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下的中职汽修专业岗位教学法探究

2019-11-27 21:55安徽合肥技师学院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岗位

安徽合肥技师学院 徐 领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维修行业高技能高素质从业人员严重稀缺,同时,无论是在一类和二类汽车维修企业中,还是在汽车维修行业整体从业人员中,中职学生的比例依然最突出。然而,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低门槛或者无门槛入学,学生大多是初中学历,学习底子不好,不够自信,学习习惯较差,轻视理论学习,喜欢动手操作。这为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各中职学校开始不断探索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校企合作、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法、行动导向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而校企深度融合下的汽修专业岗位教学法是在总结之前各类教学方法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结合,更加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 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岗位教学法的内涵

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岗位教学法由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制定教学标准,并提出岗位工作任务,采取“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现场指导”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思路方法和实践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体,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目标,将校内考核与岗位考核相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教育为核心。

2 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岗位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岗位教学法的顺利实施必须要建立在校企深度融合、深度合作的基础之上,校企共商、共育,完善教学资源库,加大教学设备、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2.1 校企深度融合的构建

所谓校企深度融合,指学校与企业通过签署校企合作协议而进行的双主体办学,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培养、考核等方面,进行共商、共育、共建、共享,教学体系构建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例如,学校和企业可以合作共建“校中企”,学校提供场地和部分师资,汽车企业提供一定的设备、技术和师资等,校企共同协商管理,将企业的真实岗位工作任务引入学校,构建真实的工作环境,营造真实的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使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和企业实际充分结合,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提升汽修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2.2 完善教学资源库,加大教学设备、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

实际教学中,有些学校仍然使用一些传统的教材,实训设备陈旧、实训车辆等不足,校内实训基地较少,然而汽车更新换代较快,新车型、新技术不断涌现,学校的教学资源更新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学生数量较多,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被损坏。而更新引进设备、建设实训基地耗资巨大,很多学校经费有限,无法及时更新设备和建设实训基地。这就导致学生也难以充分地学习最新的技术和工艺,学生实践操作和对实际工作岗位的认知不足,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升。因此,要实施岗位教学法,必须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库。一方面,学校和企业必须加强合作,召集学校优秀教师和企业一线的优秀技师组成汽修专业教学专家团队,对当前企业最新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提炼出典型的汽车维修任务,按照教学标准和要求进行实际教学的整体设计。校企双方可以共同编制配套教材,共同设计规范的学习工作页和维修工单。另一方面,除了校企合作共建“校中企”之外,学校和企业还必须加大对教学设备和实训基地的投资力度,把实训基地建设成生产维修车间,保证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2.3 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可以采取“理实一体化”“做中教、做中学”“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中职学生理论知识较薄弱,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差,但是,却喜欢动手操作,应该加强其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做中教,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思考学习。在教学手段方面,要采取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自媒体(微信、QQ等)、仿真、企业连线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

2.4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汽修专业成为热门专业,学生越来越多,而教授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师比较欠缺,导致师资力量和学生数量不匹配。既懂理论知识,又可以动手实践操作,且可以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同时教会学生怎么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更是缺乏。校企双方可以共同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既包括企业方的技术人员,又包括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两者各有优缺点,企业的技术人员在汽车故障诊断维修、生产管理方面经验丰富,但是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技能较强,但是他们对于汽车诊断维修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的了解和企业真实岗位工作情况的掌握不足。因此,校企双方应该深度融合,加强互动,相互学习,以弥补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并派出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选派优秀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学习,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另外,还可以效仿医院医生“坐诊”制度,“双师型”教师既在学校授课,又在企业担任实际岗位工作职务。这样“双师型”教师就可以实时掌握最新的诊断维修技术和岗位需求,将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更好地传递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5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在岗位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教育为核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按照具体岗位职责和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并做好自评和互评,由教师进行总评。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岗位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加大过程考核和企业岗位考核的比重。

3 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岗位教学法的应用前景

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岗位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它是根据企业当下最新的岗位工作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学校的教学场地即是工作场地,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是工作过程,真正实现了学习和工作的“无缝对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满足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要求。对于学校和企业而言,更是互利共赢,同时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的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从业人员。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岗位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