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20-01-07 18:17王波胥锦桦石保旭王新超王延秀
中国茶叶 2020年7期
关键词:黄茶旺苍县茶园

王波,胥锦桦,石保旭,王新超,王延秀

1.甘肃农业大学,730070;2.旺苍县农业农村局,628200;3.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

旺苍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土壤富硒富锌富锶,是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名茶之乡。近年来,旺苍坚持“目标导向、三园联动、精深加工、主体带动、融合发展、品牌营销、机制保障”发展思路,全力推进米仓山茶全链条百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一、茶产业发展概况

1.茶叶基地情况

旺苍县按照“突破性发展黄茶(黄化茶树品种“中黄1号”),巩固提升绿茶,优先发展有机茶,全面开发夏秋茶”的总体思路,实行“南黄北绿全域茶(旺苍县南部地区发展黄茶,北部地区发展绿茶)”的发展布局,大力推进全县茶叶基地建设。截至2019年底,全县茶园面积达1.43万hm2,其中黄茶0.14万hm2,认证国家茶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0.66万hm2,建成万亩茶叶现代农业园区8个[1]。

2.茶叶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加工情况

旺苍县培育各级茶叶龙头企业21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即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规模以上加工企业3家,形成年加工干茶8 000 t的生产能力。产品以绿茶为主(约占全部产能的80%),涵盖绿茶(广元黄茶)、红茶、花茶等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基本形成以广元黄茶为代表的高档茶、以春茶为代表中高档茶、以夏秋茶为代表的大宗茶的产品格局。按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县销售额200万元以上加工规模企业加工干茶4 900 t。

同时,全县培育了以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模式的加工点155个,其中,旺苍县专业合作社95个(国家级示范社2个)、家庭农场60个(省级示范场6个)。

3.茶叶品牌情况

旺苍县通过组织茶叶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四川国际茶叶博览会、西博会、农博会和举办“米仓山茶”推介会、米仓山采茶节等茶叶展示展销活动,多渠道宣传推介米仓山茶,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宣传品牌、推介产品,并拿出专项资金给予参展企业一定补助。

目前,全县有驰名商标1个(米仓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米仓山茶、广元黄茶、广元纯黄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米仓山茶)。2019年米仓山茶成功入选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单63位,“米仓山茶”品牌评估价值45.11亿元,区域公用品牌、核心企业品牌、标志性产品等三级品牌体系正在构建中。其中“米仓山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功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先后获得“中茶杯”一等奖、四川十大名茶、四川名牌产品等多项殊荣[2],与峨眉山茶、蒙顶山茶和宜宾早茶并称“三山一早”。“广元黄茶”荣获第十届国际茗茶评比金奖、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全国首批质量安全可追溯产品。

4.茶叶科技支撑情况

旺苍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协议,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紧密合作[3],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突出了新成果转化、新品种推广和新技术运用。

(1)引进了茶树新品种

先后引进适于旺苍县发展的中黄1号、龙井43、龙井长叶、福选9号等优良品种15个。通过无性系良种推广,提高了茶园单产。

(2)创新使用生产管理新机制

制定并完善四川区域性茶叶地方标准6个。集成茶园树冠培育、绿色防控、机采机制、有机生产等技术,大力推动茶叶标准化生产、茶叶机采机制。种植无性系良种茶树、茶园管理规范,采用机剪机修,茶园每667 m2产鲜叶超过5 000 kg,是普通茶园产量的3倍以上。

(3)研发了产品新工艺

引进推广名优茶中高档生产线31条,建成国内领先的无菌茶叶包装车间,大力推广茶叶自动化、清洁化加工技术,研发扁平形绿茶、耐泡性黄茶等制作工艺,开发绿茶、红茶系列产品30余种,研发茶糕点、茶饮料、茶套餐等新产品10余种。

(4)创新使用管护新技术

罗恬拿着信纸,指尖不住地颤抖。她不知道自己费尽周折,担惊受怕换来的竟是这样的结局。可她分明看见杜朗站在楼梯下的阴影里,对她轻轻地挥手……

全县茶叶重点乡镇和主要茶叶园区应用网络信息平台,完善了园区生产、专家咨询、产品追溯“三大可视系统”,实现茶叶基地网络化、可视化和精准化管理,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面达100%。

二、茶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茶叶产量、产值、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等角度分析,旺苍县茶叶产业商品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尚未充分挖掘,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距省内外茶叶产业强县有较大差距。

1.茶叶种植规模偏小

按照四川省农业农村厅2017年统计数据,广元市茶园面积2.52万hm2,位列全省第5,仅占全省的7.08%,与宜宾市(7.78万hm2)、乐山市(7.24万hm2)、雅安市(5.46万hm2)等全省“三山一早”茶叶主产市差距很大。全县茶叶基地绝大部分在海拔600~1 000 m的中高山区域,茶园分散、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水平低,有近50%的茶园属于低产低效老龄茶园,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前期投入大,见效时间长。

2.茶叶产量低

(1)全县茶叶总产量低

2017年,全省干茶产量27.78万t,广元市干茶产量1.02万t,仅占全省产量的3.68%,位列全省第9。

(2)茶园单产低

茶树管护要求高、劳动力成本较大,见效慢,导致很多茶农不见茶芽不施肥,前期减少农资、人力投入,茶园长势差,产量不高,效益不佳。旺苍县茶园平均每667 m2产干茶35.8 kg,与全国的57.6 kg和全省的51.9 kg差距较大。

(3)普通农户茶园产量普遍低于企业基地茶园产量

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在化龙乡的核心基地,每667 m2产鲜叶250 kg以上,产值可达2万元,而普通茶农的茶园每667 m2平均产鲜叶仅约50 kg,产值平均2000元左右。

(4)夏秋茶利用率低

夏秋茶占茶叶产量的60%~70%,因价格低廉,利润少,加之市场拓展不力,很多加工企业加工夏秋茶积极性不高,企业不收购,茶农在春茶结束后也不再采摘夏秋茶。

3.茶叶加工水平低

旺苍县茶叶加工企业小、散、弱、乱,实力非常有限,茶叶开发能力低,品种单一,加工工艺水平低,产品市场覆盖面窄,产品附加值低。全县茶叶企业39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6家,全县茶叶加工自动化、精制化程度低,精制茶加工量仅占全省的1.5%(全省11.7万t),产能利用率低,茶叶资源弃采多、浪费多。企业各自执行的茶叶生产标准不统一,不同批次间的茶叶质量不稳定。

4.茶叶品牌建设不到位

全县茶叶品牌多、影响力小,公用品牌影响力不大,企业品牌市场开拓力度不够。旺苍县米仓山茶虽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但其市场开拓与促销力度还不够,缺少专业营销管理人员,品牌宣传投入较少,推介力度不大,形式单一。“米仓山茶”和“广元黄茶”等品牌,知名度在省内远不如“竹叶青”“峨眉雪芽”“川红”“蒙顶山茶”等品牌,在国内比起“西湖龙井”“铁观音”“普洱茶”等品牌差距更大。

5.茶叶科技人才难以保障

旺苍县茶叶专业人才十分匮乏,仅有1名专业技能大师、1名推广研究员、5名高级评茶师、2名研究生。人才双向流通藩篱尚未打破,现有人才大多集聚在事业单位和高校,从事行政工作,受现有政策限制,很难直接为企业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才未尽其用”和“有需无处求”的双输局面。

三、茶产业发展建议

1.稳步推进茶叶基地建设

旺苍县在“三山一早”茶叶主产市中茶叶投产面积、总产量、单产均最小,要实现弯道赶超,不能单纯地拼规模,必须立足旺苍良好的空气、水源、土壤、生态基础,走有旺苍特色的绿色有机发展道路。要把茶叶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建立从基地到市场全产业链安全生产体系,稳步提升基地面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建设质量溯源体系,建立生态基地,实现生态立茶。

2.大力推进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建立茶苗良种繁育基地,开展自繁自育,选育旺苍茶叶优良品种,建设区域茶树无性系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采用“地企联建”的方式,建设高技术含量的种苗示范基地1个,运用工厂化快繁、物联网技术等国内先进的茶苗培育快繁技术,打造高端茶种苗供应基地,实现茶苗供应本地化。

3.提高夏秋茶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坚持市场导向,实现从注重春茶开发向注重春、夏、秋茶均衡开发转变,从注重单芽茶利用向注重单芽与一芽多叶综合利用转变,从注重发展名优高端茶向发展高中低端产品茶并重转变,从注重发展初制茶向发展深加工茶产品并重转变,短期内可以实现单产增加1倍以上。以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茶叶生产企业着力拓展产品领域、延长产业链,系统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化妆品、茶日用品等衍生产品,不断满足市场多元需求。

4.全流程提升生产技术

推广茶叶绿色有机生产技术,坚持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全覆盖绿色防控技术,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生态有机茶园建设。促进小作坊茶叶生产技术和装备升级换代,实现茶叶初制全程机械化、清洁化。建立全流程质量精准化管理体系,推广全程监控、可追溯的精细化生产管理模式,在加工过程中推行全自动、智能化的全程不落地生产模式,对现有设备生产效率、生产能耗和可监控性进行技术升级,强化茶叶加工生产的综合信息服务,提高生产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推进茶叶合作社、企业全部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5.改造提升现有加工水平

实施茶叶精制水平提升行动,支持龙头企业新建、扩建、改造生产线,引进或提升茶叶提香、外观整形、去杂拣梗技术与设备,实施生产工艺和设备集成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水平,实现茶叶生产清洁化、智能化、标准化、优质化。

改造提升一批中小型初制加工厂和小作坊,加大新技术推广、厂房改建、设备更新力度,促进小作坊茶叶生产技术和装备升级换代。在茶叶集中优势产区按200 hm2建1个的原则布局一批机械化、清洁化、标准化、优质化的茶叶初制加工厂。根据茶叶加工产能,适当建设茶叶保鲜冷库。提升茶叶包装水平,研究制定茶叶分级标准,推进分级包装,减少散装和贴牌等低附加值产品销售,根据消费群体、消费区域文化等提升茶叶包装档次,推广溯源包装,加大茶叶包装增值空间。

6.强化品牌建设,实现品牌强茶

采取政府先期主导、逐步推向市场、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相结合的方式,迅速做大广元市茶叶区域公用品牌。集中整合米仓山区域公用品牌,强化米仓山茶区域品牌核心竞争力,全力做大旺苍茶叶公用品牌,做大企业品牌,做优产品品牌,引导企业组建茶叶产销联合体,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共同开发统一品牌系列产品,统筹推进米仓山茶区域公用品牌的营销推广,全面形成“区域公用品牌、核心企业品牌、标志性产品”的品牌体系,强化米仓山茶区域品牌核心竞争力。重点打造企业品牌2个,培育以广元黄茶和米仓山雀舌、子竹为核心的产品品牌8个。

7.提升科研水平

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合作,组建广元市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茶产品研究室,开展茶叶生产技术攻关,筹建1个院士工作站或博士后工作站,引进高端人才,推进产教结合和普职融合,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职业茶农培育,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和高、中、初人才全链服务体系。

强化本土人才培养,引进充实一批茶学人才,选派本土人才到省内外考察、学习,参加茶叶技能培训。邀请省内外专家到茶叶企业加工车间进行现场指导培训,举办茶叶加工技术、茶叶审评技能培训班,对基层技术人员开展全员轮训。

加强茶叶加工、营销、茶艺、审评等技能型人才培养,组织开展茶叶职业技能大赛,壮大技能型人才队伍。全县培养茶叶种植、加工、营销、评茶实用人才200人以上。

猜你喜欢
黄茶旺苍县茶园
黄茶一盏脾胃舒
旺苍县农业气候资源及气象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茶园飘香
岳阳黄茶闷黄机械化研究与探讨
周宁生态茶园
旺苍县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东西部协作助力旺苍县农业产业脱贫
缙云黄茶产业发展现状与提升思路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