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2019-12-24 23:23范舒悦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供应链商业银行融资

□ 范舒悦

(辽宁科技大学 经济与法律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伴随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它们往往面临各式各样的发展瓶颈,资金短缺便是其中一项常见问题。中小企业确实提出了极大的资金需求,然而相对的它们可从商业银行获取的贷款数量十分有限。供应链融资的发展推广,可提升中小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有效创新,并充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1]。与此同时,表面上看供应链融资中的资金较为封闭,这样有助于实现对其的有效监控,然而在实际业务运作中供应链融资风险并未达到可忽略的地步。

1 供应链融资及其特点

供应链融资立足于企业相互间开展的贸易活动,讲求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依托核心企业良好的资信水平,进而提升配套企业资信水平。供应链融资不受传统授信方法限制,可全新的视角评定授信业务中的风险,为整条供应链的顺利运行给予信贷资金支持。依托供应链融资模式,商业银行可利用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及存货等信息发放信贷资金,因而是传统贸易融资的有效延生及深化。对于供应链融资的特点而言,主要表现为:其一,多元参与主体。传统融资方式以中小企业为参与主体,不具备核心企业概念。供应链融资则呈现出多元参与主体的特点,整条供应链上的各家企业均参与其中,不仅包括融资的中小企业,还包括中小企业上下游的供应商、经销商,发放信贷资金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作为独立第三方的仓储物流企业[2]。这些企业在供应链中所处节点不同,扮演角色也各不相同。其中,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前者作为受信者获取供应链融资服务,后者则作为授信者为融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扮演主导角色,凭借其强大综合实力,重要影响着供应链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的运行;第三方物流企业则作为供应链融资服务的中介,为质押物资提供仓储服务。其二,风险易控。供应链融资风险通常是从银行角度进行评估的,和传统融资方式的信贷风险相比,供应链融资风险更易于管理控制。供应链融资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对核心企业的资审,并结合核心企业的信用等级为供应链节点上各家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不仅会考察某一资金需求企业的经营状况,更会评估整条供应链的资信水平、获利能力以及持久发展能力。如此一来,商业银行不论是面对短期融资还是长期融资,均可最大程度地对其风险开展管理控制。其三,融资稳定。不论是短期供应链融资还是长期供应链融资,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究其原因在于,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为开展日常运营需要短期融资,而该部分融资的开展是以整条供应链的营运周期为重要前提的。从商业银行角度而言,短期的资金运行成长会转化为供应链企业相互间长期的交易活动,相互间的小业务量也会转化成一个更大的业务量,亦可降低交易过程中的费用。其四,可实现多方共赢。就供应链上的各家企业来讲,它们可凭借整条供应链的经营管理,相对容易地得到日常经营需求的资金,以此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就商业银行而言,不仅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可依托供应链开拓客户群,获取更优厚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

2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

2.1 信用风险

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即为借贷人因一系列原因无法按期偿还供应链融资业务中全部或者部分贷款资金,而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其中,不仅包括融资企业主观层面不愿偿还贷款而违约,还涉及融资企业不具备偿还能力而违约。现阶段,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有信用环境缺失、核心惬意信用风险传导以及供应链不稳定风险等。

2.2 市场风险

供应链融资市场风险,即为因为商品价格、利率、汇率等致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其中主要涉及供应链企业库存质押物的保值增值,诸如质押物资市场价格的转变、金融汇率导致的变现能力转变等。因为宏观环境下商品价格、银行利率汇率的转变造成商业银行受损的潜在可能。

2.3 政策风险

供应链融资中要求真实的交易订单及资金的流向可查,这表明供应链融资是服务实体经济、“脱虚向实”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政策趋势也将推动供应链融资不断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例如,进入2019年来,我国深圳市、浙江省等省市地区便先后出台了鼓励供应链融资发展的相关政策。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因为价值规律、竞争机制的制约,广大企业为了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均希望获取更大的活动自由,因此总是会有企业选择“铤而走险”,触犯国家的相关政策,而政策又对企业的行为有着强制约束力。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在不同时期结合宏观环境的转变而调整政策,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切身利益。所以,国家与企业相互间因为政策的出台、调整,在经济利益上会形成矛盾,进一步引发政策风险。

2.4 法律风险

供应链融资法律风险,即为商业银行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签订的法律合同无法获得法律保护的可能性。因为供应链融资有着多元参与主体的特点,与该部分主体相对应的法律适用也存在一定复杂性,由此使得法律自身不完善引发的法律不确定情况也变得更多。近年来,我国供应链融资实现了长足发展,作为一种新型融资产品,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便使得一些风险不易于有效防范。

3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

3.1 严格选择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

供应链准入问题,是供应链融资准入问题的重中之重,因此首先要对核心企业进行严格衡量。在选择核心企业过程中,商业应当开展好下述几方面考虑:其一,核心企业应当具备较强的行业竞争力,可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一系列财务指标均处在正常水平,具备充足的偿债能力,未出现有不良记录,在业内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其二,在对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开展过程中,核心企业应当制定有一套科学完备的遴选制度,诸如准入制度、退出制度等,可实现对资质良好、信用佳中小企业的有效选择,并建立有完善的管理制度[3]。其三,在开展核心企业选择过程中,核心企业还应当具有主导性,即为核心企业可发挥自身规模、综合实力、资信等方面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提升供应量的综合竞争力。并且核心企业还可为该部分企业提供担保,极大水平提升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倘若核心企业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建立起趋于稳定、可持续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则商业银行便可通过信用捆绑方式,推进供应链融资,并使商业银行的授信信用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即便依托授信资产支持技术,可实现对上下游企业信用风险的有效转移,然而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依旧存在,所以商业银行还要严格选择上下游企业,应当尽可能选择与核心企业建立有稳定、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该部分企业应当具备良好的合同履行能力及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应当与核心企业具有良好的历史贸易记录,还应当具备良好的社会评价。

3.2 建立互动信息管理平台

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存在信息传递滞后的问题,使得授信人员无法及时采取到相关信息。依托互动信息管理平台,商业银行可实现对自身需求信息的便捷获取,可实现对各种风险的有效管理,并且还可促进信息等级的评定及相关信息的查找。而供应链上的企业则可依照信息更合理地安排生产,优化自身的经营策略,提升生产效率并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因此,为摆脱供应链融资的技术发展瓶颈,建立一个可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的供应链融资互动信息管理平台至关重要。首先,商业银行应充分借助外部信息平台。在供应链融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外部各式各样信息平台的有效利用,例如,近年来广大供应链企业不断建设完善的供应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商业银行便可借助该平台对融资企业的真实贸易信息开展检查、跟踪,以此有效减少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影响。其次,商业银行内部应打造供应链融资电子交易平台。就商业银行来讲,也应当搭建独立的供应链融资电子信息平台,供应链融资中的诸如质押物资的出入库、单据发票的管理信息、商品数量及质量信息等均可通过该平台开展查询、操作,以此缩减由人工操作及员工专业化水平不足所造成的风险[4]。最后,推进第三方监管信息共享。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过程中,应强调企业的资质,建立明确准入标准,保证第三方可严格对质押物资开展保管及监督,并确保与商业银行开展企业信息的交流共享,防范供应链融资风险的引发。

3.3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商业银行应当结合供应链融资实际特点,构建全面系统的风险预警体系。例如,在出现融资企业不发放工资、资产变卖,质押物资信息不实、价格变动幅度大,出库不规范、监管不合理等情况时,商业银行便应当进行风险预警。其次,构建风险应急预案。供应链融资风险一旦引发,处理时机尤为关键,构建风险应急预案,可使商业银行作出科学合理地应急管理措施,管控风险。商业银行可能遭遇风险类型多种多样,诸如融资企业引发经营风险;融资企业出现不配合监督管理工作;资产冻结等。正是因为可能会出现这些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必须要构建应急预案,具体措施为:其一,开展好法律维权工作,在接收到风险信息的第一时间,及时有效保护质押物资;其二,构建风险隔离机制,防止风险进一步发展。由于供应链是一个有机整体,表现出一定的感染特性,极易出现连锁反应,所以要构建风险隔离机制,即为不仅要对供应链融资企业的经营业务进行合理控制,还要对供应链融资企业独立性进行严格约束[5]。

3.4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能力,应当构建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首先,对专业业务人员的管理。商业银行应当设置独立的业务部门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并对业务人员开展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培训。其次,对供应链融资产品制度的管理。商业银行应当设置专门的授信审判部门开展审批;对企业第一还款来源的授信支持性资产应当建立双人审核制度;构建健全担保制度,设置科学合理的抵质押率;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相互间建立出入库管理制度、货物监管制度等。再次,建立规范各种融资产品及模式的业务流程,制定明确操作步骤及要求,保证各操作步骤均有章可循,同时一旦在日常业务运行中发现有不足之处,应及时对其进行调整改进。最后,构建健全供应链企业监管制度。在传统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是与一家企业打交道,而在供应链融资下,商业银行则要面对一整条供应链,其监管难度势必显著提升。因此,应构建健全供应链企业监管制度,可尝试对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部门开展事业制改革,各事业部业务部门分管一个行业或产业,以此实现对相关企业及市场发展动态开展更专业深入的监管,并可更为准确地掌握企业需求,推出可充分满足企业多元需求的融资模式和形式。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结合当前发展情况而言,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依旧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尚且存在各式各样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相关人员必须要紧紧围绕如何更有效开展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开展探索研究,加强对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深入分析,严格选择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建立互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积极促进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供应链商业银行融资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融资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