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2020-01-10 06:43郑玲崔世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6期
关键词:虹膜瞳孔角膜

郑玲 崔世超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是常见的代谢性异常慢性疾病,在患者发病后可能诱发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为常见眼睛并发症[1-3]。虹膜睫状体炎是眼科门诊的常见病,糖尿病伴发的虹膜睫状体炎多属于前部葡萄膜炎,常见单侧发病,具有病因不易查明、诊断明确、治疗有效的特点,瞳孔的后粘连与病程长短相关,前房可见炎性细胞,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因病情进展快、治疗困难等特点,患者视力会出现急剧下降,甚至会失明[4-6]。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 年6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26 例2 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 年6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26 例2 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12 例,男14 例;年龄31~75 岁,平均年龄52.5 岁;病程1~7 d。10 例患者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后,经检查确诊为糖尿病。16 例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病程2~8 年,平均病程6.5 年。26 例患者排除了风湿、结核、类风湿及白血病等全身性疾病。均经详细询问病史、化验等,空腹血糖12.8~26.8 mmol/L,平均空腹血糖18.5 mmol/L,尿糖(++~+++),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 例,高脂血症7 例,10 例有高血压史,尿蛋白阳性4 例。眼部情况:其中右眼受累16 例,左眼受累10 例。

1.2 诊断依据

1.2.1 病史 患者符合WHO 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2.2 临床表现 ①患者由于虹膜色素上皮层水肿及变性,造成出现囊状间隙或虹膜局限性囊状隆起;②在虹膜表面出现粗细不等、疏密相间的新生血管,导致虹膜呈现红色;③色素细胞肿胀造成虹膜色素游离、脱失;④虹膜睫状体炎性反应反复发作;⑤患者出现瞳孔畸形,由于瞳孔括约肌和开大肌所支配的神经受损造成瞳孔呈梨形;⑥可单眼,多为双眼[7-9]。

1.2.3 辅助检查 ①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高于正常值;②荧光血管造影、裂隙灯检查显示虹膜血管病变。虹膜血管病变分为4 级:1 级:瞳孔周围血管扩张伴有渗透;2 级:房角耨生血管呈树枝状;3 级:瞳孔周围及前房的新生血管呈花环状;4 级;新生血管覆盖全部虹膜,虹膜呈绯红色。

1.3 治疗方法 患者经常规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应用地塞米松注射液(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568,规格:5 mg/ml) 球旁注射,1 次/d;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2 次/d、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3 次/d、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每2 小时滴眼,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离子透入,2 次/d。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疗效判定标准[10-12]: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视力恢复正常或恢复至发病前视力,角膜后沉淀物(-),房内(-);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视力提高>2 行,存在房闪和角膜后沉淀物,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变或症状加重。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2 结果

药物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1~3 周内痊愈,其中痊愈22 例(84.62%),好转4 例(15.38%),无效0 例(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出院后2 例(7.69%)出现轻微虹膜后粘连残留,3 例(11.54%)患者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复发。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全身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糖尿病患者并发虹膜睫状体炎,若发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则会致盲且不可逆,眼科医生忽略全身性检查,仅仅只是对眼前段疾病进行诊断,糖尿病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是因高血糖代谢紊乱进而改变微循环,促使诊断中老年虹膜睫状体炎时需要对血糖进行有效检查,高血糖代谢紊乱,虹膜长期位于缺氧情况,睫状血管表现出不同受损程度导致血流缓慢、形成血栓、血管阻塞[13-15],应引起高度重视,尽早给予积极、合理治疗。

糖尿病并发虹膜睫状体炎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临床特点:①血糖高,病情随血糖控制的好坏而变化;②病情重,起病急,单治眼病效果不佳;③老年患者多见;④及时治疗预后好,易反复发作;⑤糖皮质激素禁忌全身使用。

糖尿病并发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具有发病急、症状明显、体征比较重,房水渗出比较多、患者容易出现角膜水肿、导致瞳孔粘连的特征。角膜水肿是由于炎症阻碍角膜内皮细胞的生长,导致角膜出现大泡或者小泡,损坏角膜发生的水化作用,引起水代谢情况失衡。房水渗出是由于炎症导致膜睫状体通透性增加,血管剧烈扩张,房水内蛋白以及各种细胞过度增多引起的。瞳孔缘肿胀的虹膜、各种纤维细胞以及前房内的各种炎症细胞、蛋白质液体等渗出表面,导致虹膜与晶状体前表面组织进行粘连,引起瞳孔粘连。畏光是由于虹膜组织出现水肿、渗出物的毒性刺激、细胞浸润,引起对光反应较慢或慢慢消失,使瞳孔迅速缩小[16-18]。

由于糖尿病并发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发病急,炎症反应比较剧烈,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比较快速有效的治疗办法,患者最好不要在全身都使用糖皮质激素。主要原因是糖皮质激素会对身体内蛋白质细胞、葡萄糖及脂肪细胞的新陈代谢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利于保持蛋白质细胞的活性,甚至阻碍蛋白质的合成,加速蛋白质的降解,而对葡萄糖的影响是抑制葡萄糖转化而导致血糖量增加;对脂肪细胞时也会阻碍脂肪的代谢,导致糖原异生转化[19-21]。

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才能做到临床早预防、早治疗。通过人工散瞳可以减轻睫状肌对睫状血管的抑制,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及时进行散瞳措施,减少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痉挛,使炎症更快减轻,同时也可以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和促进眼部细胞生长。

综上所述,2 型糖尿病患者全身抵抗力下降,患者并发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时局部症状、体征重、发病急,经积极控制血糖及局部综合治疗后效果理想。2 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尽早给予积极、合理治疗,在经相应治疗干预之后可以获得良好预后。

猜你喜欢
虹膜瞳孔角膜
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引起的近视漂移1例
双眼虹膜劈裂症一例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基于轮廓匹配和多项式拟合的虹膜分割算法
变形的角膜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技术的车辆启动系统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
瞳孔
超薄角膜瓣与普通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对比研究
瞳孔大,决策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