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幼儿游戏计划制订的策略*

2020-02-22 09:42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幼儿园林晓丰
幼儿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合作性活动区计划

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幼儿园 林晓丰

活动区游戏的开展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活动区游戏中容易存在幼儿“选择多,计划少”的问题,导致幼儿缺乏内部动机,从而影响了幼儿的专注度、坚持性和积极性,出现“低效活动”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幼儿缺乏计划性。

对于幼儿来说,计划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自主选择并做出决定,规划自己的游戏行动,积极思考并应对复杂的挑战。对教师来说,观察幼儿的计划是判断幼儿发展水平与思维方式的机会。教师可以追随幼儿的发展需要和独特的思维方式,鼓励和回应幼儿的想法,提供相应的支持,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我园的活动区游戏,按照“制订‘玩’的计划—享受‘玩’的快乐—分享‘玩’的经验”的流程,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参与。在“制订‘玩’的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化的需要,让幼儿有充分的计划时间与空间,引导幼儿呈现丰富的计划方式,为幼儿游戏计划提供有效支持。

一、追随幼儿游戏的需要,保障充分的计划时间与空间

我们把幼儿制订计划作为一日活动的常规环节,每天安排固定时间支持幼儿制订计划。教师选择一个日常生活环节,如晨间活动、自助点心后、午餐后等,支持幼儿制订“我的活动计划”。幼儿长期在一个固定时间制订自己的计划,有助于他们形成计划的意识、养成计划的习惯,并提升计划制订的能力与水平。计划不同于一般的游戏选择,它包含幼儿对“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的思考,应该说计划是更具目的性和意向性的选择。

教师要保障幼儿制订计划的时间与空间。我们保证幼儿计划时间有10分钟左右。幼儿可独立计划,也可以与同伴一起计划,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制订独自玩或与同伴合作玩的计划。为保证幼儿对计划有充足思考,教师在确保幼儿制订计划的时间与空间的基础上,还要留出分享计划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与教师、同伴说说“我的计划”。这能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计划,帮助他们进一步思考、充实和确定自己的计划,从而确定对游戏活动区内容、玩伴、材料和具体活动方式的选择。

二、追随幼儿差异性的需要,丰富游戏计划的方式

游戏前的计划制订是幼儿根据自己对活动的兴趣和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和思考自己接下来的游戏行动的前期预想。游戏计划的制订有助于培养幼儿目的性、计划性和独立性。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表达方式、计划能力、思维方式等个体差异。我们根据幼儿的差异性需要,丰富游戏计划的方式。

(一)初级计划——班级“游戏计划牌”

我们在班级固定墙面上设计两个对应的版块,一个呈现每个幼儿个性化的入区牌;另一个呈现班级各个活动区的标志,专门供幼儿提前做计划使用。这两个版块的使用方法为:每天幼儿在入园时将自己的入区牌放在想选择的活动区标志下面,表示选择了心仪的活动区;当游戏开始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自行进入班级的活动区中游戏。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水平,我们设置相应的班级“游戏计划牌”。小班识别能力较弱,直观形象的表征易于幼儿辨别和选择,因此我们选择卡通的入区牌和一些更为直观的表示活动区游戏内容的图片或实物来作为不同的活动区标志,如阅读区用一本书作为标志、建构区用一些积木块表示、美工区用多种画笔工具表示等。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增强,理解能力有所提高,我们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区表征让幼儿选择,同时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如中5班每个主题式活动区墙面都藏着一个小动物,幼儿以小动物形象来区分活动区游戏内容,如“兔子快递员区”用小兔形象表示等。大班幼儿对图示、文字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我们增加适量适当的图示标志和文字符号,让幼儿对活动区游戏内容进行选择。

(二)口头计划——五步提问法

幼儿的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引导幼儿制订口头计划,可以帮助幼儿将模糊的思考较清晰地呈现出来,进一步提示自己该如何根据计划行动。口头计划一般用于辅助“游戏计划牌”,幼儿根据“游戏计划牌”的选择说出自己准备“到哪儿玩?”及“和谁玩?”,然后在教师的提问下说出“怎么玩?”。要说出计划,对幼儿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前期操作“游戏计划牌”可能只是一个简单而又模糊的想法,在进行口头表述时有的幼儿会说不出或说不全。因此,教师应通过有步骤的提问策略,引导幼儿具体地说出自己的计划,在表达中明确计划的过程、步骤。

第一步,直奔主题式提问,即利用制订计划的关键问题引导幼儿一步一步说出进区的目的,帮助幼儿形成制订计划的意识,如:今天你准备进哪个活动区?你准备在那里做什么?你会用到什么材料和工具?

第二步,理清顺序式提问,即引导幼儿理清活动中行动的顺序或关系,提高幼儿口头计划的条理性,更好地指导活动,如:你要怎么制作这个花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第三步,加深印象式提问,即以重复幼儿口头计划的方式进行提问,帮助幼儿加深对口头计划的印象,更加明确自己计划的目的性,如:你说的是这样吗?你想去的是××区,对吗?是和××一起吗?

第四步,同伴启发式提问,即引导其他同伴一同思考某个幼儿的计划,换位思考,拓展幼儿计划的内容,让计划更加周密而完善,如:××小朋友的计划是这样的,如果你和他做一样的事,你会怎么做?

第五步,追根问底式提问,即通过“为什么”追问幼儿的计划缘由,或让幼儿预测这样做可能会产生的后果等。这种提问有助于幼儿更加明晰自己的计划,对养成幼儿的思维逻辑性很有帮助,如: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吗?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五步提问法”可以帮助教师形成一套较开放而适用的口头计划步骤,引导幼儿逐渐明确计划的内容、熟悉计划的流程,让自己的计划越来越周全。

(三)图示计划——进阶式图示法

口头计划并不能满足所有幼儿都能表达自己计划的需要,而且幼儿在行动时容易忘记自己说过什么,因此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图画、图示、符号等表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图示计划方式可以帮助幼儿组织自己的思维,便于他们更加清晰地记忆自己的计划,也给他们提供了检视、反省、解释计划的机会。

图示计划要求幼儿将事物和行为过程转化为符号或图像,这对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绘图表现能力都有一定的挑战。因此,图示计划的方式比较适合大班幼儿,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可以适当尝试简单的图示计划。

图示计划的指导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第一阶段:单图的图示计划。由于图示计划需要幼儿用简单的符号、图标绘画出来,因此教师在图示计划的初期要支持幼儿“想画图、敢画图、会画图”。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先从单个简单的符号、图标画起,在一定格式里用填空方式画自己的计划。要制订图示计划,幼儿就要充分熟悉活动区的内容、材料,并且愿意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或标志表示内容、地点、材料、行动方式等,做到直观、简明易懂,如画两个手形表示尝试两次,积木及瓶子等材料可以用相似形状表现出来,等等。

第二阶段:多图的图示计划。培养幼儿制订游戏计划,就是要支持幼儿逐渐让计划更细致、更具有逻辑性和概括性,让可视化的图示更加清晰、具体。我们引导幼儿逐渐将单图演变为多图,更多的是鼓励幼儿使用四格图示。在四格图示中,幼儿能将活动区的内容选择、和谁一起完成活动、选择什么材料做什么、怎么做,用自己的绘画方式表现出来。我们还支持幼儿采取折叠书式的多图方法,在反复折叠后形成的小书中,将计划的步骤和流程用连续的方式表现出来,凸显计划的步骤和条理性。

第三阶段:合作性的图示计划。随着计划水平的提高,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更加主动和专注。然而,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很多时候需要的是合作性游戏,几个幼儿共同合作完成一个作品,或共同探究一个现象,或共同表演一个节目等,此时需要制订合作性的图示计划。合作性图示计划的制订难度更大,需要经历小组协商,形成一个小主题式的口头计划,分工合作,然后由“领队”负责将“大家做什么?”“每个人做什么?”“每个人怎么做?”等内容用简单符号、标志、图像表现出来。制订合作性的图示计划需要一定的具体步骤。首先,确定小组活动主题,展开讨论;明确几个内容,如“我们想一起做什么?”“有哪几件事要做?”“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等。其次,确定人员,明确分工。确定参与游戏的人选,并明确“谁来领队?”“每件事谁来做?”“怎么做?”等。最后,设想预期分工,由幼儿派代表把“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的结果用图示表示出来,其中可呈现成员分工及预期结果。合作性的图示计划相比其他图示计划,更突出活动主题、人员分工和步骤。教师在幼儿制订合作性的图示计划过程中,既要有适宜的支持和引导,又要让幼儿拥有自主安排、自主策划、自主准备、自主活动的机会和条件。

三、追随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游戏计划的支持

(一)计划前的热身

幼儿制订游戏计划之前,必须明确自己要做的计划任务——“去哪儿玩?”“和谁玩?”“玩什么?”“怎么玩?”等。教师要引导幼儿事先熟悉班级的活动区游戏内容、活动区里的不同材料,指导幼儿关注活动区和材料的差异,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来制订计划。当活动区提供一种新的材料或更换一种材料时,教师必须在计划前告知幼儿,这样的“热身”能使幼儿将更广泛的材料运用到游戏计划中,同时及时调整因材料更换而无法实施的活动计划。

(二)经验上的补给

幼儿的计划制订建立在相关经验的基础之上。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性,教师需要引导和帮助幼儿获得相关经验。教师在幼儿的经验建构中,要把握好适度原则,尽可能使幼儿获得的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如建构计划中幼儿想要搭建的是体育馆的场馆,可是幼儿缺乏对场馆结构的了解,制订的计划单一而不知所以然,此时教师应该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采用直观呈现的方式提供经验上的补给,如组织幼儿参观体育馆场馆、提供直观的场馆图片等。

(三)“问题计划”的解决

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每个游戏计划都会制订得很完美。幼儿的游戏计划常常随着幼儿的行动过程而暴露出“问题”。“问题计划”的出现,易使幼儿丧失制订计划和按照计划游戏的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支持、引导。

幼儿在制订计划时常常会制订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计划,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介入,引导其降低难度,由难化简,调整和分解超出自己能力的部分,以便后期能逐步完成计划。这样的支持策略可以鼓励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分阶段完成目标,避免幼儿因难度过大而中断计划。

材料直接影响活动区游戏的质量。幼儿制订游戏计划之前,需要熟悉活动区材料,但幼儿往往在制订游戏计划时会随着自己的想法增加需要的材料。教师要及时地关注幼儿的想法,做好材料供应的工作,确保幼儿计划的实施。

遇到合作计划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经验、计划能力、协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提供一些想法和建议,引导幼儿强弱搭配,协商分工,发挥同伴效应,结伴制订计划,提升他们的计划能力和合作能力。

猜你喜欢
合作性活动区计划
儿童活动区环境色彩设计策略研究
各年龄段科学活动区活动内容案例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暑假计划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分析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