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问题解决中的情境创设

2019-11-26 12:15王晓杰
小学生 2019年12期
关键词:圆柱体黄豆体积

⦿王晓杰

数学教学要在一定的情境支撑下才能高效完成。所以,创设教学情境是每位教师在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新授时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新知识之后,解决问题过程中也需要情境的创设。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问题解决环节的情境创设策略。

一、提供素材,探索问题解决策略

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学生才能还我们一个多姿多彩的学习成果。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单元第34页“练一练”第2题时(问题见右图),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前面估计体育场有多少人所获取的经验,就会把这一片的黄豆等分成若干个面积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先数一下一个小正方形内的黄豆数量,再乘以小正方形的个数,以此来估计全部黄豆有多少粒。但是,这样的解决问题方法,就是纯粹的解题训练,而不是解决问题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这一种,我们只有营造一个真实的情境,先让学生具体想一想,如何来数这些黄豆,才能让学生形成更丰富的问题解决策略,才能更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这一道题目时,我并没有就题目来教学题目,而是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200粒黄豆,装在一个小袋里,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这一小袋大约有多少粒黄豆。学生也创新出了许多种估算方法。

有的学生采用小杯子丈量的方法,也就是先把小杯子装满,然后数一数小杯子里有多少粒黄豆,再看看这一小袋黄豆一共可以装多少杯,从而估算出黄豆的数量。有的学生采用的是小手抓的方法,先数抓出的一把有多少粒黄豆,再看看可以抓多少把,从而估算出黄豆的数量。还有的学生把袋子里的黄豆分摊在桌子上,并分成大约相等的几份,先查出一份有多少个,然后再乘以份数。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探寻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操作是多样的,不但发展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遇事要从不同视角来思考的习惯,同时也巩固了这一单元的“乘法”相关知识。

二、模拟生活,创新问题呈现方式

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景。”并强调:“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所以,生活数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主旋律。但是,目前的数学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严重,所呈现出来的数学问题往往是以纯文字出现的,或者说是呆板的、静止的。为了改变目前这种教学现状,让学生更乐于去探究这些数学问题,我们可以改变这些问题的呈现方式,把这些数学问题融入真正的生活情境当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生活意义。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单元第43页第5题(见右图)。从图上面来看,学生只是看到体育用品商店里摆放几种体育器材,根本没有差价促销的标识,不会产生一种心动的感觉。这样的情境图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也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在教学这一题时,我重新换了一个问题情境图,题目内容还是原来的内容,只是把题目中的情境图改为学校门口体育用品店的促销场景。这样,学生就会被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所吸引,迅速投入到解决问题当中。模拟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体会到生活数学的价值。适宜的情景一般总是跟着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的。利用问题探究来设置教学情景,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或问题解决等活动,是数学适用的设置情景的有效方法。如教学“求圆柱的体积”,有人在引导学生探究体积公式时,有步骤地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景:第一步,能求出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吗?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却一时难以说出答案。一个学生试着说,可以将“圆柱体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计算体积。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第二步,师顺水推舟,问:如果将“圆柱体的水”换成“圆柱体的胶泥”,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惊奇感。经过思考,同学们以为可以将它捏成长方体,体积就可以求出来了。第三步,教师的问题既不是“水”又不是“泥”,而是圆柱体木块,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木块既不能倒,又不能捏,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学生思考后,认为可以将它浸在长方体容器的水中,用测量因此而排出同体积的水的办法来测知。正当学生思维活跃,为解决问题而高兴时,教师展示问题的焦点,如果是剧院门口两旁的圆柱体水泥柱子,你能想办法计算吗?这时学生深切地感受到:①必须要有一个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②这个公式可以从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中寻找。教师的一系列问题,不但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究,最终使圆柱体积计算公式通过努力终于推导出来了。

总之,问题解决教学也需要情境创设。只有让情境创设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才能让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猜你喜欢
圆柱体黄豆体积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人工“向日葵”材料问世
数黄豆
谈拟柱体的体积
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
谁的体积大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黄豆枕头
浊流中的一粒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