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2020-02-25 01:45李美正台山市人民医院台山529200
北方药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头孢使用率抗菌

李美正(台山市人民医院 台山 529200)

临床药物治疗中抗菌药物属于常用类型,在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中起到关键作用,抗菌药物在国内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份额中占比近40%[1]。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某些程度上也是造成细菌耐药性逐年增长的原因[2]。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抑制细菌耐药性和预防药源性疾病,保障用药安全,已成为现阶段的重点探讨问题。本研究对本院2017~2018年出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资料为本院HIS系统和病案统计系统中2017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以及2018年本院I类切口手术病历3145份。

1.2 方法:统计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比较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及销售金额占比,分析住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使用强度(AUD)=用药频度(DDDs)/(同期出院患者例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00。用药频度(DDDs)=药物用量/相应药物的DDD值。DDDs值越大,表示该药物的使用频率越高。

2 结果

2.1 住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及销售金额占比:2018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81%,比2017年略有下降,而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比则有所上升,但总体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见表1。

表1 2017~2018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和销售金额占比统计

2.2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AUD统计排序:2018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总AUD为60.69,比2017年下降10.01。由表2可以观察到,2017年第三代头孢菌素AUD居首位;而在2018年,第一代头孢菌素AUD位于首位,其次为第三代头孢、第二代头孢,第三代头孢+酶抑制剂排在第四位。见表2。

表2 2017~2018年各类抗菌药物的AUD统计

2.3 住院患者AUD排序前10位抗菌药物统计:2017年和2018年我院住院患者AUD统计前10名排位均以B内酰胺类为主,且两年排序的首位和第二位不变,分别是注射用头孢地嗪钠和注射用头孢唑林钠。见表3。

表3 2017~2018年AUD排序前10位药品统计

2.4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情况:2018年共有3145例符合统计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571例(18.16%),未使用抗菌药物2574例(81.84%)。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有421例(73.73%)选用第一代头孢,选择含酶抑制剂29例、第三代头孢7例。术前用药138例(24.17%)、术后用药24h内95例(16.64%)、48h内93例(16.28%)、大于48h 383例(67.07%)。见表4。

表4 2018年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3 讨论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可以测算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强度,是目前卫生部门推荐用于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重要指标。通过这一指标,“可实现不同病区、医院、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比较,能更准确地反映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消除因药物分类或患者人数变化等产生的影响”[3]。

3.1 抗菌药物使用率:在本项研究中,从表1可以看出,2018年我院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81%,2017年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86%,两年维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且均符合《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60%以下的要求。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比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为23.66%和25.35%,2018年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有所上涨,但不明显。鉴于现在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的严峻形势,我院应加快制订政策和规章,力求进一步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3.2 抗菌药物总体AUD较高:2018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2017年大为降低,可以从表2看出。按照《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要求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控制在40DDDs以下。我院仍未达到要求。

从表2可以看出,2017年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居于首位,2018年下降至第二位。2018年第一代头孢类抗菌药物AUD居于第一位,可能由于该类药物属于非限制级使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少,价格相对较低,且对于一般感染有较明确的疗效,成为医生初始治疗的首选药物。同时根据I类切口手术的预防用药要求,也倾向首选该类药物作为预防性用药。我院已将大部分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归属为限制级使用抗菌药物,而2018年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仍排第二位,且与第一代头孢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相差无几,可能存在一定的滥用问题。

头孢地嗪为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位于表3 2017~2018年AUD排序前10位药品统计的首位,AUD值分别为8.09和8.01,说明该药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本院医生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也大。

因第三代头孢抗菌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临床医生偏向选择这类药物。“但需注意的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有文献报道,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量增加可能导致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增强”[4]。我院应重视这一问题,进一步分析探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作出调整。

3.3 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通过对2018年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全年符合统计的I类切口手术有3145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571例(18.16%)。按《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我院符合“医疗机构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的规定。

根据本次统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有421例(73.73%)选用第一代头孢。因I类切口手术术野出现感染的几率较低,致病菌主要来自皮肤的革兰氏阳性球菌[5]。针对上述病原菌,预防用药一般建议选择第一代头孢或者第二代头孢,第三代头孢不具有优势,且价格较高,不仅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也会加速耐药菌的产生[6]。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规定,I类切口手术,原则上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h。上述预防用药超过48h的病例数有383例(67.07%),比例偏大,应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因《指导原则》提到,“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h,耐药菌感染机会相应增加”,同时也增加治疗费用。术后,因我院部分医生过于谨慎和对I类切口手术认识不足,过度依赖抗菌药物的作用,以致预防用药时间过长,且有29例选择了含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7例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上述均不是《指导原则》中推荐的用药时间和首选药物。

由上述得知,我院在抗菌药物应用方面仍有一些不合理现象,整体AUD依然较高,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上不适宜、第三代头孢过度使用、预防用药时间过长、预防用药选择不合理等情况。如何合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可通过制定并实施制度及管理机制,遵循合理的抗感染流程,减少无指征用药和不必要的联合用药,避免二重感染,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另外,通过医院HIS系统和会诊制度,控制部分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杜绝轻症用重药,加强临床用药管理,为促进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头孢使用率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头孢那么多,到底怎么选?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四代头孢药功效各不同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