癌18例,子宫内膜癌11例,卵巢癌11例。试验组40例,年龄32~62岁,平均(42.98±5.93)岁,中位年龄 43 岁;宫颈癌 18 例,子宫内膜癌11例,卵巢癌1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检测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常规护理,有责任护士抬高患肢,以及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局部按摩,促进淋巴回流。同时指导患者正确锻炼,穿戴弹性材料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下肢肿胀感。并且通过护士的健康指导、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下肢淋巴水肿的认知程度,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合理的饮食结构,提高疾病控制水平。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加用肌内效胶贴。贴扎方式:小腿屈侧贴扎时,膝关节伸直,锚位于腘窝,尾部延伸至足跟,自然拉力;小腿伸侧贴扎时,膝关节伸直,锚位于膝关节,尾部延伸至距小腿(踝)关节,自然拉力。大腿屈侧贴扎时,大腿伸直,锚位于腹股沟处,尾部延伸至膝关节,自然拉力;大腿屈侧贴扎时,大腿伸直,锚位于臀部,尾部延伸至腘窝,自然拉力。每持续贴扎3 d后,去除贴布休息1 d,之后再次贴扎。患者需要连续固定3 W。

1.3 疗效观察测量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侧肢体脚背、踝部、膝下10 cm以及膝上10 cm的患侧肢体周径。根据淋巴水肿诊断标准评价患者术后下肢水肿程度:(1)Ⅰ度:肿胀有凹陷,抬高患肢肿胀减轻;(2)Ⅱ度:质地较硬无凹陷,皮肤指甲改变,脱毛;(3)Ⅲ度:象腿症,皮肤非常厚,有巨大皱褶。

1.4 统计方法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两两比较以及组内前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侧肢体周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肢体脚背、踝部、膝下10 cm以及膝上10 cm周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接受不同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患侧肢体脚背、踝部、膝下10 cm以及膝上10 cm周径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肢体周径比较(cm,)

表1 两组患者肢体周径比较(cm,)

治疗后脚背 踝部 膝下10 cm 脚背 踝部 膝下10 cm 膝上10 cm对照组 25.64±2.54 29.76±5.46 42.54±4.09 23.53±3.49 27.45±2.54 39.54±3.53 50.43±3.42试验组 25.82±3.24 30.53±6.23 43.67±4.87 20.08±2.56 24.65±3.59 36.35±3.64 48.28±2.69 t值 0.953 1.024 1.104 6.485 7.843 8.039 4.583 P值 1.535 0.984 0.838 0.024 0.021 0.018 0.034组别 治疗前膝上10 cm 52.54±4.25 52.95±3.60 1.193 0.883

2.2 患者术后下肢水肿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模式后,试验组患者的下肢水肿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程度比较[例(%)]

3 结 论

手术结合放化疗方案是治疗妇科肿瘤的常规临床方案,然而治疗后淋巴回流受阻,下肢水肿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因此指定合理有效的方案缓解妇科肿瘤治疗后的肢体水肿具有重要的意义。

肌内效胶贴是具有透气性和低致敏性的弹性胶布,通过贴敷于患处皮肤,加速损伤后肢体功能康复,在临床关节和肌肉疼痛的康复过程中应用广泛。该研究针对临床妇科肿瘤术后产生的下肢淋巴回流受阻以及肢体肿胀,采用局部应用肌内效胶贴发现可显著降低患者患侧肢体脚背、踝部、膝下10 cm以及膝上10 cm周径,有效地缓解了患者患侧肢体肿胀程度,同时该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术后下肢水肿程度明显减轻,与临床传统护理方案相比效果显著。参考相关文献可以发现肌内效胶贴可通过弹性回缩增加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间隙,加速敷贴处的淋巴组织回流,消除患侧肢体肿胀[5]。同时可通过不同的贴敷方向产生不同方向的弹性回缩,降低贴敷处肌肉的疲劳和痉挛,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6]。此外肌内效胶贴能够为肢体持续性的提供特殊感觉输入,转移患者感觉注意力,使脊髓神经胶质抑制痛觉传入神经,减少痛觉的感觉输入,利于肢体功能康复。因此产生了积极的效果[7]。

综上所述,该研究针对临床妇科肿瘤手术及放化疗治疗后的肢体肿胀,通过肌内效胶贴治疗后发现显著改善了患侧肢体肿胀程度,提高了临床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淋巴患侧妇科
更 正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浅谈妇科中急腹症的临床治疗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