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引入艺术设计跨界教学
——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新途径

2019-10-23 05:25李程
关键词:跨界艺术设计班级

李程

图1、管道课题作品

一、文创产业发展背景

(一)产业融合促进专业融合是文创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消费水平和消费品质的要求也获得了提升。艺术设计相关专业领域出现了交互融合发展的态势,新媒体设计、移动互联网交互设计等新门类随之产生。而原有的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概念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情况下越来越模糊。目前艺术设计专业体系下的各个专业与设计行业发展的趋势所有脱节,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亟待改革。

(二)设计项目的综合性趋势使跨专业艺术设计人才成为首选

设计行业的融合发展最终体现在设计项目的综合性。许多设计项目包括了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等。这样的项目既需要各个专业背景的专门化人才,更需要具有艺术设计跨专业背景的设计人才进行统筹管理。具备“大设计”思维与格局的艺术设计人才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首选,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所在。

(三)绝大部分文创设计项目需要不同专业人才通力合作

绝大部分设计项目需要不同专业背景人才相互合作完成,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往往在工作中强调独立性、个性化和主观化,这其实与设计行业发展是相矛盾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不仅与本专业,更应该强调和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分工协作。任何设计专业的人才,除了应该具备较高的本专业能力与素质,也应该能够了解和理解与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以及与本专业的关系。

二、文创设计教育现状

(一)专业壁垒导致学生知识偏科,忽视其他设计门类

原先的专业建设中,根据行业和岗位现状将艺术设计类专业划分为更细的专业。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院校还会设置更多的小专业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在做到精准定位专业培养的同时也无形中将原本界限模糊的专业区分开来。这种思维在工程类人才培养上比较合理和常见,但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却并不适用。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会有意无意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界定在所学的专业内,而无视其他相关艺术设计门类的知识。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与未来在设计行业内的工作场景并不相符,会阻碍学生的未来发展。

图2、雷山旅游纪念品课题成果展示现场

图3、包装课题报告册封面

图4、苏州旅游纪念品课题创意指导

(二)学生具备所学专业技术能力,但缺乏项目执行能力

原有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弱化对设计作品完成过程的控制,这其实是缺乏对设计项目执行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任何一个设计项目都要经历策划,组织、实施到反馈等一系列流程,而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也是最缺乏的。无论在艺术设计课程改革还是在教学模式改革上都需要强化对项目执行的概念与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单独完成作业,缺乏合作精神

目前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大部分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这对于学生设计技能培养有一定的意义,但无形中弱化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艺术设计教学既要强调独立、创新与个性,也要强调团队合作精神。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初次走上工作岗位,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无法融入设计团队中,不能有效地进行团队协作,合作完成设计项目。如何培养学生与同专业人员合作设计、与不同专业人员协同设计,这是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三、实施艺术设计跨界教学的现实意义

基于以上行业发展趋势和教育现状,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开展艺术设计跨界教学的实践工作,将以workshop工作坊形式为主的跨界课题训练转换成艺术设计专业的常态教学。通过融合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有效的课程组织,使学生具备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能力。同时可以全方位的锻炼学生信息搜集、归纳分析、解决问题、方案表现、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能力。

基于现有教学体系开展跨界设计课程,可以通过艺术设计跨界课程的实施,以综合性跨专业项目案例为主线,打破原有专业学习的鸿沟,培养具有艺术设计交叉学科知识能力、以项目为主导的设计思维与方法,具备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艺术设计综合性人才。

四、实施文化创意产品项目跨界教学的方法

(一)项目选择

实施跨界教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文化创意产品项目进行,从项目实施实际和人才培养要求角度出发。目前学校跨界教学项目课题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目的是能够使所有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参与一次跨界课程,使之具有职业迁移能力。

从项目的层次方面,目前的项目类型能够涵盖设计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和毕业设计课程,实现了高中低年级全覆盖。从项目的角度方面,包括了虚拟项目,例如管道主题设计、白菜主题设计;实际项目,例如雷山旅游纪念品开发、苏州旅游纪念品开发;国际合作项目,例如迪卡侬自行车头盔设计、荷兰交互餐桌设计等。(图1-8)

(二)重组班级

作为学校的常态教学,在课程设置时会放在2-3个专业的平行授课班上进行跨界课程教学。相关平行班级的同学会根据课程项目的需要打散重组成新的班级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保证了相关班级所有同学都能参与到跨界课程学习当中。

在重组班级时,为了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要保证原有班级的容量基本保持不变,这样对授课教师的工作量起到平衡作用;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混合学习的难度适当,方便同学间进行分工合作;指导老师的专业背景与新的班级匹配,能够有效进行指导工作。

(三)小组合作

重组班级的最终目的是要为跨专业学习小组的组建提供机会。通过跨专业学校小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意识、掌握类似实际工作中的项目执行能力,同时更好地理解不同专业内容以及在解决同样问题时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的第一次课程就是进行学生分组。根据实践经验来看,一般来说三人小组是比较合适的分组方式,不仅容易进行学生间课堂讨论和教学执行,也容易使学生迸发出好的想法。同时,在分组时会引导学校有效地进行团队组建,使不同个性、能力的同学优势互补,组建到一个团队中来。例如推荐团队中要具有三种类型的同学:一个想法非常多的同学(意见领袖),一个喜欢质疑与思考的同学(质疑者),一个喜欢倾听与动手实践的同学(实干家)。

(四)团队教学

跨界教学采用的是大班授课和小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原有班级学生重组以后,原有班级的授课教师会组成教学团队负责几个班级的教学任务。

每周在课程进行的关键节点上,教师团队会进行联合授课,说明学习进度要求并启发后续设计思维,同时听取学生的联合汇报给予点评。大班授课的核心是对学生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进度和情况进行提示和总结。

小班授课环节是指教师团队会分工进行几个班级的教学辅导工作,及时给每一组同学方案进度上的指导。这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自主研究的能力,教师主要是适当时给予一定的启发和引导。

(五)评价考核

课程开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课程评价考核方式息息相关。跨界课程的评价会包含三个方面:

1.过程考核

跨界课程非常重视过程考核,例如64课时(4周)的课程可分为主题研究、方案探索、设计实施、方案展示四个环节,每个环节所占分数均为25%,这就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努力才可以得到理想的成绩。

2.内容考核

在每个学习环节设置了不同的考核内容要求,涵盖了素材整理、创意手绘、效果图制作、模型制作以及展板和研究过程手册等。这些内容可以对学生设计思维、设计技能、设计表达能力等进行多角度的考查。

3.团队考核

同时,团队合作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考核点,所以上述所有的考核都是针对团队进行考核的。教师给每个学生的分数也是基于整体考核的基准下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微调的。

(六)作业提交与展示

课程作业的提交包括设计方案的版面、模型、研究手册以及电子资源包。其中电子资源包记录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包括的所有图片、图纸、影像以及积累的素材等。研究手册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记录和总结。展板和模型是对设计成果的展示。

图5、迪卡侬城市自行车头盔方案展示

图6、迪卡侬城市自行车头盔小组汇报

图7、白菜课题课程汇报

图8、丹麦交互设计课题作品制作

每次课程结束都会进行汇报展,要求所有学生将作品的模型、展板、研究手册等学习成果放置在固定的展位上。展览的布置和准备本身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汇报展览的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团队、教师团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辅助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评估教学效果。设计实践能力,也锻炼了学生以项目为主导的设计思维方法,使他们能够在校期间学习到与行业工作流程相同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

五、创新之处

总之,跨界课程这种方式可以全方位锻炼学生信息搜集、归纳分析、解决问题、方案表现、团队合作、沟通表达能力,是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艺术设计教学的新途径。

通过跨界教学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有机会在一起上课,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分工授课。多学科师生思维碰撞,既激发了同学们的设计灵感,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以一个主题或者实际项目为线索进行,带有目的与计划的进行学习与指导,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

猜你喜欢
跨界艺术设计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星.云.海》
《花月夜》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跨界设计
跨界通平台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