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拓展课程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之坚持性与耐挫力现状的调查报告

2020-01-09 09:17天津市新华中学宋宝玉柴海晶
天津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后测挫折维度

■天津市新华中学 宋宝玉 柴海晶 王 丽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作为体育教师,要积极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不单要教授学生运动技能,同时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心理品质等诸方面的发展。要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其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开展调查的目的

中学阶段是人生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发展阶段,是一个人由依赖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过渡期,是身体和心理迅速成长、发展并行并存的时期。目前中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特别是一些孩子俨然就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宰,心理脆弱,经受不住风雨的磨练。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高,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水平越来越高,导致青少年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并由此发生耐挫力差、退缩、焦虑、抑郁等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章“战略主题”中指出:“坚持全面发展”“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2013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其中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内容。

二、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天津市XX 学校七、八年级学生,得到有效问卷141份。

(二)问卷内容

本调查采用的是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郑希升编制的《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本量表采用4点计分,分别从耐挫能力、个性分量表两个方面来描述学生的心理素质。

本课题意图了解学生在素质拓展课程前后的坚持性与耐挫力的情况及变化,分别体现在量表中的耐挫能力、应对挫折能力、合作能力和意志各维度。为了检验问卷的有效性,前测采用了原问卷的全部内容,结果显示问卷信度良好,后测只重点测量所需的四个维度。

(三)研究方法

问卷数据采用SPSS16.0 进行录入,采用描述性统计、配对样本T检验等进行统计分。

三、调查结果

(一)学生合作能力调查结果

本调查对XX学校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调查,前后测显现出来的调查结果如下:在课程开展之前,有80.4%的学生在合作维度上的水平为一般及以上,19.6%的学生水平较差;课程开展之后,有92.9%的学生在合作维度上的水平为一般及以上,仅有7.1%的学生水平较差,显现出前后的变化。

为了更加有力地说明前后测的变化是否显著,对合作维度均分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结果显示t=11.326,p=0.000<0.001,表明前后测存在显著差异,后测水平显著高于前测水平,说明经过素质拓展课程后,学生的合作能力有所提高。

(二)学生应对挫折能力调查结果

在课程开展之前,有89.6%的学生在应对挫折维度上的水平为一般及以上,10.4%的学生水平较差;课程开展之后,有97.2%的学生在应对挫折维度上的水平为一般及以上,仅有2.8%的学生水平较差,显现出前后的变化。

为了更加有力地说明前后测的变化是否显著,对应对挫折维度均分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后测水平显著高于前测水平,说明经过素质拓展课程后,学生的应对挫折能力有所提高。

(三)学生耐挫能力调查结果

在课程开展之前,有88.1%的学生在耐挫维度上的水平为一般及以上,11.9%的学生水平较差;课程开展之后,有98.6%的学生在耐挫维度上的水平为一般及以上,仅有1.4%的学生水平较差,显现出前后的变化。

为了更加有力地说明前后测的变化是否显著,对耐挫维度均分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后测水平显著高于前测水平,说明经过素质拓展课程后,学生的耐挫能力有所提高。

(四)学生意志力调查结果

在课程开展之前,有90.9%的学生在意志力维度上的水平为一般及以上,9.1%的学生水平较差;课程开展之后,有97.9%的学生在意志力维度上的水平为一般及以上,仅有2.1%的学生水平较差,显现出前后的变化。

为了更加有力地说明前后测的变化是否显著,对应对挫折维度均分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后测水平显著高于前测水平,说明经过素质拓展课程后,学生的应对挫折能力有所提高。

(五)学生身体素质检验结果

前面已经就素质拓展课程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素质拓展课程的开展是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影响,选择了4 项相对于学生练习比较困难的项目进行检验:300米、600米、800米、跳绳。

结果显示,4项测验的后测水平皆显著好于前测水平。300 米后测成绩平均提高4.9 秒,600 米后测成绩平均提高4.08 秒,800 米后测成绩平均提高16.10秒,跳绳后测成绩平均增加22.64个。

四、分析与讨论

(一)素质拓展课程在提升人格、磨练意志、增强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核心素养方面有特殊功效

在现代社会,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多数中学生,都是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足,团队意识淡漠,再加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素质拓展课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体育课的内容,拓展体育课的实践和空间,而且对学生增强体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顽强的意志,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社会参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以上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人才的综合素养。

(二)素质拓展课程能够在完成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发挥其针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素质拓展课程的目的和体育教学目标相一致。拓展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超越自我,熔炼团队,提升个人或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的目的。体育教学目标核心素养之一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拓展训练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个目标上与体育教学是一致的,而且拓展训练中所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所以两者从根本目的上来说是一致的。

最初开设素质拓展课程时教师们比较担心,顾虑素质拓展课程虽然对改善学生心理素质有帮助,但对身体素质提高没有太大的帮助,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身体发展与心理健康双丰收。

(三)建议

1.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巧妙地设置一些情景,使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有机结合。用拓展训练内容、手段,改进当前体育教学单一、枯燥的组织形式,使体育课更加生动、有魅力。

2.在教学中将素质拓展课程与现有的体育课程交叉渗透进行推广,以达到体育带给人类健康的完整性。

3.素质拓展课程对学生来说是一项新生事物,许多事情还在摸索阶段,需要尽快调查、研究,真正做到科研与实践同步。

猜你喜欢
后测挫折维度
挫折使我更坚强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基于前后测的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光的维度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