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多元化 教育效用最大化
——浅谈“四式评价法”在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应用

2019-10-31 08:17蒋慧慧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仁兆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100 2019年27期
关键词:泥塘家长幼儿

文/蒋慧慧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仁兆镇中心幼儿园

评价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良好的幼儿园课程评价不仅能为课程实施的决策提供诊断性的咨询服务,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还可以促使幼儿对已有认知经验进行再加工、再建构,提高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和清晰性,从而改进、完善课程体系。

过去,我们曾囿于“纸质表格”的静态课程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标准单一而且只能反映结果,忽视了课程与幼儿动态、渐进的发展。那应该如何建立科学、规范、动态化的课程评价,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如何将评价与核心素养有机结合,发挥其育儿功能?在课程评价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分别尝试嵌入式评价、分享式评价、展示式评价、联动式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幼儿参与课程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探究精神与学习能力、收获与反思进行适宜的、科学的、全面的评价。

一、嵌入式评价,贯穿主题课程始终,促使家园评价同步

在认真研读《纲要》中的课程评价标准后,我们提出了“在真实的情景中评价”的评价思想,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人文精神和关怀的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的评价体系。以中班“嘀嘀叭叭总动员”主题活动为例,实施前,以级部教研的方式对主题课程下的相关教育活动、区域活动等进行了审议,随着主题课程的顺利实施,又以家园联系表的形式对本主题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幼儿发展情况向家长予以反馈、交流,并及时跟进,做了回收统计,对家长的反馈进行了适当的梳理和总结。

(一)评价内容设置丰富生动、有情趣

我们通过评价内容设计来反映幼儿学习生活中鲜活的活动,如“我是小歌手——我会用好听的声音演唱《小小交通警》”“我是小诗人——我能自信地在爸爸妈妈面前流畅地朗诵我喜欢的一首古诗”“小小设计师——我能按照小火车车厢提示的颜色继续为小火车粉刷”等。内容体现了幼儿在本主题中所学习的内容以及班本的特色,并反映幼儿的真实生活。生动丰富的评价内容不仅激活了幼儿所学知识,而且拓宽了幼儿获取知识的途径,启发幼儿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表现自我,也让家长清晰地了解我们的课程实施方法。

(二)评价标准有弹性

在主题课程实施评价的教师评价专栏,着重凸显“2+课程”:评价中既有原课程方案内容的渗透,也有生成课程的涉及,这样做既方便家长了解我们在此主题开展过程中,幼儿需要掌握一些主题中的本体常识,又会有新知识的拓展与建构。比如,在社会交往评价环节,提到生活中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科学探究评价环节,提到新能源汽车、国产车的常识普及。

(三)评价反馈中提升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家长评价专栏中,从家长记录的“爸爸妈妈的话”“我想说的话”反馈中,我们看到了评价意识的转变带动了家长对课程实施产生了教育共鸣,实现了家园共育的有效对接,同时这种贴近生活的主题课程也提升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如有的家长表示:“经过‘嘀嘀叭叭总动员’活动的开展,孩子学到了生活中很多实用的东西,见到了马路上停的车,会主动告诉妈妈这是一辆什么车,不知道的车型也会主动询问。”也有的家长说:“这是很有意义的主题活动,不仅使孩子学到了很多,家长也学到了很多。”还有的家长谈道:“本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小朋友知道了交通工具的不同类型和功能,了解了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事项,提高了孩子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提升了家长在家引导孩子学习本领的能力。”

二、分享式评价,玩转图片记录美好,拓宽教师课程评价思路

随着微信的普及,家长通过微信随时随地了解孩子的在园生活学习情况,这成为重要的一条家园沟通途径。制作图片、音频的合集,对宣传教育动态、传递教育声音、表达教育愿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于是,我们每周或间周结合日常教学活动为素材,选取一个主题,用心挖掘素材,制作一篇活动图片专辑。有展示幼儿园活动的,有记录班级风采的,有日常种植的,有展示爸妈执教的,有赞美大自然美景的,有浓浓的亲情与友情的,也有满满的快乐与自信的……一张张图片展示了孩子们的笑声与成长;一段段美文记录了老师们的感受与思考,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幼儿园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班级特色活动等进行报道。如在生成课程“认识新能源汽车”的活动开展后,我们以“专业爸爸进课堂,注入教育新能源”为题进行实时报道分享,向家长再现了专业爸爸带领孩子了解、感知、体验新能源汽车的动态过程,专业爸爸的寓教于乐让孩子们乐享其中,形成了“发挥新媒体功能,外展课程实施过程”的良好课程评价态势。

三、展示式评价,尊重幼儿对剧本参演的评价,发挥其主动性

幼儿的发展如同多棱的宝石,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都能折射出璀灿的光彩。创意戏剧表演是我园园本研修的重点项目之一,由老师和孩子们共同选择贴近我们生活经验、认知经验,趣味性足、时代性强、结构简单且便于用动作表现的故事绘本。

在创意戏剧组织与编排活动中,我们倡导“班班有主题,人人共参与”。“剧本”究竟好与坏,不是教师说了算,而是孩子们说了算。哪里好,哪里不好,要怎样改进,都由演员和观众(全部都是幼儿)说了算。在戏剧“展演”活动中,每一幕表演结束后,教师都要组织演员和观众一起对刚结束的表演进行评价。例如,中班幼儿第一次尝试排练《小青蛙卖泥塘》。当小青蛙向老牛叫喊卖泥塘的第二幕结束时,立刻有观众提出:“小青蛙一直站在那里没有动,一点儿也不像要把自己的泥塘卖出的样子。”当小天鹅来到小青蛙的泥塘前时,看到泥塘里的水太少,连忙说道:“你这泥塘里的水太少了,要是我有客人来,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跺脚表示无奈)!”小青蛙非但不听取建议,还理直气壮:“那我们也没有办法啊!”讨论的结果是:小青蛙应该听取小天鹅的建议,有礼貌地回复小天鹅——往泥塘里面引一些水。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原先也没有想得那么周到。别看他们刚刚5岁,小脑袋里还挺有自己的想法呢!在后来的排练过程中,我们吸纳了部分孩子讨论的结果,顺应了剧情发展。

作者创编了剧本,幼儿“演活”了剧本,成为舞台的主人。对于创意戏剧表演,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幼儿搭建实践、表达的舞台,提供探究、反思的机会。这也为教师观察儿童、了解儿童、支持儿童、向儿童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创意戏剧表演过程中,我们还将我园关爱理念进行传达,将关爱文化进行传承,力求让每个幼儿的表现潜能在其中得到极大的挖掘,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游戏满足和多种有益的成长经验。

四、联动式评价,强调教师家长幼儿共参与,实现评价多元主体互动性

良好的自我评价能促进幼儿的反思性学习,同时也能激励幼儿的学习动机,对日后的社会适应、日常行为以及职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步入大班后,大部分幼儿已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于是,我们借此开展了“大班幼儿自我评价现状调查”,随机在主题课程评价中添加幼儿自评版面,吸纳幼儿参与课程评价。这不仅实现了教师、家长、幼儿多方联动共同参与主题评价,还进一步凸显了幼儿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教师和幼儿、家长和幼儿、幼儿和同伴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态势和面貌,更好地实现评价的多元主体互动性。

从根本上说,课程评价的目的不在于鉴别或诊断,而是为了改进今后的课程实施成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得到良好发展。因此,应建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项目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幼儿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发挥课程评价的发展功能,让独评走向共评,让多元评价替代“一把尺子”的评价。

猜你喜欢
泥塘家长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青蛙卖泥塘》的“愣”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青蛙卖泥塘》教学实录
为青蛙给泥塘写广告词
泥塘广告词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