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类图书现状与出版需求

2019-11-13 00:37王晓斐
现代出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类图书国民大众

◎ 王晓斐

一、大众健康类图书的现状

笔者在从事大众健康研究的过程中意识到,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是快速提升大众健康素养的有效措施,通过大众健康类图书向大众传播健康素养知识是最佳选择之一。为深入了解大众健康类图书的现状,2019年以来,笔者对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等多家规模较大的实体书店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专访了书店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与此同时,笔者查阅了大众健康类图书零售店(实体店+网店)发展规模的“开卷”有关数据,对大众健康类图书目前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

1.在销品种和销售情况(2015—2018年)

通过对书店的实地考察和专访,笔者了解到,近年来大众健康类图书在全国各大实体书店的销售情况大致相同,销售量都在下滑。以北京图书大厦为例,2015年大众健康类图书在销品种为19,284种,2018年为13,227种,减少6,057种,下降比例为31.41%。2015年大众健康类图书销售总量为248,062册,2018年为118,127册,减少129,935册,下降比例为52.38%。

“开卷”数据显示:全国零售店(实体店+网店)2015年大众健康类图书在销品种为32,252种,2018年为32,341种,增加89种,增加比例为0.3%。2015年大众健康类图书销售总量为13,487,471册,2018年为14,268,903册,增加781,432册,增加比例为6%(网店增加3,532,949册,实体店减少2,751,517册)。新书品种2015年为3,155种,2018年为1,891种,减少1,264种,下降比例为40%。2015年新书销售2,035,766册,2018年为1,230,520册,减少805,246册,下降比例为34.92%(网店增加35,548册,实体店减少840,794册)。

以上数据基本反映了大众健康类图书近年来出版和销售的总体情况:实体书店的销售量在持续下降,网店的销售量在不断增加,这种现象也验证了图书整体销售渠道趋向网络营销的新格局。

2.出版内容情况

笔者对实体书店进行考察时发现,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在销品种主要是健康养生、食疗、孕产育儿和中医保健四方面内容。疾病预防、运动健身、提高健康素养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最重要的科普内容,但市场上这方面的图书却很少。以预防慢性病的图书为例,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慢性病,绝大多数图书都是讲述病后治疗方面的内容。“开卷”数据(截止到2019年5月)显示,与糖尿病相关的在销图书共1,937种,而检索“预防糖尿病”关键词,在销图书共有39种,只占大众健康类图书在销品种的0.3%。在运动健身方面,通过运动生活方式改善疾病的图书较少,大部分疾病治疗的图书内容均以食疗为主。“开卷”数据显示,在销的食疗图书共有3,571种,而运动健身图书只有81种,只占大众健康类图书在销品种的0.6%。提高健康素养方面,笔者在实体书店只找到了很少几本与之相关的图书。“开卷”数据显示,在销的健康素养类图书共68种,占大众健康类图书在销品种的0.5%。对健康素养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分别进行检索,查询结果均显示为零。由此可见,目前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关疾病预防、运动健身、提高健康素养方面的图书与实际需求相差很大,这方面的内容有待加强。

3.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实体书店的考察和对多家书店相关负责人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各书店存在的问题基本相同。北京图书大厦大众健康类图书板块负责人介绍说:在2015年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目标之后,广大群众对健康类图书的关注度和需求都有所增加,图书出版品种和销售数量都增长较快。但也凸显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大众最需要的有关预防疾病类的图书很少,尤其是很难找到提升国民健康素养的图书。二是有些图书的作者不是医学专家,内容缺乏科学性,可能对读者产生误导。三是图书跟风现象严重,良莠不齐,重复选题多,读者难以选择。如在销图书中,与“糖尿病”相关的图书就有1,937种,与“高血压”相关的图书有1,095种,仅这两种图书就占到了所有大众健康类图书的16.4%。此外,图书书名相似情况也较普遍。例如笔者在书店看到《糖尿病饮食一本通》和《糖尿病饮食宜忌一本通》,这两本书的书名很接近。《高血压、高血脂饮食+运动》和《高血脂饮食+运动调养+中医调养》这两本书封面设计的风格很相近。四是出版形式单一,文字叙述不清,图解较少,装帧简单,缺乏与图书配套的音视频。比如《防癌有道》这本书,满篇文字,没有图片,叙述不清;《自己动手轻松告别颈肩腰背痛》这本书书名为“自己动手”,但图书内容只有文字,读者很难接受,如果配有视频就会简单明了,容易掌握。

大众健康类图书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读者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影响了大众对健康类图书的信任度,不利于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发展。通过调研和以上数据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出版的大众健康类图书还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尤其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方面的图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出版需求

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健康中国”建设目标,通过大众健康类图书传播普及科学健康知识至关重要,这是快速提高我国全民健康素养的需求。图书出版要充分考虑大众健康类图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选题出版规划,图书内容和形式都要有所创新,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品种齐全的大众健康类图书,以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快速提升。

1.内容创新

大众健康类图书出版内容创新,首先应改变我国大众健康类图书的现有格局和存在的问题,要以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指标作为主线。参照我国国民健康素养检测内容的不同维度,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第一,图书选题内容要由以疾病治疗为主向以疾病预防为主转变。2016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目前我国大众健康类图书仍以疾病治疗为主,疾病预防类图书较少,这不利于我国国民疾病预防意识的建立和提升。《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我国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仅为15.7%,处于较低水平。大众健康类图书应当追求改变国人“无病即健康”的传统观念,提高病前预防以及对于身体亚健康状态的认识。

第二,增加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健身方面的图书。目前我国大众健康类图书中与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改善健康相关的图书非常少,这部分内容很多图书都只是一带而过。《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国民健康生活和行为素养合格率仅为14.3%,是健康素养三项内容中合格率最低的一项。因此大众健康类图书应增加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改善健康的内容,对读者进行合理引导,而不只是关注食疗和药物治疗。

第三,要加大健康素养类图书的出版力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健康中国的建设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203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提升至30%,这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2018年9月19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正式发布了《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4.18%,这与203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2016年后我国关于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图书数量有所增加,但总量仍然较少。健康素养包括的三大块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方面)在“开卷”图书查询条目显示均为零,这类图书的出版工作亟需加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将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早日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要加大健康素养类图书的出版力度,通过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促进国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快速提升。

大众健康类图书在编写时,一定要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图书作者应是医学专家,同时要具备把专业知识用大众容易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图书内容要全面化,健康不仅包含身体方面,也包含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因此,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内容要包括心理疏导及社会功能实现方面的知识,提高大众病前预防以及对于身体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出版内容全面化,有利于提高大众对于健康的整体认知。

2.形式创新

大众健康类图书是面向广大群众的出版物,图书内容要充分考虑大众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做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出版形式要多样化,增强图书的亲和力和可读性。笔者认为,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形式,要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图书出版形式要新颖,编写内容要形象丰富,图文并茂,排版、装帧要有新意。图书内容可与音频、视频配套,也可开发成单独的视频或有声读物。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数据显示:有声阅读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阅读的新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统计,2018年,我国有近三成的国民有听书习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大众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将更加多元化。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出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单一的出版形式进行多元组合,提高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和有效性,以满足大众的各种阅读需求。

第二,图书出版要兼顾数字阅读用户。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12月,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达到4.32亿。近年来,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健身方面的数字阅读内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这反映了大众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及获取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的需求。2019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较2017年有所提升。以网络、手机和电子阅读器等媒介为主要形式的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为76.2%,比2017年上升了3.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这为用数字阅读传播大众健康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众健康类图书出版时,可同步进行数字化出版,为广大群众提供数字阅读内容,以满足数字阅读人群的需求。

第三,图书出版要与碎片化阅读相结合。有关资料显示,当前在成年国民网上活动中,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碎片化阅读的优势是接收信息便捷、迅速,不受时间地点影响,适合手机等多种设备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更贴近百姓生活,可作为大众健康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把碎片化的图书内容提供给读者,大众可以更方便地选择学习内容,更灵活地掌控学习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类图书国民大众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开创科技类图书的新板块
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量4.65本
莲 藕
码洋上升 前景广阔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国民”与民意
为生活加点“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