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教学背景下的单篇小说教学探讨与思考

2020-01-02 23:11黄莉萍
考试周刊 2020年38期
关键词:里科夫整本书群文

黄莉萍

《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这就使以任务群教学来重新构建语文教学内容的探索成为新的热潮。在任务群教学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即情境设计和任务驱动。而事实上,语文教材的编写仍沿用文选方式,这就注定了任务群教学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是基于课文阅读而展开的。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产生困惑。

一、情境、任务虚泛

项目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创设合适的情境,设计适宜的任务驱动式教学。但是怎样的情境是合适的呢?什么样的驱动任务是适宜的呢?无可讳言的是,教师们对“情境”一词的理解本身就存在误区,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预设的情境脱离学生实际,令学生无法真正融入情境,更不可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任务学习之下一个重要的改变是:课堂真的从老师的主场变成了学生的主场,即完成任务需要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之中来。但由于学生本身就存在能力、兴趣等的差异,所以全员的活动可能最终变成个别学生的表演秀。况且,很多时候,预设的大任务或大问题可能需要调动跨媒介、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能力来完成,但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综合性的同时也可能导致语文性的弱化。

二、细读、深读缺失

在项目学习的任务驱动下,学生接收的往往是一个大任务或大问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将大任务或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一个小问题加以解决。由于学生迫于时间的压力、学科发展的预期、阅读能力和水平的局限,往往呈现泛读为主的阅读模式,这就必然导致细读弱化、深读不足等问题的出现。而缺乏细读、深读支撑的泛读,或许并不能带来学生阅读的真正发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阅读体系。

那么,如何创设真实的运用情境,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主动开展积极的语文活动呢?笔者试以两篇单篇小说教学的尝试谈点粗浅看法。

在教授《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传统小说篇目时,笔者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情境任务:一是完成别里科夫的死亡证明;二是为别里科夫写一则墓志铭。

第一个任务,也是预习的主要任务,其中年龄、死亡时间、生前特征等内容虽不难,不认真阅读文本也不容易确定。真正困难的任务是死亡原因的认定,也正是课堂讨论的重点所在。第二个任务,写一则墓志铭。何为墓志铭?在出示典型示例后,根据课堂所学,快速编写出有创意的墓志铭。

学生遇到一篇名为《胭脂扣》的小说阅读题,纷纷表示读不懂所以做题全靠蒙。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个任务:请你以小说中任意一个人物为叙述视角,依据原作内容改写小说。完成改写后,选出优秀文章作为新一轮阅读资料下发,在这几篇文章的对照阅读中,顺利完成了对原小说的理解。

通过这两次单篇小说阅读教学的尝试,一些认识或可解决前面的困惑。

(一)明确一个宗旨

情境创设与任务解决必须突显以学生为中心。

情境设置要引起学生共鸣,就定然要从学生中来。学生学习的起点、难点、关注点、兴趣点在哪里,情境设置的合理点就在哪里,教师的作用点就在哪里。

《装在套子里的人》重难点就在于探明别里科夫这个人物,用死亡证明的形式,引起了学生兴趣的同时,让他们带着任务进入文本。而死亡原因的难以确定正反映出学生理解的难点,将此作为课堂讨论的重点水到渠成。从激发兴趣到暴露问题再到解决问题,完全从学生实践出发,虽然是教师预设的任务,但实际发生的主体实实在在是学生。

《胭脂扣》这篇小说对于高中生来说其实并不是绝对看不懂,不过是这里明白一些那里又糊涂一点,很难联系成清晰的信息链,还有就是好像心里是明白意思的但要开口说却不知该怎么说。根据这样的学生情况,设置改写的任务,实则是在读和写之间找一个可突破的连接口。改写的要求还有一个是转变叙述视角,表面看起来是难了,因为这里又涉及一个关于叙述视角的知识点,但当学生用已经具备的写作经验将“转变叙述视角”翻译成“选定文中一个人物为第一人称加以叙述”时,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有了这个改写的经历,再阅读精选出来的优秀文章,其中的兴奋和满足可想而知。

(二)坚持一个原则

情境创设与任务解决必须确保以文本为依托。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脱离生活的语文定然是无生命力的,所以语文要走向生活,要让学生用语文的眼睛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在语文中学会生活。尽管如此,语文的活动仍是在语文的范畴里,以语言运用为基础的具有语文特征的思维、审美、文化的活动。

小说的结尾,别里科夫确然是死了,那么就以此为起点作为情境创设的突破口,用一份死亡证明建立书本和生活的联系。完成这份证明的过程就是深入阅读文本的过程,这个过程从预习的初读、浅读到课堂上的细读、深读,学生将文本来来回回吃个透,才能真的明白别里科夫死亡的原因,才能给他一则合适又有创意的墓志铭。

同样,对《胭脂扣》小说的改写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基于文本内容。以新的叙事视角创作出面貌一新的文章,又不能天马行空的随意发挥,除了一遍一遍揣摩原文还有其他办法吗?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这根拐杖被抽走了,揣摩的工夫全在自己。写出来的文章好坏当然各异,但主动深入文本的细读却是相同。

任务群教学注重语文的综合性、体验性、活动性,让语文课堂、语文知识从固化的课本和僵硬的课堂变得丰富且生动起来,在一番实践后,衍生出新的一些思考。

1.情境任务设置的合理性与创新性兼具

设置情境任务的目的,私以为主要有三:一是帮助学生找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类情境往往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二是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体味文字之下的丰富意义,这类情境往往与文本内容紧密联系;三是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储备,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类情境往往与学习目标直接关联。情境是便于教学达成的学习情境,所以设置情境任务前首先要以是否指向学生需求来判断设计的情境任务是否合理。

就《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的任务设计而言,从学生的困难中来且与生活发生联系,是个比较理想的设计,但遗憾的是预设性仍然很明显,如果任务设计得更大胆一些呢?比如直接设置一个大的情境任务:“别里科夫死了,请你根据对他的了解给他编写一则墓志铭。要求:文字简练且富有创意。”学生面对这个任务,首先会产生强烈的陌生感,继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别里科夫何许人?墓志铭是什么?带着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自主性被更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了。沉浸文本,借助工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被进一步激发。课堂的内容没有变,因为问题的开放性更大,所以学生的自由度相应更开阔。

2.建立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复合模式

语文教学离不开文本阅读,而细读文本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起点,单篇阅读可以将细读的工夫做足做透,但这里的“足”和“透”也许更体现教师意愿,而忽视学生主体的需求,忽略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特点。所以必须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借助单篇阅读,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让学生阅读的意愿觉醒。

在学习完《装在套子里的人》后,可以顺势布置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集》,进行整本书阅读的任务群设计。比如:读罢全书,契诃夫其他作品中有没有和别利科夫一样的“套中人”,请按篇目梳理并概括“套中人”形象特点;解读契诃夫小说里的“小人物”形象;分析契诃夫短篇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和简洁的艺术风格……以单篇阅读带动整本书阅读,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对重要的作家作品的认识从片面、肤浅逐渐走向全面、深刻,学生的阅读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得到丰富滋养。

3.构建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的联合模式

单篇阅读除了在纵向上可以与整本书阅读对接,也可以在横向上与同类作品阅读、异类作品阅读、跨媒介阅读等群文阅读相勾连。

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欧亨利短篇小说集》和《莫泊桑短篇小说》,感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现实主义风格,引导学生进行短篇小说中的“小人物”分析;甚至可以让学生绘制外国小说学习图谱,了解外国小说的特点,以进行中西方小说的比较阅读……以《胭脂扣》为例,可以为学生选编现当代优秀短篇小说进行专题阅读,感受现代作家的创作流变;也可以围绕小说体现的女性生存困境,谈谈现当代小说中典型的女性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群文阅读绝对不是将毫无关联的选文随意组合,简单堆砌无法体现群文阅读的真正价值,必须是将有关联的文本在一定的编集原则统摄之下加以组织的文本阅读,才能在群文阅读中实现变一个为一类,变单一为多元的目的。

单篇阅读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集中,可以将一些阅读感受和分析技巧分享并传授给学生,授人以渔。但也许老师颇为欣赏的单篇作品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那么整本书阅读和群文阅读也许能给学生发现“新大陆”的欣喜,达到提供更多选择以满足更多需求的效果。

4.实现活动中个性发展与全员参与的平衡

任务群背景之下的学习,更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参与性。不可否认,学有所长、学有所得的学生在活动体验、交流中,通过一次次锻炼和打磨,必然在能力素养上得到长足进步。可是“一枝独秀不是景,万紫千红才是春”,确保学生全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获得、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情境任务之初,就尽可能兼顾不同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关注所有学生的参与情况,让更多的学生在语文的活动中寻找到学科学习的乐趣和自信。

总之,强调整本书阅读和群文阅读,不过是对当前缺失的学生阅读能力的唤起,是更高层级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要努力构建的素养大厦,单篇阅读恰是这座大厦建成的必要基石,是经典得已内化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还是群文阅读,在强调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当下,唯有改变学习过程才能提升素养。情境也好,任务也罢,不能为情境而情境,也不可为任务而任务。从学生出发,从语文学科出发,杜绝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才能发挥任务群教学的真正价值,让学生受益。

猜你喜欢
里科夫整本书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语》整本书阅读
难以挣脱的精神套子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