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抗日根据地在山东敌后抗战中的历史地位述论

2020-01-15 21:54孙树芳杨朝辉董小沙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清河支队我军

孙树芳,杨朝辉,董小沙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基础科学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清河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鲁北地区党组织在中共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通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山东敌后抗战过程中,清河区的抗日武装同人民群众浴血苦战,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有力地牵制了敌人,并建立了自己的抗日民主政权,为夺取山东战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在山东敌后抗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一、清河抗日根据地是由地方党组织独立创建的坚持敌后抗战的平原根据地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按照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实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方针”[1]的指示,坚决响应北方局发出的“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2]的号召,制定了分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战略决策,把山东划分为东西南北中十个地区,准备组建十个军或支队,以应付时局的变化。在清河地区,山东省委先后派遣从济南等地刚刚释放出狱的党员姚仲明、赵明新、金明、张文韬等人,以及从延安来的红军干部廖容标、韩明柱等人,秘密奔赴长山、广饶、益都、寿光、博兴、临淄、桓台等地,着手重建党组织,准备趁日军尚未深入山东腹地,发动抗日武装暴动,建立根据地,以造成对敌有利态势。

(一)抗日烽火在小清河流域终成燎原之势,这些起义组建的武装,成了坚持清河平原游击战争的基础力量

清河区党组织根据山东省委分区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选择在入侵日军尚未站稳脚跟、国民党军队丧师失地和国民党地方官员大溃逃之机,既避免了在强敌进攻面前举行起义遭到失败的局面,又使暴动具有了合法性,起义武装容易得到生存,有利于后来的发展。这样,从1937年7月到1938年4月,广阔的清河平原到处都燃起了抗日的烽火,这些起义组建的武装,成了坚持清河平原游击战争的基础力量。

1937年10月,鹿省三任工委书记的中共鲁东工委成立,陆续恢复和整顿了清河流域十余县的党组织,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在中共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下,1937年12月26日,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与坚决主张抗日的长山中学校长马耀南一起,领导和组织长山中学的进步师生,长山、桓台两县的“民先”队员和进步青年,联合发动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起义武装被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1937年12月29日,中共鲁东工委和中共寿光县委在寿光牛头镇举行了暴动,组建了八路军鲁东游击第八支队,正、副指挥为马保三、韩明柱。次年1月27日,中共鲁东工委领导发动了潍县蔡家栏子武装起义,成立了由王培汉任支队长、鹿省三担任政委的八路军鲁东游击第七支队。鲁东工委和昌邑县委还在昌邑北发动了起义,队伍被编为第七支队的两个支队。为了便于统一指挥和军事行动,中共鲁东工委将八支队、七支队合并,成立了由马保三任指挥、鹿省三任政委、韩明柱任副政委的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并东进胶东地区。中共地方党组织在临淄县也组织了一支临淄县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不久又改编为临淄县游击第3大队。1938年4月,临朐县的中共党组织团结进步爱国青年,以“互济会”的名义建立了一支100多人的抗日武装,又与中共益都县委领导的起义队伍胜利会师,在益都东朱鹿村成立了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10支队。同年5月,10支队与3大队合并为新的3大队,到6月,3大队由原来的2个中队发展到12个中队,人数达到1 500多人。这些武装起义后组建的武装,成了后来坚持清河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部队。

(二)中共清河特委统一抗日武装部队番号,开展组织整顿

1938年5月,山东省委致电中共中央,要求中央派干部到山东工作。不久,郭洪涛一行约50余人从延安来鲁,组成了以郭洪涛为书记的新的山东省委。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调查研究,郭洪涛发现山东各地抗日武装存在着称谓、建制不统一等杂乱现象,他向中共中央建议:“党领导的山东境区的抗日武装部队使用八路军的番号”[3]。6月6日,毛泽东、刘少奇致电郭洪涛:“山东的基本武装应组成支队,恢复使用八路军游击支队的番号”[3]。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山东省委立即着手对各地起义武装进行了初步整编。6月16日,在清河地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5军和3大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同时,山东省委决定廖容标、姚仲明率领5军的一个团南下,编入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4支队。经过一番整顿,清河区第3支队下辖第7、8、9、10团和一个特务营、一个警卫营,部队向正规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共清河特委在对起义部队进行整编的同时,还立即着手加强部队的思想、组织与纪律建设,由于各起义队伍大多数是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农民,部队中存在着浓厚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要担负起民族抗战的重任,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对部队进行整顿十分必要。在思想整顿方面,主要是进行以抗战为中心的形势政策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在组织建设方面,按照红军的传统把支部建在连上,营设分总支,团设总支,吸收优秀战士入党,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加强纪律建设方面,以加强党的领导、严格执行纪律为主要内容的整顿。这一整顿和改编,对于加强部队的建设和适应敌我残酷斗争的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形成由山东省委直接指挥的游击兵团

1938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统一指挥山东全省的武装力量。在清河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1939年7月22日,3支队主力按照山东纵队命令准备北过黄河,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途径桓台牛王庄时被日伪军合围,司令员马耀南在指挥作战中不幸牺牲,我军遭受重大伤亡。同年8月,山东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又制造了“淄河事件”,我军奋起反击,击溃了顽军主力。在反顽战斗胜利结束之后,3支队集中在博山池上,参加山东纵队第二期整军。由于日伪顽联合向我军进攻,加之频繁的战斗,部队减员损失严重,这次整军撤销了团的建制,决定把3支队缩编为3个基干营,共计2 000余人。这时清河区的斗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顽固派趁我主力不在、根据地空虚之机,不断挑起事端、制造摩擦事件,鉴于此,遵照徐向前、朱瑞的指示,八路军山东纵队3支队迅速回师清河平原。1939年11月,部队从鲁中山区淄河流域的上庄、池上出发,越过敌人封锁严密的胶济铁路,吹响了向清水泊、小清河北进军的号角。

二、清河抗日根据地在严酷的形势下坚持敌后抗战,开创了山东敌后抗战的新局面,参加了中国战场的战略大反攻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由于战线延长,日军后方兵力空虚,日寇被迫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改为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与“清剿”,平原和交通要道是日军进攻的重点。清河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使日军如芒刺在背,必欲除之而后快。日军回师山东后,敌人纠集3 000余人,出动了汽车、骑兵,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兵分3路围攻清河区,一路从辛店、淄河向北进击,一路自张店向北围攻桓台大围子里,另一路从周村出动,向长山、邹平、章丘一带进犯。11月8日,日军趁夜袭击邹平县城,我7团1营经激战后胜利突围转移。11月29日,我8支队在长山县蒙家庄与敌遭遇。1939年2月26日,3支队在益都杨家营子一带同日军发生激战。而此时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与鲁北行辕主任何思源也趁火打劫,配合日军企图夹击我军。斗争形势的骤然变化,使得我军在胶济铁路南北有遭到日伪顽三股势力联合打击的危险,并且这一地区东西长约200余里,南北窄短,宽仅30~100余里,我军活动的地域十分有限,有的地方是“一枪能打透的根据地。”[4]在此严峻形势下,景晓村向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提出建议,认为3支队在胶济路南的部队,应立即返回路北,会合路北部队和特委机关,趁青纱帐起来之机,集中主要力量,发动广大群众,首先开辟和建立平原游击根据地。他的建议得到了徐向前、朱瑞的批准,这为清河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一)开辟和建立清水泊和小清河根据地是创建清河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关键步骤

1939年初,中共山东分局对山东战略区进行了调整,胶济路北划归清河区,胶济路南划分为新成立的淄博区。与此同时,清河区特委领导机关也作了调整,充实了特委机关各部门干部,进一步明确了建立清河平原根据地的任务。同年11月底,东路3支队司政机关和2营在杨国夫等指挥下,在张店东侧越过胶济路,摆脱了敌人的阻截,胜利到达寿光清水泊地区,并与景晓村带领的清河地委机关会合,向他传达了徐向前关于进军清河平原的重要指示,以及建立清水泊根据地的方针和任务;西路1营在李汝琴等率领下,前进到长山、邹平、高苑、青城一带。此前新编3大队作为先遣队,已经提前到达小清河,以接应主力部队的到来。同时,吕建东、张仲三在博山建立了办事处,以保持与鲁中区的联系和筹集军需物资。清水泊周围百里,遍布芦苇荆棘等各种植物,北面是小清河,从此地可进入广饶、博兴、垦利等地,通过渤海湾沿岸可打通与冀鲁边的联系,便于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为了增强我党我军的影响,调动广大群众抗日的积极性,清河地委和3支队在郑家埝举行了万人誓师大会,成立了以景晓村任书记的清河区军政委员会,统一负责全区党政军的工作。1940年春,我军发起了对国民党顽军张景月和李青山部队的自卫反击战,恢复了清水泊周围的大片地区,稳定了形势。2月22日,马千里指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6军分区部队渡过小清河,深入到博兴、蒲台、利津地区,3支队东西两路部队也先后渡过小清河,到达广饶、博兴北部和邹平、高苑西部地区,开始创立新区根据地。3支队在小清河北的行动使日军感到十分震惊,3月3日,它们迅速纠集利津、博兴、广饶、史家口、玉皇堂等据点的驻军500余人,我东路指挥机关和第6军分区特务连在博兴东王文村被敌包围,经过激战我军共毙伤日伪军70多人,双方战至黄昏,敌人狼狈撤退。此战是我军开辟小清河以北根据地的第一仗,大振了我军的军威,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日信心和斗志。1940年5月,国民党鲁北行辕主任何思源、国民党鲁北专员兼保安司令刘景良纠集4 000多人,组成所谓的“剿共联军”,分6路向我进犯,妄图趁我军立足未稳加以消灭,我3支队立即渡过小清河北上,在刘官庄、王浩、贺家一线,击溃了号称顽军精锐的“海军陆战队”。在小清河南,3支队基干2营和寿光独立团在王高、邢姚、尚家庄一带,打退了顽军张景月部的进攻。其他各路顽军在我军的巨大声威下,不战而退。至此,我军取得了反顽战斗的胜利,小清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完全被我军所控制。9月21日,3支队1、2营在高苑县魏家堡设伏,全歼日军永田文部酒见小队,有力地震慑了敌人,日军被迫撤出了蒲台的小营、博兴的史家口、高苑的田镇等据点。但国民党顽军刘景良、朱仲山等纠集残部,继续与我军为敌,再次进犯高苑,我军3支队被迫奋起反击,毙伤俘顽军1 000多人,粉碎了顽军的挑衅。在此期间,经过我党的政治争取和统战工作,驻守蒲台县的国民党保安9团团长王雪亭率部起义,脱离国民党阵营,改编为独立团,隶属3支队。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3支队终于开辟了小清河北根据地,打通了与清水泊、小清河南区的联系。到1940年底,清河抗日根据地面积达到了21 000多平方里,面积占全区的33%;人口为109.9万人,是全区人口的30%。我军的活动范围空前扩大了,形势也有了明显的好转,为向黄河以北发展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二)建立垦区根据地,清河抗日根据地成为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枢纽

神圣的抗战使命,要求加强部队的正规化建设,经过血与火的淬炼,人民军队越战越勇,不断发展壮大,为便于执行新的任务,1940年11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在广北的北隋、牛家庄举行改编大会,正式建立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旅,旅长许世友、副旅长杨国夫,政委刘其人。整编之后,部队大力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行集体领导。在山东纵队的统一领导下,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大练兵热潮,以此提高部队的爆破、攻坚技术,有力地促进了部队的正规化建设。随着相持阶段的到来,清河地区的抗战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激烈的斗争。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后,日寇为了把华北变成兵站基地,开始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发动了军、政、经、文(化)、特(务)五位一体的“总力战”,加紧“扫荡”和“蚕食”我清河根据地。而在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后,清河区的国民党顽固派更加肆无忌惮地与我军搞“摩擦”,向我军进攻。在此形势下,清河区党委根据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的方针,决定向黄河以北发展,建立垦区根据地。垦区位于垦利县永安镇,这里是黄河新淤积的土地,物产富饶,盛产粮、棉、大豆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可满足我军的军需供给。同时区域内部地域广大,遍布柽柳等野生植物,河流众多,地势复杂,利于我军机动作战、部队休整和作为我党政军的后方机关。1941年9月18日,3旅向利津以北、沾化以东挺进,从9月22日至10月3日,我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垦区内的顽军势力消灭干净。从1942年初到1943年7月,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垦荒地56万多亩,到1943年,耕地从25万亩增加到100多万亩,人口从8.9万人迅速增加到25万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区内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办了一些工厂,有兵工厂、被服厂、印刷厂、后方医院、教导营、子弟学校等,生产居民日用品和军需品,垦区是整个清河区经济稳定、社会安定的大后方。

垦区根据地的发展,引起了敌人的恐慌。1942年1月,日伪军2 000多人,兵分4路进犯垦区,我军采取内线和外线互相配合,使得各路敌人处处挨打,自顾不暇,只得收兵了事。6月9日,日军第6混成旅团和青岛、潍坊、惠民、益都、广饶之敌总计5 000多人,配以骑兵300人,汽车数十辆,实行长途奔袭、分进合击的战术,“扫荡”我清水泊根据地。我军执行敌进我进的战术,经过激战,最后突破敌人重围,粉碎了日军企图围歼我军指挥机关的计划。1942年8月,驻守惠民敌酋高川又纠集惠民、蒲台、滨县、利津的日伪军7 000多人,兵分两路合击垦区根据地。我军决心趁敌人合围尚未合拢,采取先发制人、各个击破的灵活战术,共毙伤日伪军5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扫荡”。10月15日,日酋幡井集结7 000多日伪军,分4路第2次“扫荡”清水泊根据地。由于对敌情判断失误和指挥错误,清东独立团被敌包围,我军发扬刺刀见红、不怕牺牲的精神,经过激烈的肉搏战,最后突出重围,但根据地被敌“蚕食”。1943年1月1日至17日,驻济南、张店、潍县、惠民的敌人1.2万人,配属汽车200辆,4架飞机,对我垦区、广北、清西根据地进行“扫荡”。11日,日伪军2 000多人进到垦区八大组一线,我主力部队和后方机关安全转移。接着,7 000多日伪军又进犯广北地区,清河军区特务营在打退一路敌人之后,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4月22日至26日,日军又纠集10 000多人,在空军和海军的配合下,从南面的小清河、北到黄河,西至蒲台、博兴公路,东到大海,对清河区进行“铁壁合围”。我军民严阵以待,根据地内实行空舍清野,内外线联合行动,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协同配合,粉碎了敌人的“扫荡”。5月,我军又发起了保卫麦收的斗争。当时战斗之频繁,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仅从6月至9月,就进行大小战斗409次,摧毁敌据点133个,共计毙伤俘敌3 100多人。同年11月18日至12月8日,我军又粉碎了敌人长达21天的“扫荡”,共对敌作战230次,毙伤敌人600多人,炸毁汽车3辆、火车1列,击伤敌机3架,摧毁和迫撤敌据点10处,受到山东省军区的通令嘉奖。

(三)清河区成了山东敌后抗战的坚强阵地

经过两年多的浴血苦战,清河区广大军民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渡过了相持阶段最为艰难的时期,保卫和巩固了根据地,使清河区成了山东敌后抗战的坚强阵地。进入1944年以后,清河区与冀鲁边区统一为渤海区,根据地面积空前扩大了,整个敌后抗日战场先后转入了局部反攻。之后,在中共渤海区党委和渤海军区的领导下,我军展开了对敌人的局部攻势作战,在1944年的夏、秋攻势作战中,取得了重大战果。渤海军区人民军队共克复日伪据点280处,解放了利津、乐陵等4座县城,消灭日伪军10 700多人,收复失地45 000平方公里。进入到1945年,渤海军区武装发起了讨伐伪军张景月的战役,在第一、第二阶段的作战中,共歼灭伪军4 300多人,拔除了侯镇、丰城等敌人的据点,控制了沿侯镇至羊角沟公路两侧大片地区。1945年8月,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到了大反攻阶段。根据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指示,渤海区的武装组成山东第四路大军,分南、北、中3路,对敌人开始全面大反攻,全部解放渤海区国土。到9月底,我军共攻克县城25座,解放人口570多万人,消灭敌人2.6万多人,除津浦、胶济铁路线上少数城镇外,全部消灭了渤海区内的日伪军,整个渤海区基本连成一片,建立了广阔、稳固的解放区,是山东根据地的一个较大的战略区。

三、清河抗日根据地在山东敌后抗战中的历史地位

(一)清河抗日根据地为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清河抗日根据地地处广袤的鲁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一马平川,村落、树木可用于隐蔽的物体、障碍物稀少,天气晴朗的话,用肉眼可望出10多里地,客观地说,此地的环境并不适于开展平原游击战争,要打败用现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敌人,困难很大,因为广阔的平原是日军汽车、坦克的天下。因此,要在平原地区坚持抗日斗争,建立根据地,首先要解决我们的生存问题,只有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敌人。清河区军民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引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1941年冬,中共昌邑县委和独立营学习冀中平原开展地道战的经验,动员军民在平地上挖掘深沟,经过一个冬天的劳作,在清东区挖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在根据地内做到了村村相通、沟沟相连,所有村口全部垒墙堵上,从抗日沟进出,各家各户的大门也封堵起来,另辟小门出入。这样,我军民行动时都位于地平线以下,敌人从远处看不见。日伪军在“扫荡”时,大大限制了日军机械化部队和骑兵的行动。我军利用这些抗日沟作战、转移行动自如,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被动挨打的局面。同时,抗日军民在有条件的村庄还挖掘地道,家家户户联通,实行人自为战、村自为战,并且把地道出口一直挖到村外的野地里,使过去无险可守的平原变成了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极大地改善了斗争环境,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创造了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建立平原根据地的成功经验。

(二)清河区广大军民为创建平原抗日根据地而战斗

抗战爆发后,中共党组织在清河地区连续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组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鲁东游击队第8支队等由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1938年4月,成立了中共清河特委,开辟了邹平、长山、桓台、临淄、章丘、淄川、博山、寿光、潍县和昌邑等地抗日游击区。从1939年春开始,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粉碎了日军对小清河南部地区的围攻,坚持了平原游击战。10月,清河特委和3支队贯彻执行徐向前关于发展清河区抗日游击战争作出的重要指示,挺进到以寿光清水泊为重心的清河平原地区,随后向小清河以北地区发展,控制直到鲁北沿海、黄河入海口的广阔地区。1940年10月,先后成立了清河区党委、清河区行政主任公署、八路军清河军区,建立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群众团体。1942年10月至1943年5月,又建立了垦区军分区、垦区地委和垦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包括近20个县委、县级工委和政权组织。由于敌人频繁的“扫荡”,加之蝗灾、水灾等灾害,根据地遇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清河区党政军民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仍然顽强地坚持对敌斗争。首先,加强对小清河南被敌“蚕食”地区斗争的领导,选派了一批得力的军事和政治工作骨干深入到小清河南,同时采取“敌进我进”的斗争策略,开辟黄河以北根据地,威胁敌之后方,对外出“扫荡”“清剿”“蚕食”的敌人予以坚决打击。其次,大力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贯彻精兵简政的政策,精简机关工作人员,着重充实战斗部队。再次,在根据地内实行减租减息,动员军民开展开荒生产。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战胜了重重困难。到1943年底,清河区及游击根据地面积达到47 800平方里、250万人,占全区总面积的49%、总人口的56%。清河区作为我党建立的平原抗日根据地,终于在敌强我弱的艰苦条件下坚持下来,并且还能够不断发展、巩固和扩大,成了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北部重要屏障。

(三)清河抗日根据地是山东敌后战场举行战略反攻的前进阵地

清河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先后历经冀鲁边区、清河区、渤海区三个阶段,地处山东抗战的最前线。作为后来渤海区前身的冀鲁边区首当其冲,它北临天津,包括今河北省东部的盐山、沧县、黄骅、东光等地,以及今山东北部的德州市和滨州市等辖区,东面紧邻渤海湾,此地是日本侵略军南下的必经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1937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太原会议决定由山东省委领导津浦路以东党的工作,中共山东省委立即组成了以于文斌为特委书记的鲁北特委,中共党组织在盐山旧县镇举行了武装暴动,将部队改编为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为了联合国民党抗日,鲁北特委决定在名义上接受国民党委任,把部队改为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31游击支队。同年12月,我军解放了盐山县城。从1938年春开始,冀鲁边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有了新的发展。从5月至9月,八路军第5支队、津浦支队,肖华率领的以115师343旅为主力的“东进纵队”挺进到乐陵,将部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挺进纵队,着手建立抗日根据地。经过与敌人的反复较量,开辟了以平原、禹城以东,惠民以西,南到沧县,北至徒骇河的冀鲁边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4月,又成立了中共冀鲁边区委,大力加强党对抗日武装斗争的领导。从1942年初开始,敌人集中大量兵力对边区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推行野蛮的杀光、抢光、烧光政策,根据地周围遍布敌人的据点、碉堡,边区的抗战进入到了最为艰难的时期,但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执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坚决贯彻人民战争的思想,通过挖地沟改地形,大力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同日伪军巧周旋,终于挺过了最为困难的时期。在冀鲁边区存在的艰难岁月里,在党的领导下,边区军民共粉碎敌人万人以上的“扫荡”5次、3 000余人的“扫荡”10余次,粉碎了敌人5次“治安强化运动”,将大量日伪军钳制在鲁北地区,为山东和全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清河区和冀鲁边区是紧密相邻的两个战略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山东分局打通两战略区联系的指示,两区的广大军民进行了艰苦的战斗。1941年10月,清河区部队深入到垦利、利津、沾化一带,并解放了黄河以北以义和庄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在垦区的老鸹嘴与冀鲁边区部队胜利会师,打通了两战略区间陆路联系的战略任务。为了更好地统一指挥两战略区的各项工作,1943年底,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决定清河区和冀鲁边区合并,以便适应抗战的新形势,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1944年2月,两区正式合并为渤海区,形成了地跨天津以南、胶济路以北、西至津浦铁路,东北到渤海的广大地区,包括42个县市、1 000多万人口的一个大战略区,直逼敌人控制的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大动脉,威胁着日军占领的天津、沧州、德州、济南、张店、潍坊等重要城镇,是举行战略反攻的前沿阵地。

(四)清河抗日根据地为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大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从1941年开始,与全国其他敌后战场一样,山东抗战也处于最为困难的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面积迅速缩小。据统计,1942年底比1940年底减少1/3,人口减少37.5%,部队减员很大,1942年底较1940年底减少1/4[5]。面对这一严峻局面,山东分局发出“紧急动员起来,为建设坚持巩固的山东民主抗日根据地而斗争”[6]的指示,清河区广大军民连续奋战,进行了紧张的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保卫和扩大了根据地。从日军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后,日军切断了清河与胶东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企图彻底消灭清东区我八路军。从1942年至1943年,日伪军对清河区发动了20余次5 000人以上的大“扫荡”。仅1942年6月9日、10月15日,日伪军就对清水泊发动了两次大规模“扫荡”,并在大“扫荡”之后,连续在清水泊地区进行了10余天“清剿”,制造无人区。从1943年冬季开始,英雄的清河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很快又恢复了根据地,抗日的烽火不仅没有泯灭,反而越烧越旺,彻底粉碎了日军梦想消灭清水泊抗日力量、阻断渤海与胶东抗日根据地联系的战略企图,扭转了清河区的不利形势,为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夯实了基础。

清河抗日根据地从建立到结束的七年的战斗历程中,在山东敌后抗战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为是山东的重要战略区之一、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建了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旅,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与鲁北的英雄儿女同心同德,与万恶的日本法西斯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山东全省、全国的全民族抗战,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人民的抗战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清河支队我军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江城晚晴天
支队指挥中心一体可视化指挥平台运用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承传统振百年清河 重实践育清正少年
谁是凶手
爱国壮举 光明道路——纪念刘公岛起义暨海军支队诞生50周年
我军第一个无线电队的组建和作用
发扬我军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