缛彩繁光 守艺有道
——灯彩大师汪筱文、汪丽秋访谈

2019-10-23 05:25汪筱文,汪丽秋,王荌
关键词:灯彩灯会兔子

时间:2019年6月10日

地点:汪筱文工作室

兔子灯

王荌(以下简称王):汪大师您好,山塘街的这间屋子是您的工作室吧?这里放了很多灯彩作品。

汪筱文:对的,我租了这间屋子作为工作室,但你看到的这些灯彩——完成的、未完成的都不是什么大作品,我真正做灯会都要到外面去做的,十几米、三十多米高的作品都不算大。这间屋子容不下很多大作品。

王:我在影视作品中看到以前的小孩子闹元宵会提一个兔子灯,这是我对传统灯彩的一个“印象”。

汪筱文:我们小时候见兔子灯是最多的,但现在的兔子灯和以前的不一样,以前的兔子灯是竹子做的框架,用纸面糊在框架上,现在的兔子灯表面用的是布。以前的兔子灯比较简单,是做着玩玩的,过两天物品就坏了。

王:现在做出来的东西要放到门店销售吗?

汪丽秋(汪筱文女儿):现在销售困难得不得了,我们没有门店销售物品的。为什么呢?现在做灯彩没有利润的,制作成本不低,但是卖不上价格,大家只肯花点小钱买来玩玩。比如说这个兔子灯,两个人一块做,花一天时间从早到晚做,一个人做架子,一个人糊布,一天只能做6个,这还是在两个师傅都是熟练工的前提之下的数量,有了门店连房租都做不出来的。(王:现在兔子灯的销量很好吧?)今年过年的时候我们把兔子灯放到苏州中心卖,物品供不应求,大家对这个灯很感兴趣。买回去在过节的时候玩一玩,不拿在手里放在家里也是一个工艺品,以前的兔子灯是用纸糊的,摔摔弄弄就坏掉了,用的也是蜡烛,安全性上也有一定问题,现在做了一定的改良,一个是竹子做的框架改成用铁丝做框架,纸面变成布面,另外一个是放在兔子肚子里的灯变成了LED灯,整体尺寸变小,小的尺寸更加好玩,尺寸一大东西就显得粗气了,所以现在的灯放在家里很好看也很安全,是一件工艺品。

汪筱文:我们小时候兔子灯卖三分钱一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卖三十元一个,现在价格也就一两百块钱,现在兔子灯卖不上价格的。门店销售行不通啊,一年只有两个时间段(元宵和中秋)可以销售,跟年画差不多,年画延伸品多,灯彩没有办法延伸出去做各式各样的文创。

王:一般做灯彩,步骤都是分工的吗?

汪筱文:现在做个灯彩,什么工艺都要会,“画”“ 剪”“ 糊”都要会。我们这边学习的时候,所有这些步骤都要学,但是做东西的时候是分工的,分工效率更高。说到技术,日本工艺品的某些技术比中国的好,工艺品技术要求高,比如印刷工艺好,物品做得很小很精细。中国裱完画有的时候会卷起来,日本那边不会,他们造纸技术就不一样,纸张竖里是粗的,横里是细的,所以不会卷起来,中国人的裱画受到材料局限,纸张不一样,在一定环境下就打卷了。我们做灯彩也一直花心思变更很好的材料,刚刚说起过以前灯彩都用竹子做的,从1957年开始改用铁丝做外形,这有两个好处,一个是物品可以更加牢固,一个是为了造型更加优美,有些细微的转折处,师傅一直给竹子加温(俗称“烘”竹子),竹子也弯曲不了到一定程度,用铁丝做就没这个问题。今年在苏州中心某一层集中售卖工艺品的地方,兔子灯反响很好,很快就脱销了。

王:汪师傅从小做灯彩,做了大几十年了吧?

汪筱文:我1945年出生,17岁开始做灯彩,算起来,我入行58年了,一开始那个兔子灯是民间工艺厂逢年过节顺带做一做,平时我们都是做大型灯彩的。民间工艺厂听说过没有?那个时候民间工艺厂涵盖的品类很广,灯彩相对“小众”,那时候厂里有一批设计人员,设计人员和实际操作的工人不一样,他们会设计图纸会画效果图,手上功夫很好。那个时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画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为美协没有那么多岗位,大量的画家在民间工艺厂。1961年、1962年,我记得那个时候灯彩相对兴旺起来了,做灯彩的有45人,外发给别人做,有60人,同一时期只有十几个人在桃花坞工作室,那个时候灯彩很多订单来自海外,“新马泰”这些华人比较聚集的地方。

王:灯彩一共多少种类呢?

牡丹亭

喜上眉梢

汪筱文:苏州灯彩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现全国仅有苏州保留制作传统艺术灯彩的五大门类,一百二十多个品种,小到十公分,大到三十多米、四十多米的艺术作品,有挂灯、坐灯、壁灯……原来苏州灯彩也是不用纸做的,用上等丝绸做,“苏灯”的名气很响,苏灯的工序必须按照要求来,成品要精细要美。不按照苏灯的要求做,即便是在苏州做的也不能叫苏灯,因为没有苏州特色。不过现在苏州灯彩基本也用绸布做了,绸布价格相对低廉,因为丝绸成本大,用作灯彩价格更高。品质不大好的丝绸一米要一百多元,万眼罗灯要用十七米布料。

王:说到万眼罗灯,万眼罗灯的复兴是近现代灯彩史上很重要的一笔。

汪筱文:“万眼罗灯”这是传统的宫灯,宋代开始出现,发展到明清,后来失传只有零星文字记载。这个灯外型是苏州园林的“亭台楼阁”,运用苏州丝绸、剪纸等工艺,将苏州特有的“宝相花”“缠枝藤”以及苏州古典园林“隔与影”“藏与露”“围与透”表现在灯上,上面剪纸有一个一个的孔,以前号称“万眼”,其实只有七八千个眼睛,现在我恢复了这款灯彩,上面有眼两万一千七百多个,比起以前“眼孔”更多,灯彩更加精细。

王:现在苏灯的技术可以说中国之最,当地从事苏灯的人员多吗?

汪丽秋:现在本地人做灯彩的很少,不满五十人从事苏灯行业。现在即便过元宵过中秋,都不太敢举办大型的灯会,苏州灯彩就有点落寞了。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秦淮河举办灯会都比苏州热闹。

汪筱文:以前苏州灯会很热闹的,1984年拙政园举办灯会,“闹猛”得不得了(“闹猛”,苏州方言,意思是“热闹”),之后几年拙政园举办灯会一直人山人海,1984年至1993年,这是苏州灯彩最兴旺的时期,苏州灯彩被邀请到北京、青岛、广州……市领导都出来接待苏州灯彩,到广州,苏州灯彩“古灯奇观”受到领导表扬和题字,当时身为中央领导的薄一波参观后赞叹不已,亲笔挥毫题了“江南灯彩好,苏州灯王妙”十个大字,赞美苏州灯彩。广州东方乐园一共有三十八个项目,我们排在前五,和新事物“激流勇进”“ 过山车”打了平手,那个时候灯彩主要是拿来看的,我做的这个灯彩项目不一样,加入了“声光电”的元素,我当时设计了一个动物世界,人进去就有个“老虎”张着嘴巴出来,光控接触就能动,是游乐场项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灯彩。

王:1993年过后灯彩的发展是怎样的?

汪丽秋:后来苏州灯彩就有点落下去了,现在本地人没几个是做灯彩的,全国灯彩行业被四川人垄断了,四川自贡做灯彩的人员很多。自贡以前靠盐产业,现在发展灯彩产业,有两万人从事灯彩行业,灯彩产业化后有很多大公司,专门承接政府大项目,通过招标得到很多机会,注册资金1500万的公司就有很多,政府扶持力度也很大。

汪筱文:苏州灯彩现在规模根本不好与四川自贡相提并论的,苏州工艺品类太多了,没办法面面俱到地照顾所有的品类,现在做灯会基本没有收益的。

王:现在这个工作室有多少人员呢?

汪丽秋:工作室有十多人,平时没有接到大项目就做高端的灯彩,做人家不会的、做不出来的东西,万眼罗灯就是别家不会做的、有苏州特色的灯彩。现在工作室只能做小件东西,做适合家居的东西,但凡大一点的东西都要放到室外去做,对空间有要求。现在苏州灯彩生存环境比较困难。桃花坞目前也是依托院校生存发展,有了一些延伸品,也有了一定的市场。现在年轻人没有人要学习灯彩的,工作室都是45岁以上的师傅,除了我父亲,工龄最长的就是我,我做了三十年,灯彩这个行业不容易,每道工序都要亲力亲为。有一些做了二十年的老师傅也陆续转行。整个行业的大环境不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经济之后整个灯彩环境就参差不齐,政府能扶持一下,给一点小的经费已经很不错了。现在申报传承人也有一个问题,我现在申报市级传承人,评审团的人都是外地人,苏灯的话有些外地人不太了解。

王:现在苏灯有和学校合作吗?

新鱼跃龙门

微苏式宫廷灯彩-六面亭子灯

微苏式宫廷灯彩-花篮灯新用途花器蓝

汪丽秋:现在有和中小学合作,比如苏州实验小学、振华中学的小微课。小微课时间很短,今年改成学校社团,想要进入社团首先要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进入社团,一星期一次课堂。由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倡导和筹建的“泰伯大学堂”也有我们的灯彩项目,依托泰伯庙和其他手工艺工作室等开设相应的“苏作手工艺”课程,这也是近期灯彩走入中小学课堂的一种形式。说到职业学院,苏州技师学院原先想开一个灯彩专业——招收30个学生,一共有8个项目,灯彩也在里面,原先是有这个设想,但是现在这个行业老师傅收入都不稳定,并且技术难度很高,所以招生预计是个难题。技术学院的老师过来考察灯彩,觉得学生四年没有办法学会这么多工艺,因为学习灯彩,画画、扎东西、电焊都要学会。(王:如果是有画画基础的学生呢?)画画基础好的大概率也不会学手工艺的。

王:苏州灯彩行业遇到的问题,其他城市也是同样的情况吗?

汪丽秋:其他城市比如开封灯彩,古称汴梁灯彩,一年得到经费七八十万,这些就够养活一大部分人了。他们工艺门类少,每个门类得到的扶持力度就大,苏州门类太多了,分摊下来每一个项目都不会得到很大的扶持力度。汴梁灯彩还不如苏州灯彩精细,层次相差得很大。苏作项目很多要凭借发票报销,灯彩材料的零部件很杂很碎,报销也很困难。苏州手工艺传帮带目前都有一定困难,难得有孩子还继承父亲母亲的手艺,许多手艺后继无人,我们还算是坚守得很好的。现在四川的灯彩公司在很多地方占有股份,我们也融入不到这个圈子里面,地方保护政策之下,苏灯的发展也受到限制,2017年苏台灯会给四川人做。

王:为什么招标的时候选了四川的公司呢?

汪丽秋:有这样一个原因。现在招标的时候要看效果图,现在很多公司出具的是电脑渲染图,我们手艺人出具的是手稿,有次古胥门灯会招标,也是要看效果图,我们提交了一张手绘图。其实内行人都知道,手绘图的艺术价值和电脑绘图的艺术价值本身就存才差距,手绘图的“格”更高一些,但是市面上的人觉得电脑图绚丽,电脑绘制更简单一些,只是强在会用电脑工具。我们的手绘稿看上去都是黑白线条,实物做出来之后等比例缩放和纸面上的图一模一样的,我们做古胥门灯会的《双塔》,依照手绘图做出来的实物亦真亦幻,美轮美奂,大家都以为是一个真实的建筑。

王:有没有想过也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比如电脑绘图?

汪筱文:想也是想过的,四川的灯会产业化后,绘图人员是专门培训过的,我们也可以外包给公司做图,但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员,电脑绘图虽然不难,但是不懂得灯彩就做不出好的效果图,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交给别人表达不出来,做出来的“味道”不对。

王: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灯彩大师,“声光电”第一家,汪大师对灯彩的发展有什么期许呢?

汪筱文:灯彩几起几落,盛衰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社会不安稳灯彩就衰落。我以前学过评弹,后来转行做真正的手艺人,民间工艺厂是苏州手工艺的摇篮,哺育了很多优异的工艺大师。我的工作室年租金6万,有的时候接不到项目,发工资都发不出来,有一些学徒跟着我学习灯彩,三年之后只能做一些体量很小的灯。现在全国范围内,灯彩兴旺的地方也不是没有,比如四川自贡、河南开封、陕西西安……这些地方灯会很热闹的,只是苏州这边灯彩发展目前不太理想,所谓“国家级传承人”只是一个荣誉,和市场不是一回事,现在我们就是要想办法把灯彩做一个“沉浸式”体验,比如我们做好灯架、糊好布,现场画图案,这样一个灯成本都要一百元,卖两三百一个大家也都挺乐意的。(王:有没有让大家体验过DIY灯彩?)也想过大家体验在架子上糊布的过程,但是难度也挺大的,准备好架子、双面胶、胶水,但是把布粘到架子上,紧绷度不好灯彩就不好看了。现在我们也在想法设法做一些灯彩的延伸品,比如做一个花器,看看灯彩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灯彩灯会兔子
衰落与突围:佛山灯彩传承发展的路径探析
何氏灯彩,百年传承
——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何伟福访谈
Surgical method choice and coincidence rat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es in transduodenal ampullectomy: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春节灯会
兔子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新路径
——以海宁“硖石灯彩”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