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促进统一战线建设路径探析

2020-03-11 19:58刘如梅赵永文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华时代传统

刘如梅 赵永文

(1.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2.贵阳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与“魂”,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基本、最深沉的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视为治国理政的文化资源。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1]一定意义上讲,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策略和战略问题[2]。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统一战线原理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和政策。中国的统一战线思想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继承和吸收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新时代,统一战线应该进一步发挥优势,拓宽视野,应用现代观点、方法以及话语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改革开放41年来,中国社会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习总书记用[3]三个“更加多样化”,一方面高度概况了新时代统一战线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统一战线的社会经济基础、工作对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求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衍化,进一步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找到更佳路径,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对中华传统文化加以创新、实践和发展,使之能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所用。

一、继承中突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在继承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和超越。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份首次由党中央颁发的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工程作出专门部署的文件,体现了我党着眼于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以共创伟业的宏图远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凝炼,经历了承前启后、不断去粗取精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曾在1938年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4]中华传统文化包容并蓄,内涵丰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对于生活在既定“传统”中的中国人而言,传统是不可能割断的。

统一战线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种天然的契合。中华传统文化为统一战线工作提供哲学视角、价值遵循和文化底蕴。统一战线工作者在实践中结合统战实际,批判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有益养分,不断丰富和提升统战本领。统战工作与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结合,既需继承,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统战工作的内在要素,提升统战工作水平;又需突破,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破除传统文化的不合理因素和惯性思维的束缚,开拓统战工作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5]做好统战工作,需要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即坚决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特别是对新时代统战工作产生阻碍作用的因素应予以扬弃,对社会发展具有超时代价值的应积极吸收,以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服务。

二、借鉴中创新

文化的活力在于创新,其发展仅靠继承和学习是不够的,必须与时俱进、革故鼎新。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指出,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6]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治理格局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植根于时代发展的土壤,不断挖掘、丰富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7]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通过对原有文化和不断融入的外来文化的学习和创新,逐步形成了我们独有的民族文化。然而,文化的创新是建立在文化积累上的,要方向明确,合乎社会发展趋势,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创新,无论对于传统文化还是统一战线建设,都是生命力的象征。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了专门阐述,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整合、优化、提炼,可生成具有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创新理论。在具体评估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过程中,务必克服单一、闭塞的认知模式,秉持多元、开放、包容的态度,才能在继承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行之有效的批判与创新。统战工作者必须有与时偕行和别具一格的眼力劲儿,把握统战工作趋势及需要,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要义融会贯通,推动统战工作在借鉴中创新。

《易经》言,“为道屡迁,变动不居,大化流行,唯变所适”。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也要符合时代之需求、主流之变化,不断发展向前。缺突破、无创新,统一战线就缺乏生机与活力。创新之处何在?一方面,主要是统战理念、理论、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另一方面,机制、制度以及工作方式的变革,也必不可少。途径之一即是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维逻辑、全局意识、序列思维、原理体系、标志系统、类比推理以及补短原理、均衡思维、循环理念等,蕴含“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的效能,能启迪我们对统一战线领域中种种现实问题进行新思考、找寻新方法乃至拿出解决方案。

三、实践中发展

统一战线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始终注重实践探索。众所周知,实践是认识事物原理的重要方法。通过实践,人们能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认识的动力和目的归结到底是实践。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数千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人实践的产物。实践的威严在于它可以跨越时空,打破经验世界的束缚,带来光明前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有助于促成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凝聚多元力量,采取灵活有效”的统战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继承、借鉴 、汲取,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丰富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传统文化经过统战工作者的再认识和再思索,通过现代的新方式使其精华与当下精神有机融合, 在革“旧”与出“新”的互动下,能够进一步铸就统一战线的开放襟怀和民族智慧,推动统一战线工作纵深向前。

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更高要求。理论建构和实践创新,需要在弘扬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加自觉地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深刻把握习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三个重要“法宝 ”的新论断,确立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基本定位,总结和完善统一战线工作的方法和经验,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在实践中开拓统战事业的新局面。

(一)实施原则

在新时代统一战线实践中注入优秀传统文化,是将中国特有的文明因子弘扬光大的必然归旨。具体说来,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方法,亦要兼顾原则。

其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精确解读优秀传统文化。统一战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先进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指导和行为指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精确解读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固有底色与独特基因下发挥正向作用。历史证明,中国的发展进步,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的。同理,马克思主义也必将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方面继续发挥指导作用,产生出更多中国化的最新优秀成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要求在发掘优秀传统文化时,要展示其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内容与实质。这一原则是在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与文化传统情况下的重要标尺,也是新时代弘扬和建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

其二,牢牢把握统一战线发展的时代主题,精准筛选与其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文化共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发展,必须根据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形势的需要,适应社会条件的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统一战线的积极作用。当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新理念,占据了时代发展的理论制高点,为统一战线发展指明了方向。优秀传统文化与统一战线的实践活动,需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传统文化在融入当前社会话语体系过程中,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导;另一个就是要以统一战线发展的时代主题为标尺,挖掘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可推动社会进步。因为统一战线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一环,所以它不能等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全部。把握其中的辩证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统战工作更为高效、有序、有针对性地开展。

最后,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最早是由费孝通先生提出来,借用费先生对它的解释,“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理解此话,就是我们在对待文化,需“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一定意义上讲,文化自觉不是“回归”,不是“守旧”。费先生说:“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8]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对本民族文化源头的正确认知有益于悟出其真实价值;通过正确分析本民族文化的本质、特色与功能,可以准确把握文化的发展规律;以当下社会发展为背景,对传统文化进行取舍,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是推动本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为我们坚持包括“文化自信”在内的“四个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可有效制止对当下文化出现俯视或仰视的行为,是保持本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源泉。要使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创新发展“使劲”,关键在挖掘文化资源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文化自觉的提升,是实现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两者与统一战线又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对构建“大统战”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实施方法

弘扬和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新时代统一战线创新发展,科学有效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应注重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借助科研力量,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助力统一战线实践事半功倍。研究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研究成果价值的标准。借助科研单位,如科研院所、党校、社会主义学院等科研力量,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选择其中与统一战线实践相关的内容进行研究,是加速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运用好这些“阵地”的学术资源,提供其研究所需的经费和良好的研究环境。具体做法,可在这些院校中设立专门学科组,遴选具备一定研究能力的专业人员,配足学术队伍并加强其建设,建立日常研究基地,设立科研奖项,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投入研究工作,不断开拓,以实现工作创新与自我提升。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统一战线和中华文化方面有关著作或教材的出版。按期选点召开学术交流研讨会,以便研究者之间相互切磋,共同学习,点燃思想的“火花”。可在报刊杂志上开设专栏,为统一战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搭建传播平台。此外,通过国家级、省部级等社科专项课题申报渠道,设立统一战线实践等相关项目,可加大研究范围和力度。同时,可在党政机关,诸如统战部等设立研究课题,有效发挥统战实践在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的作用,以便给中央和省委提出有价值、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可借助当下统一战线智库建设这一“列车”,以社会主义学院为载体,以传统文化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统一战线智库建设,是2018年12月中共中央颁布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第三十七条中明确提出的。建立统一战线智库,是开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的重要抓手。社会主义学院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中华文化学院具有对中华文化进行研究和对外交流的职能,一方面,文化共识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以中华文化学院的名义探索开展海外统战文化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扩大国际社会对华友好朋友圈。可见,依托社会主义学院智库建设,可实现传统文化与统一战线的“无缝”连接。

第三,以网络等新媒体为传播高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媒介,助推新时代统战实践。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日益成为舆论生存的策源地,信息传播的集散地,思想交锋的主阵地,数以亿计的网民既活跃在虚拟世界又生活在现实社会。据统计,到2019年6月份,我们的网民已达8.54亿人。因而,可以运用网络这一媒介,如学习APP、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推送工具,线上线下相结合,推送统战讯息及统战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丰富统战内容,加深统战对象对中国统一战线历史、理论及实践等内容的认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认同。

第四,加强统战工作实践者的能力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准、业务好的统战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战工作是一门科学,没有很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做不好的。”[9]这深刻表明,统战工作人员能力素养培训至关重要。一方面,这是新时代统一战线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统一战线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这一重要历史使命,要求统战工作者必须同心协力、改革创新,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突破工作瓶颈。另一方面,由于统一战线学科建设起步晚、力量弱,加之各级统战工作实践者对统一战线工作的了解参差不齐,对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服务统战实践更是知之甚少,这些情况的存在都表明加强统战领域教育培训工作刻不容缓且十分必要。为此,可在培训内容上,强化统战特色,开设统一战线、中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以理论学习助推实践能力的提高,更好地促进统战工作实践再上新高度。

猜你喜欢
中华时代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