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并发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2-24 04:53许晶晶张晓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肠造口造口评分

许晶晶 张晓平

肠造口是临床治疗结肠癌、膀胱癌及炎症性肠疾病等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术式,是将肠腔与体外相通,以此来替代肛门或膀胱功能,帮助患者重建排泄功能。在结直肠癌人群中有6%~30%的患者需进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1]。永久性肠造口术在挽救患者生命及改善症状的同时,也改变了患者正常的生理及排便途径,患者术后需长期佩戴造口袋生活,使其常感到自卑,担心被人歧视和厌恶,产生焦虑、恐惧及抑郁不良心理[2-3],给患者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因此,探索切实可行且经济高效的护理干预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并发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进一步指导和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在我院首次行肠造口术;年龄>18岁;临床资料完整;四肢活动正常且营养良好;无合并其他不良病症;具备良好的沟通理解能力且依从性较好;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该研究。排除标准:无生活自理能力;有既往精神病史;有交流或认知障碍;合并有其他严重内脏疾病;术后预计生存期<1年;不配合本研究。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中男69例,女39例;年龄36~70岁,平均(58.73±5.23)岁;付费方式:城镇医保40例,新农合49例,自费19例;婚姻状况:有配偶95例,无配偶13例;家庭月收入:<1000元25例,1000~3000元72例,>3000元11例。对照组中男71例,女37例;年龄35~70岁,平均(58.67±5.86)岁;付费方式:城镇医保40例,新农合49例,自费19例;婚姻状况:有配偶97例,无配偶11例;家庭月收入:<1000元27例,1000~3000元68例,>3000元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付费方式、家庭月收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1)健康教育。为患者介绍造口术治疗的目的、意义及配合事项以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式。(2)病情评估。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神志、既往病史及心理状态。(3)术前护理。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协助家属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告知患者术前禁饮禁食的注意事项,加强心理护理。(4)术后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详细记录术后各项指标,观察造口皮肤颜色,预防造口皮炎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床单位舒适整洁,造口皮肤清洁干燥,协助患者更换造口袋等。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式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小组 由科室主任1名、护士长1名、主治医师1名及责任护士6名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病房管理及护理流程的实施,责任护士负责路径的实施和具体护理工作。对符合入选临床护理路径标准的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详细介绍临床护理路径相关内容及作用,对已执行的内容打“√”并签名。在实施护理过程中,由科室主任、主治医师及护士长查找临床护理路径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总结和改进,不断完善和改进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案,对改进效果不佳部分将其纳入下一阶段的循证,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2.2 临床护理路径 结合肠造口具体特性,通过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循证方法及专家咨询等,制定符合肠造口临床护理路径,见表1。

表1 肠造口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表

1.3 观察指标 (1)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查阅相关文献[4-5],自行设计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造口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分比较,该问卷包括造口知识、造口袋更换技能、术后康复知识、自我护理、基础护理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6个维度,共计15个条目,采取4级评分法,总分为0~6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越高。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0.88,信效度良好。(2)并发症。包括造口周围皮炎、造口缺血坏死、造口黏膜水肿等。(3)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6](QLQ-C30)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5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配对t检验),P<0.05。

3 讨 论

造口作为患者生活中的负性事件,会导致其产生持续不良应激,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影响[7-8]。多数患者能在医院完成基础治疗并有效提高存活率,但造口的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能力的适应,患者需要终身对造口术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长期自我管理。

随着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护理工作不仅只注重疾病改善,而且更加重视患者心理、社会等因素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并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核心的工作重点。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全新护理管理,其主要是提高护理工作中的计划性和预见性,以循证医学理论为基础[9],切合实际制定干预步骤,以达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时,护理人员及患者更明确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谁来做以及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护理效果[10],针对每项护理措施都会详尽描述和记录。研究显示[11],临床护理路径流程已发展为一种科学、规范及有效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护理过程,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本研究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临床护理中,通过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小组,制定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针对性护理,采取责任划分监督的形式[12],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能够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意识,提高其对造口相关健康知识和判别能力,有效控制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肠造口生活质量[13]。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对造口相关知识的认知和掌握能力,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有效减少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与社会交往能力和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肠造口造口评分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我给爸爸评分
造口患者居家照护对策
尿道造口患者宜多饮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