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能源汽车市场人才需求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改革的研究

2019-11-27 21:55广东花城工商技工学校温必锋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校企新能源

广东花城工商技工学校 温必锋

1 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前景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新能源汽车逐渐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新能源汽车在享受专用号牌、免购置税、单独摇号等众多政策红利之下,销量成倍增长。据统计,2018年1月~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0万台,同比增长近1倍。

根据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年均产销增速超过50%来测算,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将分别达到118万辆和117万辆。根据图1数据来看,如果以2017年78万辆销量和79万辆产量为基础,未来4年,按每年50%的增速增长,到2021年产、销量可分别达到399.94万辆和394.88万辆,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其发展潜力是无限的。

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却发现相关的配套政策及设施却未能跟上其发展的步伐,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专业技能人员的严重缺乏,导致客户对新能源汽车消费体验存在严重不满。

2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

2.1 新能源汽车市场人才需求的数量

根据《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排在“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的第6位,其中2015年人才需求总量为17万人,到2020年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85万人,缺口预测达到68万人。2025年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120万人,缺口将达到103万人。

2.2 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主要领域

目前,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所覆盖的链条来看,其主要人才需求领域为以下几类企业。

(1)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厂家及相关配套零部件生产厂家。

(2)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公司、销售公司。

(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生产及运营企业。

(4)新能源汽车租赁公司。

(5)新能源公交车及出租集团。

(6)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新能源汽车需求部门等,如推行新能源汽车的消防、救援、车管等相关部门。

(7)新能源共享汽车及网约车。

2.3 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岗位需求

从新能源汽车生产及运营企业的岗位需求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类。

(1)生产厂家的业务(渠道)销售人员、售后服务人员及生产技术人员、售后维保人员。

(2)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人员、售后服务人员、销售人员。

(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维护专员、新能源汽车租赁企业的车辆维护人员。

(4)新能源汽车客服人员、新能源共享汽车后台管理人员。

(5)新能源汽车保险及理赔业务人员等。

3 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的改革

新能源汽车市场技能人才的需要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建设改革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毕竟,新能源汽车人才的专业技能相比于传统汽车人才有着更高的技术要求。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人才,除了掌握传统汽车中的汽车车身、汽车底盘、汽车发动机(混合动力汽车)、汽车电气设备等机械基础之外,还要对汽车混合动力的控制和应用、汽车电机驱动、蓄电池材料的应用、蓄电池控制技术、汽车电机的控制技术、充电机的应用和原理等知识有不同的掌握。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建设的改革如何与新能源汽车市场人才需求相接轨,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如何能达到企业的要求,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3.1 定位要准确,目标要明确

高职院校自身定位要准确,培养的人才目标才明确。要清晰区分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异同,即应用型本科主要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工程师、技术研究人员、一线管理者、职业学校师资等。突出“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特点,有更宽的理论技术基础和更强的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而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具有扎实的新能源汽车维修理论知识、综合故障诊断思维和故障排除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即一线生产技术人员。

3.2 岗位和能力要统一,课程设置要合理

学校开设专业前要做好人才需求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及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切实了解服务地区及企业的需求,了解学生将来就业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技能要求,根据就业岗位技能需求设置课程。如新能源汽车机电技师,其总体要求是能按照工单进行工作,完成检查、维护、保养及修复工作,对工作质量承担责任等,然后根据要求细分各个工作环节的能力、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做到科学、合理,符合人才培养的逻辑步骤。

3.3 思想素质很重要,德育教育莫轻视

我们这里提倡的德育即为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而目前社会处于多元阶段,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社会很多不良风气影响着在校学生,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自私自利、怕苦怕累、缺乏同情心等消极因素时有存在。学生自杀、校园欺辱等事件不断发生,这些无不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

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而且关系到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前途,特别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来说,吃苦耐劳是最基本的一项素质,毅力及韧性是成功的关键。很多学生不是不够聪明和努力,而是不够有耐力,缺乏吃苦坚持下去的决心,所以转行转岗的情况时有发生。

3.4 师资队伍是关键,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

目前,很多本科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都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维修)专业,但是开设时间较晚,经验积累不足,所以该专业在我国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学校,教学基本是在传统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某些新能源的课程或增加新能源方面的知识介绍,缺乏深度、广度和技能实训,学生掌握不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专业技能,因此也远远达不到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和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要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对现有的汽车专业教师进行培养,使其转型新能源汽车方向,另一方面,加大对社会、企业特殊人才的引进,特别是高技能的技术人才,要大胆创新,不拘一格。

3.5 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强化人才的技能培养

高职院校的教育优势,就是技能的培养,所以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如何建设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量力而为。一方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建设,按需建设,防止浪费。另一方面争取社会企业或者行业的投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减轻学校的财政负担,同时也能根据企业、行业的需求及标准,做到学校学生实训活动与企业实践能力要求相符。

3.6 校企合作求共赢,互惠互利求发展

未来,社会对新能源汽车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同时目前也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企业需求的人才社会找不到,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送不出去,究其原因是学校与企业需求相脱轨,学校未能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而校企合作无疑是解决双方需求矛盾的一剂良方。

目前,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有“订单式培养”“冠名班”“顶岗实训”,合作方式单一,校企参与度、积极性都不高,影响双方的资本投入及产出。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建设,我们要大胆创新校企合作的方式。切实了解双方需求,找好有效的切入点进行合作;以职业为导向,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和课程体系标准;探讨校企合作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校企建厂,共同经营”的合作模式;工学交替,共建新能源汽车师资队伍,保证教学质量。

3.7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制度的建设,为专业发展保驾护航

人才的培养是一条艰苦、漫长的路,要有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思想准备。专业建设要持续、有效的发展必须有科学、合理制度的来保障,其是保证专业建设具有良好的运作环境和顽强的生命力的法宝。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制度建设,务必要保障政府、企业、学校、师生等相关方面的利益,否则将无法实施,甚至严重的话会阻碍专业的建设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无疑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巨大的冲击力不单是对传统汽车行业,更对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建设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及挑战,探索一条符合高职院校自身实际,符合自身专业建设发展规律的道路无疑显得更加重要,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校企新能源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数读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