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女性肖像文化研究

2020-01-09 01:41岳久媛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想文化

岳久媛

(河北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晚明之前,中国女性肖像只是作为织布图、捣练图、出游图等女子群像中的一部分存在,而到明末清初,女性形象开始明朗,女性画像从女子群像中独立出来。在我国古代,绘画一直都受制于传统的封建礼教,晚明之前,女性只能存在于未指名道姓的仕女群像中[1]11;明清之前,一直都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么一直被封建礼教压制的中国女性究竟为何在晚明时期开始解放,代表女性解放的个人画像又如何能在这一时期成为新潮流?都是值得探究和解答的课题。

一、女性写真成为新趋势

早在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以女性为主体的画作,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2]36。但这两幅画并不是单纯地描绘女性的姿态。发展至唐代,关于女性的画像逐渐增多,但多数出现在群像之中,如《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到了宋代,就很少看见有专门描绘女性形象的绘画作品,宋代受理学和人文画思想的影响,写实的人物画受到写意的文化画排挤,已经退出了绘画的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山水画和花鸟画。这种情况到晚明时期有所改善,并出现了丁云鹏、吴彬、陈洪绶、崔子忠、曾鲸、谢彬等人物肖像画家,其中有部分画家开始画女性画像[3]218。

图写真容,方称 “写真”。晚明至清朝女性写真风气极盛,据袁枚《随园诗话》记载:“古无小照,起于汉武梁祠画古贤烈女之像。而今则凡夫俗子,而今则庸夫俗子皆有……” 可见,女子写真是这个时代的新潮流,无论是历史名媛、闺阁小姐,还有青楼名妓,皆作写真以自娱。明初吴伟擅画女图,就曾为当时的名妓武陵春绘制了一幅画像,即《武陵春图》,画面中武陵春坐于右侧,身后是放着笔墨纸砚的桌子,一派文艺气息,全然没有妓女轻浮的样子;文征明的《湘君相夫人图》将湘夫人描绘得十分淡雅;清代周序绘《董小宛像》、清代张溥东绘《顾横波夫人像》以及钱牧斋绘《柳如是像》,都是以个像的形式呈现女子的容姿。同时,女性画家也成为女性写真的主要生产者,如金礼嬴绘制《顾横波夫人小影》,管筠绘《柳如是小像》,席佩兰为友人屈宛仙绘制的《屈宛仙像》以及名妓薛素素的自画像《吹箫仕女图》。女性写真的出现,实现了女性图像从以教化为目到单纯呈现女性美的转变。

二、女像风潮的社会因素

(一)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环境

艺术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的开明和经济的繁荣。从政治文化角度来说,从明代后期开始,皇帝统治疲软,朝臣忙于党争,尽管当时等级制度严明,但由于政治环境松散,在晚明时期的民间社会,僭越现象时常发生。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中就记载了臣子服饰的僭越之事,陆粲的《庚巳编·客座赘语》中也记载了臣子建筑装潢的僭越。这说明,晚明是一个丧失秩序的时代,传统封建社会下的价值观随着政治秩序的松懈逐步瓦解,而传统价值观的瓦解给女性冲破传统封建道德礼教束缚带来了生机。

出版行业的兴起成为晚明经济繁荣的又一标志,出现了消费形态、商业赞助、出版热潮、图像文化、女性意识等许多新颖且富有现代意蕴的议题[1]43。从明代中叶开始,刻版印刷业开始突飞猛进,印刷厂规模随着需求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且印刷种类日益繁多,这时的版画图像成为潮流,不同书籍中都带有插画,书坊刻书都会在书名前冠以绘像、全像、图像,这样的宣传手段对顾客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一时期许多知名画家也开始参与绘制插图,如唐伯虎为《西厢记》做插图,仇英为《列女传》作画,陈洪绶、郑千里等人都对这项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得女性肖像文化不断发展。

(二)思想的解放与女性意识的觉醒

从人文思想角度而言,明代初期受程朱理学的束缚,将“拘泥、僵化、教条” 放大到极点,当时的思想沉闷僵化,科举全靠死记硬背。人人都以孔子、朱子的思想为中心,封闭又不自由。孔、朱的思想被人供上神坛,顶礼膜拜,不敢批判也不敢质疑,思想界如一潭死水[4]。敢于打破这潭死水的是陈献章,其在当时提出了“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观点,强调敢于怀疑圣贤经典才会有进步,王阳明继承并发扬了这种观点。王阳明的“良知心学” 理论体系逐步代替了宋代的“程朱理学”,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 的观念逐渐退出了文人的思想领域,在理学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良知心学” 成为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转折点[5]。该思想提倡“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矣,而又亲切简易”[6],提倡追求真情。

发达的印刷业为解放思想提供了传播途径。明初时期对女性教化的重视以及女教书籍的大力推广,使广大女性有机会接受教育,不少家庭开始鼓励女性多读书认字,这使得明代的女性文化水平相较于历代都更高,阅读成为明代女性的日常消遣。明代的印刷业兴盛于万历年间,《燕闲清赏笺》《唐诗画谱》等文化消费书大量出现,特别是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的兴起,使人们有了和命运对抗的念头。例如,系列小说“三言”“二拍” 包含了不同题材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百姓的生活和情感,用于劝诫世人并批判当时的封建制度。“三言”“二拍”包含了三类女性角色:一是敢于挑战封建思想,勇敢追求爱情的女性角色;二是突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追求女性权利的女性角色;三是行侠仗义的女性形象[7]。通过阅读此类小说,女性逐渐被新思想所感染,冲破三从四德的束缚,实现女性意识觉醒。

结语

明清大量出现的女性肖像,不仅代表着人物画重新回归,还代表着这一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从原始的母系社会到传统的男尊女卑,再到如今的男女平等,男女之间的地位关系一直在不断变化。啜大鹏在《女性学》中提到,女性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明代之前的女性一直作为男性的附庸,顶着封建礼教这样沉重的帽子,艰难前进,给历史上的优秀女性带来桎梏,迫使她们放弃自我,剥夺了女性文化创造的权利。如今看来,女性文化仍是小众文化,现代女性虽然已经没有三从四德的封建观念,但是在文化层面仍畏首畏尾。如今的女性更应该实现文化自觉和自我价值。

猜你喜欢
思想文化
文化与人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