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谱写历史新篇章

2019-11-05 06:43高心如福建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船舶经济贸易 2019年10期
关键词:船舶工业造船福建

高心如/福建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共和国壮丽七十年,福建船舶工业规模从小变大,产品从低端走向高端,市场从本土走向国际,质量从低下走向优质,品牌知名度由小变大,产品出口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荷兰、希腊、西班牙、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87个国家与地区,在国际船舶市场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首次实现千亿元产值重大突破

福建船舶工业与造船大省相比,总体盘子不大、总量偏小。尽管全球船舶市场竞争激烈,“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盈利难、转型难”时时困扰着福建造船业,但福建造船人直面挑战、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重点,积极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坚持特色经营,尤其在“十二五”期间,福建船舶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规模以上船舶企业的造船、修造、游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36亿元,首次在全省创造了千亿元产值,比“十一五”的678亿元增长了82%,创历史新高;实现出口产值605亿元,比“十一五”的322亿元增长了87%,刷新历史新纪录;造船完工量达到3802艘;修船产品产量11448艘、计产值127.5036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01.0735亿元;实现利润43.6977亿元。福建造船人向伟大的共和国献上了一份厚礼。同时,也进一步展现了福建造船人的“敢拼就会赢”的精神风貌。

国有骨干船企转型升级迈大步

解放初期,福建船舶工业十分簿弱,基本上是以建造木结构小渔船、小舢板船等为主要产品。随着我国多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尤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下,福建一批国有骨干企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坚持实施“精、特、优、新”的经营策略,保持了稳健发展态势。

在新中国成立的七十年里,福建一批国有骨干船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树立“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赶上去”的责任感,依靠企业实力和广大职工闯劲,曾一度将海洋工程辅助船作为福建船舶出口的主打产品,从59米船型起步,逐步向60米、65米、75米、78米、85米、87米等具有更多功能的船型挺进,并在国际市场上创造了该系列船品种最多、规格最全、出口量最大的影响力,该系列船出口份额占全球市场的22%以上,令世界同行瞩目。此外,福建国有骨干船企还开发并出口了80米海上辅助平台、84米CSS平台、90米海底支持船、98米维护工作船、105米潜水支持船、227米深海采矿船以及2100车位、4900车位、8500车位、7500车位液化天然气(LNG)大型汽车滚装船,2800客豪华邮轮型客滚船、11000吨级油化船、23500DWT成品油船、1162TEU集装箱船、风电安装一体化移动平台等一大批“精、特、优、新”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中国的品牌,也扩大了福建造船人的知名度。

福建国有骨干船企在产品转型升级换代的过程中,不断追求技术创新、设计创新、工艺创新、配制创新,具体实例不胜枚举。例如,在船舶推进上,由船舶常规推进模式向DP1、DP2、DP3升级;在船舶性能上,由舵与推进器独立运行,提升为舵桨组合式操作;在船舶动力上,由常规柴油机推进,改进为绿色环保的电站变频推进。福建国有骨干企业在建造双船体海工辅助平台、半潜式海工辅助平台等领域多有建树。在85米海工辅助船等产品上增大动力装置,配置了150吨克令吊有效地提升船舶起吊能力,同时还配有可供直升机起降的停机坪,为海洋开发提供了多功能产品,不仅进一步满足了市场需求,而且为未来船型设计与技术配置打开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民营船企奋力做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福建民营船企发展迅猛,成为福建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民营船企分布在福州、宁德、漳州、泉州、厦门及其辖属市、县,虽然规模参差不齐,但却各显神通,求生存、谋发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挥经营机制活、包袱轻、盘子小、决策快的有利条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托多年形成的人脉关系,稳扎稳打获得订单、谋得自身发展。二是依靠原始资金积累、股东不分红、将自有资金投入再生产,并坚持量力而行,本着有多少钱就办多大事的原则,没有背上金融机构贷款的还本付息的“压力”,将企业稳健地做好做大。三是依靠抱团发展,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双赢之路,有效地促进资源整合,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四是依靠企业经营者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坚持以质量树品牌、以服务促经营、以专业拓市场,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如福建华海晟世重工有限公司通过“互联+”和良好的服务,将企业打造成了远洋渔船修造基地,2019年上半年产值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0%。又如福建立新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专注于渔船建造业,自创建以来承造各类渔船超过800余艘,在广东、广西、福建等渔区树立了“金字招牌”。诸如此类的民营企业在福州、宁德、漳州、泉州、厦门还有不少。

修船业发挥自身优势创佳绩

新中国成立后,为造船、航运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加上福建又是我国海洋大省,尤其在福鼎、福安、罗源、连江、福州、平潭、厦门、漳州、龙海、漳浦、东山等沿海、沿江地区,自然而然形成了从闽东到闽南的民营船舶工业走廊,为船舶修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特别在“十二五”期间,福建修船数量高达11448艘,创产值127.5036亿元。在“十三五”里,福建修船业更有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拥有一批外籍船舶定点修理资格的企业,这些企业管理规范,技术娴熟,设施完备,价格公道,既能修理外轮,又能修理国内船舶。其代表性企业如福建华东船厂有限公司,该公司从2019年初以来,承修外轮势头比2018年更加强劲,3座船坞几乎处于满负荷运转,尤其在40万吨大坞里经常呈现“一坞修6船”的可喜局面,有时甚至排进了7艘。依照这样的生产势头,2019年有望承修各类船舶280多艘,其中外轮占比为90%以上、达260艘,将创福建修理外轮年度新纪录。据华东船厂高管介绍,华东船厂承修外轮业务遍布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希腊、阿联酋、美国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在修船高峰期时,一天修船量就高达20艘,承修外轮最大的有30万吨油船,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

配套业助推造船业发展

福建船舶配套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向多元转变的发展历程。目前,福建己拥有本土的船舶甲板机械、船舶机电设备、船舶吊重设备、船舶水密窗门、铁舾装件、船舶电器设备、救生设备、船舶制冷设备、发电机组、电线电缆、船用油漆及船舶橡胶护舷材料。随着专业化与总装造船的不断推进,福建还拥有大型的船体分段、管子、起重、钢构等专业厂家。这些配套企业的产品不仅及时地为造修船企业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而且也有效地降低整体造船成本,缩短了船舶建造周期。一批从事配套产业的企业,成为福建船舶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时代、新作为、新业绩

在新时代,福建造船人决心发挥新作为,取得新业绩,努力做到“五个”坚持,确保船舶业稳健发展。一是坚持企业科学合理定位。以科学发展的态度,搞好企业定位、市场定位、产品定位、规模定位,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加以调整,以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坚持创新与技术进步。抓创新、促进步,保持企业有效的市场竞争力。持续地推出新船型、新技术、新工艺、打造新品牌、拓展新市场、赢得新客户。三是坚持以订单促技改。企业的生产经营必须有相应的生产设施(设备)与之匹配,当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时,生产设施(设备)也必须适时地进行填平补齐。四是坚持有效的资源整合。福建造修船企业具有很多的资源优势,但不是每家企业都“十全十美”。因此,在企业间、地区间、行业间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争取在不投入或少投入的情况下,大幅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五是坚持“调结构、转方式、技术引领”的总思路。在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中,福建船舶骨干企业实施“因企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市制宜”的策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狠抓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经营理念,建立健全经营信息服务平台,努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转换造船模式,走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发展道路,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在未来的新征程里,福建造船人将勇于应对挑战,传承好船政文化,发扬工匠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为伟大的共和国继续谱写壮丽新篇章。★

猜你喜欢
船舶工业造船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船舶工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行业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造船技术2016年(总第329期~334期)总索引
福建医改新在哪?
基于I-O模型船舶工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13项船舶工业国家标准正式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