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融入

2020-01-08 15:33李梅霞
科学咨询 2020年7期
关键词:立德育人德育

李梅霞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第二小学 甘肃甘南 747000)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引导者[1],应当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从各个角度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在小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一、班主任应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管理观念

班主任应当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为其独立发展提供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年龄较小,但也有自己独立的权利[2]。班主任应当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与支持,在班级管理中充分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权益。

例如,在进行班干部选举时,班主任应摒弃原有的传统思想,不能把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选条件。学生的成绩只是一个参照条件,班主任还要对学生的生活能力、管理能力及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审,重点考虑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小学班主任应当采用公开、公正、民主的唱票形式开展班干部选举活动。再如,班主任应当召开一次有关“学生权益”的班会,为小学生列举有关自身权益保护的实例,通过师生共同探讨,让他们了解自身的权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培育立德树人管理观念时,班主任应当懂得立德树人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而且能够充分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帮助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班级行为管理制度应将小学生身心共同发展作为主要的德育教育目标,对小学生进行强制性的约束化管理。摒弃班主任教师的传统思想观念和传统管理制度,能给小学生带来更多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爱。

例如,班主任在平时的品德管理中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只注重成绩,而应当注重班级多元化活动的开展,在小学丰富的班级活动中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班级的多元性。这种班主任对小学生的人文关怀能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管理中接受到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小学少先队员活动、小型夏令营、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实现积极、主动的自我道德管理。班主任应根据管理班级的现状适当调整班级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德育理念,在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重视德育班级活动,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培养立德树人教育观念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应当充分重视对小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保证小学生能够真正消化这些德育内容,并转化为自己内心的德育修养。班主任在带领学生开展德育方面的班级活动时,应当注重在培养立德树人理念的同时将班级活动作为育人活动开展的主要途径。正是因为小学班级活动的开展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进入学生内心的重要途径,小学班主任应当格外重视激发学生参与育人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在实际德育班级活动中,小学班主任应当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育人的班级活动中。比如,在少先队活动中,班主任就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观念,增强爱国热情,提高道德修养。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小学班主任要和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将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去,继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受到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熏陶,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共同进步,提高教师的管理和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立德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