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以“苏州印象”项目教学为例

2019-10-23 05:25吴冬玲
关键词:分层校企能力

吴冬玲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联合教学在许多院校都已成为常态化的教学形式。它将项目带入课堂,以“项目和任务”作为驱动,以学生作为主体,以能力作为本位,校企双方联合实施教学,共同培养人才。这一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与探索创新能力,实现与企业、社会的对接。该模式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试行多年,已为企业与社会成功培养了一批适应性较强的懂理论、重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项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教学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以往的教学总结中,教师们都意识到一个明显的问题——合作项目的结项几率与每届学生整体的专业素养密切相关,学生的整体专业素养越高,项目的结项率则越高。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如果不能积极主动地提升学生整体的专业水平,而是被动地等待下一届优秀学生,无疑是一种“守株待兔”的行为。除此以外,在项目教学的班级中,教学团队也常常发现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企业要求不够匹配的现象,尤其是刚进专业课程训练的初期,许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往往不足以支撑完成整个设计任务,整个项目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按要求完成。因此,如何在项目教学中最大化地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匹配企业的要求变得尤为重要。

图1

图2

图3

二、分层教学的意义

针对上述问题,教学团队不断探究适合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是一个产生于19世纪的教学概念。所谓分层教学,即认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前期学习基础差异性为基准,区别设计教学内容,控制、变换教学进度与授课方式,并采用差异性的评估方式进行最终的教学评价,以此帮助每名学生在最适当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提升,从而实现全面而平等的优化教学。这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法则如出一辙,尊重个体在知识基础、动手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扬长避短,挖掘其兴趣与特长,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表1、第一周教学计划展示

鉴于分层教学的特点,教学团队尝试将分层教学法带入到项目教学的实践中;这里,笔者将这一教学思路进行阐述,以此来论证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实践活动

(一)项目教学计划的分层制定

校企合作项目的教学计划一般而言都是根据企业具体需求进行安排。在课程开始之前,企业会传达具体的设计任务,教学者会根据设计任务从课时安排、设计重点以及学生的能力点等方面进行拟定教学计划,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拓展设计思维。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不一样,所呈现出的设计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可以对设计任务分层设置,将设计任务按照难易程度进行任务分解、传达,学生们可以对照不同难度的设计任务进行认领,这样他们可以在已有的能力基础上进行创作发挥。这样的教学设置不仅能够保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设计方案,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们在设计实践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这里笔者以校企合作企业万宝贸易有限公司的一项设计项目为例,阐述分层教学的实施情况。此项目主要围绕“苏州印象”的主题开发积木玩具,明确要求积木产品的尺寸大小不得小于3cm(安全尺寸),数量为120块。产品单体可以为几何形,也可出现异形,围绕主题,形式不限。

在设置教学计划时,授课教师围绕设计要求与企业方共同备课,深度沟通,按照能力点对课程进行分层设置,大致分成了两类,一类为图形化创作,一类为创意创作。前者需要学生们对苏州元素进行搜集提炼,如图1-3所示,在保留原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图形化再创造,侧重产品的改良,比较适合平面感较好的同学,或者空间想象力欠佳的同学;后者则需要较强的创意思维,突破现有的产品进行创作,在结构或使用方式、游戏方式上多维度去思考,适合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

(二)项目教学的分层实施

分层教学的实施,是整个项目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量体裁衣”,进行能力分组、分层配置以及分层培养。

在进入教学前,学生们首先会面临能力分组。能力分组,一般是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前修课程的学习情况来对不同学生进行能力分层。这样分层的前提是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因此分层不是单向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水平和专业特长做出判断,选择学习层次。能力分层的目的不仅有利于学生们快速选择设计任务,还可以打破一把标尺定水准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特长作为发展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设计潜能。在“苏州印象”的项目中,授课班级的学生最终分成了三层,平面表达能力与创意能力较强的各为一层,两种能力均不擅长的为一层,可自由发挥,但要求加强辅助软件表达能力;在考虑同学之间能力差异的同时,也充分兼顾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图4

图5

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的施教主体一般由专业教师、技术指导教师、企业教师、企业工程师等多位人员共同组成,在完成对学生的能力分层后,就需要对教师资源进行相应的分层配置。将不同的教师资源灵活穿插于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课时段,每一位施教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结合课程要求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如图4所示,在教学活动中,平面层级的学生在选择产品色彩时,原本采用艳丽的色彩作为产品配色,而配置的企业教师结合自己的市场经验则建议尝试选择近年流行的莫兰迪色来迎合消费者的审美。而在创意层级,项目后期可能会牵涉到结构和工艺的知识,项目组则会配置企业工程师进行专业辅导。精准化的分层教学,能够激发教与学的兴趣,促成教学互长的局面。

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每一位教师要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给予一些基于不同专业基础的素材与案例,通过系列调研搜集信息(图6、7)、设计分析(图8-10)、头脑风暴、设计优化(图10-14),使学生在设计实践中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体验完整的设计过程。比如企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国内外的投产资料、产品的市场反馈、市场流行趋势、成本预算等资料提供给学生作为设计参考,同时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对不同层级的学生给予指导性建议。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各小组可进行不同的方案创意,教师要基于分层学习的前提鼓励学生对创作结果进行多种形式与材质的表现。

(三)项目教学的分层评价

在项目教学的尾声,教学评价必不可少。分层教学的评价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用最终作业作为唯一标准来评判学生的成绩,而是同时兼顾过程与结果。一方面,分层教学的设计出发点不一样(如图4、5所示),评价标准无法统一;另一方面,在分层评价中,更看重的是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信息资源整合分析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表达能力。在评价标准上,鉴于个性评价的难度和复杂性,强调评价的灵活性、动态性,采用因人制宜的分层考核评估。比如,在评估中第三层级(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成绩单从作业效果来看可能不如优秀层级的学生,但是如果他们在设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做得非常严谨,从无到有的设计过程思路清晰,设计路径完整合理,尽管设计结果相对简单,但是他们的评价结果也不会太差。

四、结语

分层教学在艺术设计项目教学中是一种全新而务实的教学尝试,它是一种多维度的教学方式,既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化,同时也强调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量体裁衣”,分层培养,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将项目教学的优势发挥最大化。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在发展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新问题,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突破传统思维,不断探索研究,勇于尝试与创新,力求走出一条教与学良性互动的理想途径。

猜你喜欢
分层校企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有趣的分层现象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雨林的分层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有趣的分层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