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培育具有特色的灵武城市产业体系

2019-11-22 05:36段汉明
生产力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宁东灵武羊绒

朴 浩,段汉明

(1.西安理工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2.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6)

一、灵武城市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一)能源优势

灵武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尤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最为可观:煤炭储量为273 亿吨,是全国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天然气储量8 000 亿立方米。

1.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总规模为年产原煤8 030 万吨,火电装机容量1 920 MW,年产煤炭间接液化产品1 000 万吨,年产煤基二甲醚200 万吨和甲醇170 万吨,预计总投资1 780.7 亿元。现已建成磁窑堡煤矿、灵新煤矿、羊肠湾煤矿等企业200 余家。

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图1)是国家级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组成部分,重点发展再生铝、再生铜等有色金属深加工业,电器设备制造业,新型建筑材料加工业,电子废弃物处理加工业,报废汽车、机械设备拆解及二手车交易五大产业,截止2011 年,园区共引进企业32 家,实现产值25.1 亿元。

图1 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

2.新能源产业——太阳能、风力发电。灵武有独特的优越区位,年日照时间在3 246 小时以上,具备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最佳条件,已建成100 万千瓦时新能源基地[1]。优越的自然禀赋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为单晶硅、多晶硅、电池组件、单片生产及光伏、太阳能发电等产业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条件。

(二)交通优势及临港经济区

1.灵武交通发达:1 座机场(银川河东机场);2 座火车站(灵武火车站、大古铁路灵武站);3 条铁路(太中银铁路,大古铁路和正在建设中的银西高速铁路);4 条高速公路(银西高速、青银高速、古青高速、盐中高速),构成沿黄经济带和银川都市区的东大门[2]。

2.临港经济区。临港经济区位于灵武市临河镇,规划控制面积74 平方公里,除北部的航空港区外,在功能上包括国际空港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国际加工物流区,东部是滨河生活居住区,西部是清真产业集聚区,中部核心地带是国际会展、跨国公司总部、对阿金融贸易等地块,形成依托空港、沿黄河向灵武方向发展的格局。目前临港经济区除银川河东机场航空港区、综合保税区外,规划区域多为农田和半荒漠地,具有较大的用地优势,同时也具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

(三)农业资源优势——羊产业、羊绒、长枣

1.羊产业。灵武东部是鄂尔多斯台地的组成部分,属荒漠化草原,草原面积420 万亩,是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截至2012 年,全市建成标准化规模养羊园区(场)124 个,其中年饲养量5 万只以上养羊园区21 个,千只以上规模养殖场103个,已建成的规模养殖场80%集中在山川过渡带[3-4],形成“百户科技示范、千户规模经营、万户分散饲养”的产业发展格局[5]。

2.羊绒产业。灵武羊绒产业园区是以羊绒产业为主导,以清真食品加工、新材料、高新技术等产业为辅的现代化工业园区。高新区拥有企业52家,其中羊绒企业43 家。2013 年,园区生产无毛绒4 980 吨,羊绒条1 064 吨,羊绒纱2 935 吨,羊绒衫532.5 万件,园区实现总产值120 亿元,出口创汇近3 亿美元,累计解决就业9 000 余人,园区实现出口创汇3 亿美元,被商务部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称号。2014 年1—4月,灵武市工业生产总值245.4 亿元,其中羊绒产业占到28.1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5%。

3.长枣。灵武长枣的栽培已有800—1300 年的历史[5]。新建灵武长枣基地4 666.7 公顷,使全市基地总面积达到13 333.3 公顷;新建年贮藏量5 000 吨,鲜枣贮藏保鲜总量达到12 000 吨[6-7]。

二、灵武发展的机缘与目标

(一)沿黄经济区的定位

根据《沿黄经济区城市带发展规划》中的发展战略,确定以银川(含贺兰、永宁)、灵武(含宁东)、吴忠(利通区、青铜峡市)形成大“银三角”的区域格局。包括大银川城市三个发展区:银川市辖区、贺兰县、永宁县组成的北部片区;灵武市、宁东化工产业园区组成的东部片区;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组成的西部片区。要求加强片区间的联系,分工合作,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重点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灵武羊绒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六大园区。根据规划,灵武(含宁东)2020年发展成为26 万人的中等城市。

(二)银川平原的区位

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将把宁东基地和石嘴山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国家级的循环经济示范区,灵武建成以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为重点的循环经济示范县。

在银川平原的交通物流四条内部通道,有三条通道与灵武有关:通道一:石嘴山(平罗)-银川-吴忠(青铜峡)-中宁-中卫交通走廊;通道二:银川-河东机场-灵武-吴忠交通走廊;通道三:银川-机场-宁东交通走廊;通道四:青铜峡-吴忠-灵武-宁东交通走廊。

(三)灵武的定位

灵武的定位:市域中心,是西电东输电源点,西北地区重要能源化工和羊绒产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灵武-中卫-中宁为核心的红枣产业区。

在灵武的发展定位上,一定要突出灵武就是大银川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产业组织到社会生活,都必须逐步主动融入银川城市中去。灵武就是大银川的东区,就是大银川的东大门,就是大银川的组成部分。在主动融入大银川的同时,凸显灵武自身的特色。

三、灵武城市产业体系的量化分析

国内针对资源型城市产业体系研究的成果较多,多针对产业的关联度、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徐君(2011)[8]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价指标体系从多个层面17 个评价指标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段汉明等(2010)对银川平原城市发展动力因素从产业转换角度出发,对银川平原8 个城市发展动力因素推拉因与产业结构演替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胡昕宇等(2014)[9]研究以特大城市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心地体系城市中心体系的空间规模、构成要素与城市经济规模、第三产业的构成要素存在的互动规律;李程骅和黄南(2014)[10]讨论了新产业体系对创新性经济在城市及区域层面的带动机制;谢涛(2006)[11]针对西北地区城市发展与资源开发破坏模式中找寻破局,对循环经济对生态城市构建与产业筛选提出了思路;李江帆(2009)[12]以广州地区城市产业体系提升为研究思路,结合国家中心城市概念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服务业高阶化与先导化、三产发展水平衡量指标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张宝兵(2013)[13]通过剖析我国城市静脉产业,对固体废弃物产业与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循环网络等层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吕明元(2005)[14]在对传统钻石模型、国际竞争力产业成长等要素研究中提出了“战车模型”,提出了构建“四要素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成长模式,对产业结构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初步探索。

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普遍的观念是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吸引力。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基础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第三产业发展给城市化以后续动力(汪冬梅,2003)。传统经济学与城市地理学中对于城市产业所需的劳动力转移有着准确的描述,根据佩蒂-克拉克定理,劳动力通常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力增加的同时,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在对银川东部产业分布分析中可以发现,灵武地区符合多个产业集聚的发展增长点(见表1)。

表1 2002—2016 年度银川平原各城市产业结构表

对宁东新区工业园、黄河旅游文化产业节点、农产品生态经济产业园、循环经济园区和以交通优势为主导的总部经济区都可以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同时,由于时空优势的关系,灵武区位有利于城市圈概念的进一步外延,有利于平衡资源工业园区与农业产业园区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推拉因作用,并进一步提升城市活力,健康有序的发展与组织城市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转移。

笔者认为可以用物理学中的博科摆原理(图2)来解释产业体系中竞争度、协调度和集聚度的关系。做往复运动中的钟摆受到拉力、重力、向(离)心力作用呈现出力学平衡关系。我们将竞争度看作拉力,协调度看作重力,集聚度看作向(离)心力。针对地区产业体系而言,竞争度与协调度属于作用反向又相辅相成的力量,而集聚度对地区产业发展的向(离)心作用将起到较大影响。

一般来说,博科摆具有同纬度同摆动模式的特点。而针对同一个纬度地区来说,地区资源禀赋相似,发展条件相仿。就地区产业发展而言,应发挥联动优势,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耗能竞争、劳动力重叠、政策滞后等发展不利因素的出现。

图2 产业体系的博科摆模型

四、灵武城市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的措施与路径

(一)以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宁东城镇化的进程

宁东园区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在产业联系上与灵武市关联不大,但灵武市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宁东镇及生产服务业与宁东产业园的关联发展,建设具有城市规模和风貌的第二产业大镇,以宁东企业人员为主干,地域发展为关联,形成以生产服务业为主导,配合煤企电企的发展,形成全新的宁东城镇。

对于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地方政府不仅要在外围形成一定的商业服务,而且应以物流业和金融业为重点,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极申报建立煤炭交易中心,整合煤炭物流资源,形成煤炭大运销格局;引进国内外股份制银行,规范发展民间借贷机构,配套发展投资咨询、项目评估、市场调查、信息分析等中介服务机构。

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应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加快推进公共服务现代化,如医疗、文化体育等,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实施小城镇住房城市化、道路硬面化、饮水洁净化、厕所标准化、环境优良化、管理规范化等软硬措施,吸引人口向城镇集聚,促进宁东城镇化的发展。

(二)以产业规划为框架,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度整合

针对资源要素空间分布比较分散的问题,宜进行资源及相关产业整体规划,在全市范围重建综合的资源要素及产业发展体系。

1.对灵武现有资源进行深度整合。灵武主要有能源资源、农产品资源、旅游资源三大资源类型,但由于空间分布比较分散,难以形成显著的优势,难以将分散的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针对这种状况,应当以综合性的产业规划为整体发展框架,将三大类型资源进行空间上的深度整合,相互形成以资源开发为契机,以旅游业发展为抓手,三大资源类别关联发展的良性循环态势。

在产业发展中,应高度重视空间的集聚效应,包括宁东镇在人口、生产性服务产业、工矿服务业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形成以国家级能源化工园区为依托,以服务于各大生产企业为宗旨,以城镇化快速集聚为路径,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宁东新镇。

2.充分利用国家级的国际空港的物流优势。

从表面上看,国家级的国际空港物流中心由于在投资、级别、归属及管理层次等方面的因素,与地方经济基本上没有太大关联。如何实现空港物流与灵武城市的产业联动,是灵武市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银川国际空港物流中心的物流供应链及相关产业会营造什么样的环境,以充分利用银川国际空港物流中心的物流功能为依据,寻找与国际空港物流关联的、适合灵武经济发展的产业类型和发展路径,灵武市政府对空港周边的产业政策和税收优惠,并进行灵武的产业规划和设计,形成相关产业园区。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最终形成银川国际空港物流中心与灵武城市共轭发展的局面。

(三)推动产业集群,做大羊、羊绒产业

灵武东部有420 万亩荒漠化草原,是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已建成的规模养殖场80%集中在山川过渡带,荒漠化草原的羊养殖优势尚未有效发挥,目前形成的“百户科技示范、千户规模经营、万户分散饲养”产业发展格局,有待于进一步进行产业集群。

农村的皮毛加工产业,生产设备简单,生产工序中几乎全为手工或借用自制辅助性工具,制作工艺粗糙,产品较为单一,多为半成品或生活用品;组织形态上以家庭作坊为主,对市场适应能力较低。

在皮毛加工的技术和工艺方面,政府应聘请高等级的专家传授相关知识,应学习和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工艺流程,力求产品逐渐与国际接轨。为防止环境污染,应推广当前最为先进的生态鞣制技术,传统的铬鞣制也应向低铬、高吸收铬鞣法及铬液循环利用技术发展。

灵武在羊、羊绒方面可以形成连接城乡的产业链条,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能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如何达到羊绒生产工艺、产品设计、产品销售“三个国际一流”目标,将灵武城市打造成为国际精品羊绒之都、全国原绒集聚区和加工中心、羊绒原料价格发布中心、全国精品羊绒制品研发和生产中心、全球精品羊绒交易中心,政府还需做好以下3 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专业羊场与个体散养中,有效保证羊绒的品质及羊绒的质量;在收购等环节如价格与市场,如何保障散户的利益,保护农民养羊的积极性;如何以科技、专业优势建立的高科技的滩羊养殖产业集群,是保证羊绒产业的原料源头的重要问题。

第二,在国际市场方面,与领先企业或海外市场建立生产联系和技术联系,在产品种类和档次上避免与领先企业或海外市场发生直接竞争,在产品上尽快完成从初级到高级的转化,与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百安居、宜家、家德宝等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逐步占领国际市场。

第三,要达到“将灵武城市打造成为国际精品羊绒之都、全国原绒集聚区和加工中心、羊绒原料价格发布中心、全国精品羊绒制品研发和生产中心、全球精品羊绒交易中心”的目标,除了前两个方面为基础外,关键在于高层次的产业规划,在于以羊绒产业链为基础的生产服务业的建设和发展,包括羊绒制品研发、羊绒交易中心、价格发布中心和精品羊绒展示中心,这4 大中心的关键是建立全国最大的羊绒信息处理中心。只有建好羊绒信息处理中心,才能吸引国内外羊绒生产厂家和经营客商到灵武,并建设配套的会议中心、商务中心和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宁东灵武羊绒
灵武长枣早熟优系选育
羊绒鼯鼠新物种被发现
基于b值分析宁夏吴忠—灵武地区强震危险性
“澜点杯”第二届羊绒色彩设计大赛暨澜点羊绒第八届品质日大会
宁夏宁东160710暴雨洪水调查分析
医者仁心,镜头背后是无垠的妻爱
壳聚糖对灵武长枣保鲜效果研究
绵羊绒不等于羊绒
至柔羊绒
宁东基地生态环境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