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视角下陇药产业竞争力提升思考

2019-11-22 05:36胡旭东
生产力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药材供应链物流

胡旭东,兰 炜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60)

陇是甘肃的简称,甘肃地产药材称之为陇药。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位居我国前列,产量约占全国36%,其东西狭长的地理环境与多样化气候,形成了陇南、陇中陇东、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部四大生产区,形成了享誉中外的十大陇药。经过多年的发展,陇药产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在兰州佛慈、奇正藏药、普尔康、惠森等一批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下,成为富民强省的关键产业。甘肃具有丰富的动植物中药材资源,但资源禀赋并没有形成产业优势。为更好实现中药材产业崛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2018 年4 月发布了《甘肃省中医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在绿色中药材发展背景下,对现有中药材交易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完善中药材市场体系,重新定位不同市场,建设区位定位不同的中心市场、产地市场、产区市场,支持建设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中药材农民合作社与生产流通企业,使其具备线上与线下交易能力。积极尝试中药材线上协商挂牌期货交易、云仓储服务、对接全国数字草本检测服务等新型供应链模式。面对产业发展新要求与“互联网+”新变局,传统中药材供应链已无法适应新时期发展[1]。产业链短,大多数中药材作为原材料输出到省外,精深加工与包装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技术落后,中药材种植技术落后,人力成本高,种植品种、数量与市场供求脱节,农民增收困难;缺乏知名品牌,品牌化运营不足。诸如此类问题制约着陇药产业的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这些问题是系统问题,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需要从供应链视角,对采购、生产、销售,上下游参与各企业的供应与协调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新型的陇药产业供应链而谋求解决之策。

一、中药材供应链

供应链理论诞生后,首先应用于制造业,在取得了巨大成功后逐步开始应用于其他行业。1996年,Zuurbier 等学者开始研究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是在工业产品供应链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研究时间较短,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把供应链思想引入到农产品流通中,而对于农产品供应链如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比较少[2]。中药材供应链理论研究明显落后于产业发展,通过文献整理分析,关于中药材供应链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农产品供应链基础上,主要以物流企业和生产加工企业为核心构建供应链。基于物流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以商业企业为核心,借助流通企业强大的物流能力链接上下游企业,该模式很难实现供应链企业流程的整合,信息流在供应链成员间整合不足,导致协同合作的难度增大。基于生产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生产加工企业通过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实现前向一体化,以技术、资金等为核心与上游企业与个人签订协议来保证双方共利共赢,进而获取标准化原材料进行生产,利用“公司+农户”模式降低采购成本,保证原材料质量,最终通过零售企业把产品销售给顾客,这种模式是中药材供应链普遍采取的模式。

中药材属于农产品大类,但又有药品的特性,其流通环节与生鲜农产品不同,动植物中药材的种植(养殖)、加工、流通与普通农产品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中部分野生药材的获取、流通要比农产品复杂得多。因此,简单将农产品供应链应用于中药材是不够严谨的。

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中药材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把中药材种植户、中药材生产商、中药材经销商、中药材消费者等利益方链接起来,建立共存共利关系,实现流通环节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协同而提升物流效率的复杂网络。

二、陇药产业供应链的特点

(一)参与主体多,管理难度大

甘肃植物药材、动物药材、矿物药材品种众多,合计有1 527 种,上下游参与主体较多,给供应链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上游主要是农户与专业合作社,但陇药产业中专业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单一,陇药产业供应链的上游主体依然为广大药农,由于缺乏现代化储存仓库与养护技术,大多数药农采取硫磺熏蒸等不科学储存手段,造成汞、硫、铅等重金属超标,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中游主要是生产加工企业与中药材交易市场,陇药生产加工企业多而不强,规模较大的企业只占总数的23%,产值过亿的企业仅有12家,大多为家族式企业,生产经营规范不足,缺少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甘肃现已建成各主产区中药材交易市场,物流服务与信息化服务比较薄弱,上下联动作用不足,中游药材交易市场大宗药材价格变动较大给生产企业原料采购与成本控制带来挑战。下游主要是中药材销售企业。虽然陇药销售企业积极尝试连锁经营与电商平台销售,由于品牌化运营不足与电商运营经验不足,陇药并没有快速走出甘肃,销售产品品类单一,销售额增长缓慢。这种局面导致现有陇药产业供应链协同程度低、信息整合不足、供应链成员间很难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

(二)核心环节为中药材交易市场

与农产品供应链流通节点围绕农贸市场、商超等不同,中药材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供应链流通的核心流通环节为中药材产地交易市场。经过多年发展,甘肃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如陇西首阳、文峰中药材交易市场、岷县当归中药材交易市场、兰州黄河中药材交易市场等,年交易量达27.56 万吨,交易额达19.4 亿元,是我国北方中药材的价格形成中心。中药材交易市场在供应链中承担着物流、信息流的重要功能,需要改进现有交易市场使其具备市场交易、物流仓储、信息化管理、电商平台服务等功能,适应O2O 云药材供应网络趋势下线上交易与线下实体交易的有效对接。

(三)中药材对供应链的要求更高

中药材供应链对上游、中游、下游企业的协作程度要求较高。相对于工业品与农产品,中药材供应链还处于原始状态,其管理水平处于“小、散、差”状态。从中药材物流服务路径来看,中药材集贸市场、中药材批发零售企业、中药材生产制造企业构成了中药材的三大流通主体。中药材种植中土壤、农药使用、重金属含量、病虫害、种苗等对上游中药材供应提出严格的质量管控要求;中药产品的研发能力、中药材提炼浓缩、中药材炮制与生产技术、中药材质量检测等对中游中药材生产提出全过程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物流标准化、物流基础设施、中药材仓储与新型养护技术、运输与配送、物流信息化管理与追溯体系建设等对下游中药材产品流通企业提出更高的降费增效要求。

三、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陇药产业竞争力评价

产业竞争力是从竞争力概念发展而来,竞争力实质就是比较生产力,是对内容与范围进行比较而获取的。本文主要应用波特钻石模型对陇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依据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钻石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政府、机会六个方面进行评价(见图1)。

图1 波特钻石模型

(一)生产要素

钻石理论认为,生产要素不能一概而论,一般可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主要指资源、地理、气候等,这种要素在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性越来越低,但在农产品产业和天然产品产业的重要性仍然很高,其中高级生产要素的获取只能通过自主投资,很难从外部获取。从另外角度来看,生产要素也可分为一般生产要素与专业生产要素,一个产业能否获取竞争优势,与能否获取高级生产要素与专业生产要素密切相关。

甘肃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占全国20%,是我国党参、黄芪、红芪、甘草、当归的主产地。药农栽培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逐步在种苗基地、旱地栽培技术、野生药材驯化等方面积累了成熟经验。虽然陇药产业在初级生产要素层面优势明显,但在高级生产要素与专业生产要素方面有诸多缺陷。一是信息化在中药材物流体系中应用不足,中药材物流信息平台软硬件建设任重而道远,物流标准化体系正在建设中;二是专业人才的引进、存留困难,缺少产业发展所需高级人才;三是科研院所与研究机构的短板致使陇药产业链短,中医药原创性研究不足,很多企业停留在饮片、中药颗粒等初加工,对中药材浓缩、药妆、保健等产业延伸不足,产品附加值低。

(二)需求条件

波特钻石理论指出产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国内需求与国际需求,其中最重要是国内需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内需仍然是拉动一个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客户的需求越是成熟与超前,越能激发该产业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养生保健意识增强,对中成药、中药保健品、中药化妆品、中药减肥产品、中药美容品等需求持续增加。由于用药需求多元化,中药深加工产品如粉剂、丸剂、膏剂、冲剂、片剂、注射剂等汤剂替代品需求呈现快速增长。

(三)相关和支持产业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陇药产业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布局。在上游种植、养殖、采植产业,各县依据种植特色形成了渭源党参主产区、陇西黄芪主产区、岷县当归主产区,并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化种植与市场化运营。在中游逐步形成了陇西文峰、岷县等主产地中药材交易市场,物流设施配套较为完善。在下游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如佛慈制药、奇正集团、盛堂制药、陇西通源药业、甘肃渭水源、普尔康、惠森等。但在产业集群、产业链、价值链层面,陇药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

1.产业集群效应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作为全新组织形式“名词”已被政府部门接受,但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还没有建立起来,相关产业间的依存与协作分工也还没有形成。甘肃虽为中药材资源大省,但主要停留在种植与饮片初加工阶段,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产业深加工不足。上游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数量少,主要集中在发展较快的陇西、渭源等地,较为偏僻的地县几乎没有。产业集群发展关键的龙头企业还没有形成,现有企业多分布在省会城市周围市县,“小、散、低、弱”仍然是困扰陇药企业发展的瓶颈,同时龙头企业与农户约束与分配机制还未形成,联结带动作用有限。中药材物流服务企业业务类型单一,物流标准化建设不足,物流仓储、配送、物流信息化不能很好适应产业发展[3]。

2.产业链不完整。中药材产业链包括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研究与开发四个产业。陇药产业还处于中药农业产业阶段,地产药材仅有5%用于省内中药工业生产,剩余部分都作为原材料和半成品输出省外。中药材流通过程缺乏标准体系,信息化水平不高,追溯体系尚未建立,物流效率已不能满足中药材电子商务流通的需要。中药研究与开发是陇药产业的短板,中药材制剂、中药提取物、中药材浓缩、中药美容等价值链环节增值产品缺乏,现有产品停留在传统药剂、颗粒、饮片等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产学研”为一体的创新发展机制还未形成。

(四)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国内企业的有效竞争有利于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能有效促进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有效竞争能迫使企业主动改进与创新,而政府的保护与垄断不利用产业的发展。陇药企业相比省外药企,总体规模较小,虽有佛慈制药与奇正藏药等少数几家规模企业,但大多数企业差异化优势不明显,产品雷同,缺乏特色拳头产品,竞争停留在价格层面,分工协同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

(五)政府与机会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 号)、农业部《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协办意见的函》、甘肃省政府《关于支持陇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甘政办发[2017]206 号)、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支持陇药大品种大品牌推动龙头企业发展有关政策措施通知》《甘肃省中医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等文件都对各部门促进中药产业发展做出了详细部署,为陇药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陇药产业新型供应链的构建

基于陇药产业供应链特点与陇药产业竞争力的分析,陇药产业具有自然资源等初级生产要素,但人才、科研、信息化等高级生产要素缺乏,中药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产业集群、产业链等制约陇药产业发展的问题突出。陇药产业优劣势并存,要弥补劣势,必须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构建新型的供应链体系,从采购、生产、销售、上下游参与各企业的供应与协调关系等方面系统解决问题,才能促进陇药产业快速发展。

供应链构建中核心企业需要与供应链中其他企业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并建立共存共利关系,核心企业是整个供应链中的主导,需要利用共同利益把其他伙伴企业联结成一体。中药材供应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企业是中药材批发市场与中药材生产企业。笔者基于这两种主导企业构建了陇药产业供应链(见图2)。

图2 陇药产业供应链

(一)中药材批发市场主导的供应链

中药材批发市场是中药材供应链中关键的流通节点,联结上游的天然中药材采集者、中药材种植户和下游中药材经销商与中药材消费者,为上下游参与企业提供物流、信息流。中药材批发市场主导的供应链是集合种植、流通加工、生产、仓储、物流服务、销售为一体的模式[4]。该模式中主导企业主要职责为:一是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交易场所,为交易双方提供仓储、运输等配套服务;二是负责进入中药材质量检测,规范检测仪器与设备,为中药材商品正常流通提供保障,杜绝柠檬市场效应;三是建立中药材公共信息平台,有效衔接供求,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信息发布、信息共享、信息传递等信息交换中心服务;四是规范化物流体系建设,协同政府建立物流服务基地,在仓储与养护技术、运输与配送、物流标准化与追溯体系等方面做出贡献,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中药材价格的波动会影响上下游企业关系的稳定,参与主体多也给管理与监督带来困难。

(二)龙头生产企业主导的供应链

中药材生产企业包括饮片企业、中成药企业、中药深加工(药妆、保健品等)企业,是中药材产业链中中药工业的核心。近年来,甘肃省政府频繁出台一系列政策培植陇药龙头企业,2018 年的“大品种、大品牌”战略又对各部门推进龙头企业建设提出了具体任务与执行细则。在以上利好政策推动下,逐步形成佛慈制药、奇正藏药等几家陇药龙头企业。该模式以龙头生产企业为核心推动上下游企业密切协作进而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在生产环节,龙头生产企业可以建立规范种植基地(GAP),通过种苗、播种、栽培、田间管理、加工、生产、包装等环节控制保证“药材好”,通过与种植户签订规范化种植协议保障农民经济效益,促进农民规范化种植积极性。这种方式不仅保证企业生产原材料的规模化、标准化,也提升了供应链的稳定性,进而降低了供应链总成本。在流通环节,龙头企业通过物流整体规划,把原本分散的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进行系统整合,提升物流效率,同时对于不必要环节进行优化,从整体上减少物流成本。龙头企业的统一规划也能更好实现物流标准化与信息共享,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材物流效率低的顽疾。在销售环节,龙头企业利用其品牌与科研优势,以产品深加工与品牌运营实现产品增值,借助其销售网络扩大产品销售范围,进而反哺上游产业,实现产业良性发展。该模式是中药材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种模式,其效能主要取决于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产供销企业的带动与引领,陇药产业中龙头企业较少,企业规模实力参差不齐给该模式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产供销各企业的信息对称度也会影响到供应链整体效率。

五、提升陇药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对陇药产业竞争力评价,可以看出陇药产业总体竞争力弱,从长期来看,陇药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在陇药供应链特征基础上建立供应链管理思维,从陇药产业竞争力评价中发现问题,以所构建陇药产业新型供应链为分析工具,从供应链上游、供应链主导企业、供应链下游三个层面对提升陇药产业竞争力提出如下建议。

(一)供应链上游

1.进行GAP 规范化种植,保证道地药材品质。

伴随中药材需求的扩大,过度采挖、野生资源减少、种植环境退化、栽培技术落后、规范化程度低等问题成为制约中药材供应链上游的顽疾,而上游中药材初加工存在的问题也严重影响了药材品质,这些问题如农药超标、硫磺熏蒸、染色等[5]。以政府、企业、行业为主体,制定和推行等级标准,规范生产过程(SOP)与规范加工方式,保证陇药安全、优质、稳定、高产、可控。

2.加大科技投入,提升陇药科研创新。增加地产药材本地资源转化,需要借助供应链上游科研院所开展重点新药研制、生物医疗技术、药妆、中药保健品等科研创新,在科研创新基础上增加陇药企业知识产权,延伸陇药产业链与产品附加值,进而逐步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二)供应链主导企业

1.推进中药材批发市场纵深化发展,发挥好交易平台作用。陇药产业需在原有基础上在主产地、主流通地建立、扩建、升级改造适应“互联网+”大背景的中药材批发市场,合理布局以免资源浪费,强化功能双向延伸从而实现前后流通一体化,规范管理保障中药材质量,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

2.推动产业整合重组,培育药材龙头企业。以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产业整合重组,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在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进行帮扶,培育陇药龙头企业,使更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中发挥主导作用,更好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三)供应链下游

1.积极拓展营销渠道,建立现代中药材物流体系。支持陇药企业走出去,在省内外建立营销中心,鼓励陇药企业参加国内药博会和国际展销会,加大陇药的宣传与推广,提升陇药产品知名度。积极尝试应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产品的销售与宣传,摸索适合中药材销售的电子商务模式,打通线上线下,拓宽销售渠道[6]。在信息化基础上,对物流全过程进行系统化管理,强化物流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适合陇药流通的物流体系。

2.依托“大品类、大品牌”战略,打造陇药知名品牌。借甘肃省支持陇药大品种大品牌建设的东风,扶植3~5 家龙头企业,采取以奖代补、后补助等方式鼓励新药创新,结合陇药特色创建一批知名品牌,推动陇药产业链纵深发展。

六、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中药材供应链为着眼点,提出依据中药材特点创建不同于农产品供应链的中药材供应链。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了陇药产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创建了中药材批发市场主导和龙头生产企业主导的新型陇药供应链,以供应链为视角从上游、主导企业、下游三个层面,提出了提升陇药产业竞争力的建议,对陇药产业竞争力提升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的形成也需要较长时间,政府政策的实施效果也会影响产业发展。中药材供应链的协同约束体系与运行机制将是后期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中药材供应链物流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