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色电影《七宗罪》看其宗教文化及文化的失败

2020-02-25 21:27张秀艳常天贺宋青青朱泓瑞丁宇晴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米尔斯约翰黑色

张秀艳 常天贺 宋青青 朱泓瑞 丁宇晴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20世纪40年代,德国占领法国,导致法国长期看不到好莱坞电影。后来,少数几部战争时期拍摄的有共同视觉特征和一种玩世不恭、悲观绝望的黑色风格好莱坞影片进入法国评论家们的视野,从而在法国最早出现了“黑色电影”这个概念。

黑色电影和新黑色电影巧妙运用光与影来营造压抑的气氛。“黑色电影”的著名评论家保罗·施拉德在《“黑色电影”笔记》一文中列出了黑色电影的一些主要风格特征:1.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夜间的灯光下(因此叫“黑色”或者“黑暗”电影);2.画面中斜线和垂直线多过水平线;3.演员和布景的灯光强度相同;4.使用构图张力而不是真实操作;5.对水特别青睐。“黑色电影”总体的主题是对未来的恐惧。正如施拉德所写的那样:“黑色电影”的英雄不愿意面对未来,而是得过且过。如果过不下去了,他就退回到过去。“黑色电影”的整体情调是迷失、怀旧和惶恐。[1]

《七宗罪》英文原名为《Se7en》,由导演大卫·芬奇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由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等人出演。自1995年上映以来,以其隐喻、宗教色彩、悬疑特征在美国电影史,甚至是世界电影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因此获得世界上各大重量级奖项的认可。很多人都对该部电影给出了高度评价,甚至有评论者认为,《七宗罪》是好莱坞有史以来犯罪心理片的最佳代表。

两个警探被派去调查两起谋杀案。第一位死者是一个胖的离谱的男人,第二位是靠不义之财暴富的纽约律师。两个案子之间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第一个现场的墙上写着“暴食”,第二个现场的地板上则用被害人的血写着“贪婪”。萨摩赛特意识到暴食和贪婪是基督教义中七宗死罪里的两宗,并推断说凶手是一个连环杀手,还会再有五起命案。随着情节的推进,果然依次出现了“懒惰”“傲慢”“淫欲”“嫉妒”、“愤怒”所导致的命案。由于这样棘手的案件,萨默塞德的退休申请被拒绝,他不得不和米尔斯一起追查罪犯。

在沙漠中时,萨默塞特去调查来给米尔斯送盒子的卡车,米尔斯则用枪指着多伊。在米尔斯坚持要看盒子里的东西,并发现毛骨悚然的结果之后,狂怒之下,开枪打死了多伊。最后的两个受害者就是米尔斯和多伊自己:多伊是“嫉妒”,他嫉妒像特蕾西这样有正常生活的人;而米尔斯则是“愤怒”,失去挚爱痛苦到歇斯底里,愤怒到失去理智。

一、影片中的宗教与文化内涵

对电影《七宗罪》的研究,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就是“宗教”。从片名、人名到内容,都跟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宗教反映出的是人们对精神世界和灵性的追求,在人们的信仰中起着主宰作用。西方大多数人主要信奉的宗教是基督教,在这种宗教文化中,“原罪”几乎是一切教义的基础。“罪”产生以后,必然需要“救赎”,通过不同形式体现出来的“救赎”经常会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体现出来。

七罪是七宗致命的罪行:暴食、贪婪、淫欲、骄傲、嫉妒和愤怒。故事发生的日期、时间、天气都与“七”息息相关。基督教认为这些罪会给灵魂的升华造成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是不可饶恕的。

约翰·多伊本指案件中不能示名的原告,是美国法律中的一个专用术语;因此,“约翰·多伊”代表的是普通的美国大众。在《七宗罪》里,制造一系列命案的连环杀手的名字就叫约翰·多伊,也有其深刻的内涵。这是想让观众认识到约翰·多伊代表的是美国文化,而不应该把他当成一个特例,从而引出当代社会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道德、文化和媒体在后现代都市中的作用。

为什么约翰·多伊可以代表美国文化?因为通过他夸张和虚构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现代美国的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由于主流文化拒绝原教旨主义、让其面对着MTV时代的冷漠无情,它(以多伊为代表)才会用一种近乎癫狂的极端的方法进行报复。美国社会的“阴影”(或者阴暗面)长期被压抑,却不能被消除,久而久之,它就以扭曲的怪异形式体现出来。这种极端反应折射到多伊身上,当他面对现代都市人的冷漠和媒体的无处不在,所做出的反应是企图以连环杀人的手段来进行“布道”,体现基督教义。约翰·多伊想要得到媒体的关注,在现代社会中完成自己的理想,最终通过制造可怕的暴力犯罪来吸引媒体的注意。因此,多伊的凶杀行为是把基督教的价值观(即相信致死之罪)和恐怖主义的手段(用恐怖行为来引起媒体的注意以达成自己的目的)结合在了一起。[2]

二、黑色电影《七宗罪》中的宗教文化及文化的失败

萨默塞德以其多年的从警经验和渊博的知识发现多伊似乎是在宣扬某种训诫:真正的罪依旧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而且(从多伊的角度来看)罪需要被惩罚。按照多伊的观点,我们不再关心这些罪不是因为它们已经消失了。正好相反,因为罪行是普遍的,是微不足道的。

《七宗罪》对现代生活的批判不仅仅是西方文明中日益增长的冷漠。事实上,电影有一个更加广泛的主题,这就是:文化在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方面并没有帮助,野蛮的滋生也没有被文明所阻止。文化不仅仅是对美的欣赏,而且是人类发展道德、智慧和审美能力所借助的方法。

约翰·多伊的连环杀手形象,颠覆了人们常识性的看法。因为多伊不但受过良好的教育,非常绅士,而且“拥有大量的个人财产”,电影中有一个他在打伤了米尔斯以后还打电话来解释和道歉的细节足以说明这一点。多伊的“文化”和他的暴虐可以并存本身已经让人震惊,但更糟糕的是,多伊的文化知识被当做工具,一方面成为暴虐的理由,另一方面成为更多可怕暴力活动的途径。

多伊把自己的谋杀称作“作品”(萨默塞德也看到了这一点,他曾经谈到多伊“最杰出的作品”)。多伊把受害者尸体的某些部分像艺术品一样陈列在他的住所里。他杀害伊莱·古尔德(有钱的犹太人)时用天平“秤了一磅重的肉”,很明显是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获得了灵感。文化似乎确实能够提高人们的水平,但却不一定是在道德或者智慧方面——而且这种提高还可以被用来实现邪恶的目的。

从另一方面来讲,文化也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生活的复杂性,而没有文化是寸步难行的。萨默塞特之所以会具有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和推断力,与他博览群书,对乔叟、但丁和托马斯·阿奎纳比较全面的了解不无关系,否则他就不会从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命案中发现其内在联系并做出正确判断,从而找到了多伊;而没有文化修养的米尔斯只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苦苦挣扎,他从这些信息中找不到任何的蛛丝马迹。文化在好人的手里时,它可以是一种善的力量,能够让人在浮躁的社会中寻得内心的宁静。在图书馆里萨默塞特可以重新获得平静(萨默塞特称图书馆“离这里很远”,意即离城市很远);但是,米尔斯却无法通过这种方法获得平静。他越来越不安,暴躁,最后发展到致命的愤怒。

《七宗罪》中的很多画面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其中蕴含的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引人深思。无论是自认为救赎者的多伊,还是警探米尔斯,都难逃“原罪”的魔爪,这种人性之恶或多或少都可以影射到每一个普通人身上。正如威廉在影片结尾处所言,“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去奋斗,而我只同意后半句”,传递着一种透视黑暗却充满希望的价值观念。[3]

猜你喜欢
米尔斯约翰黑色
《淘气二人组》(二)
淘气二人组
约翰·科林斯
黑色食品为什么受欢迎
黑色
漆黑一片
5%的水下奇迹
毒蛇和权杖
新电源
让孩子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