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建设研究

2020-03-11 19:58刘进坤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刘进坤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党的十九大以来,贵州高校凭借自身智力、人才、技术等优势,在各类智库尤其是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推动和服务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新时代党中央和国家也对高校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开展高校统战智库尤其是新型统战智库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推动贵州高校统战工作更好地开展,必将成为推动贵州高校统战工作以及构建贵州统战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时代课题,同时对更好地服务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有着新的历史使命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贵州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以及高校统战工作开展的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建设的新模式,以期进一步推动新时代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的理论研究。

一、新时代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智库在国家和地方智库建设中扮演着关键和特殊的角色,而高校统战智库理应且必须是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方面,建设好新时代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实践意义、理论意义。

(一)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贵州省教育厅也制定并下发《加强贵州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对高校智库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和政策背景下,积极探索新时代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建设的新模式,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部署安排的必然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二)服务贵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新的实践意义

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决打好“四场硬仗”,以超常规举措推进农村产业革命。2018年实现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增速连续八年居全国前3,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新的提升,贵州省高校智库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开展高校新型统战智库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进而更好地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就有了新的历史使命和更加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推动贵州高校统战工作发展的有效路径,具有新的理论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对高校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要围绕统战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进一步丰富统战理论政策。但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如何在原有高校统战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将理论研究做大、做强、做优,就需要高端精准定位,需要优化资源整合,更需要实现强强联合,而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的建设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进一步推动新时代贵州高校统战新型高端智库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高端智库建设的新模式,对高校新型统战智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新时代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建设的有利条件

处于正在加速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新时代贵州背景下,构建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有着独特的优势,可概括为“占天时、据地利、有人和”三个方面。

(一)占天时,“精神高地”引领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要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精神,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鼓励和关怀下,贵州要想在精神层面后发赶超,牢牢占据“精神高地”的制高点,就需要我省高校更多以决策咨询为己任,以深化高校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高校人文社科高端智库,包括新型统战智库,为不断筑牢“精神高地”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据地利,“发展高地”驱动奋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贵州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百姓富、生态美”正确方向不断前进,经济增长速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并驾齐驱、稳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正在全省不断推进深入实施大扶贫、大生态、大数据的“三大战略行动”,不仅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更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这样高速度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高地”的站位,更需要积极发挥新型统战智库在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优势作用,更好地服务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有人和,“人才高地”聚才合力

近年来,贵州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举全省之力办好教育,教育总体水平不断提升,教育精准扶贫成果更加突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已基本建成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以及遵义新浦大学城,高校的集聚效益日益凸显,区域“人才高地”的定位日益显现。省委主要领导也作出相关重要指示,要求加强我省高校高水平智库建设,切实提高我省高校聚智辅政、服务地方的能力,为高校智库建设尤其是新型统战智库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和”之势。

三、新时代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建设面临的问题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问题、新挑战,通过前期对我省高校统战智库深入调研和系统分析,借鉴在新型统战智库建设方面以及高端统战智库的建设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并进行分析对比,贵州在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建立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建设方面仍存在“偏、散、慢、软、弱”五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一)偏:目标定位存在偏差,科学发展定力靶力不够

根据调研,目前贵州高校已建立近80余家智库型机构,类型多种多样,其主体为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涵盖了多个领域与学科,从种类门类上讲比较全面,但从总体上讲却存在着基础薄弱、冷热不均、虚实脱节等问题,部分高校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但一些高校对于智库新型建设甚至是传统智库仍处于“纸上画画、墙上挂挂”阶段,部分高校建设初衷仅仅是为增加科研平台数量,对于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建设缺乏明确清晰的认识,缺乏整体的精准定位和顶层设计,甚至连“是什么”这个问题都没有搞清楚,由于不具备整体规划或是具体的实施意见,也就缺乏整体建设导向力、引领力、定向力和靶向力,导致部分有条件的高校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致使智库建设受阻。与此同时,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清晰地认识“新型统战智库”这个新概念的内涵也是很多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散:平台载体流于形式,联动交流动力活力不够

据调研资料显示,全省高校在统战智库平台建设方面,除了省委统战部在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以及贵阳市委统战部在贵阳学院设立了总计三个“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外,其他各校统战智库建设都处于“各自为政、头绪不清、重复研究、浪费资源、缺乏协同”的状态;各校每年在统战理论成果方面多停留在参加贵州省委统战部和省委教育工委每年组织全省高校开展统战理论研讨征文活动层面上,没有形成深层次的拓展研究;另外学校与其他统战工作部门在联动交流方面也较少,与省外相关机构的交流协作也不够理想;缺少“贵州高校统战智库联盟”这样高端的协调组织,难以促进各校进行互动合作与交流。

(三)慢:资政通道滞后受限,服务决策潜力效力不够

高校统战智库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通过集思广益将相关有效信息整理加工转化成有效的成果,通过特定的途径提供给决策者,进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但现实状况中由于高校统战智库与党政机关智库(如研究室等)有着很大区别,对于决策需求以及民众诉求的感知度较弱,导致在资政问题的选择和定位上出现偏差。从贵州高校实际来看,地方政府与高校的资政合作大部分仍停留在订单式的合同课题合作上,课题内容和主题也多为“命题作文式”,研究成果也较偏重理论、轻应用研究,加之资政的通道渠道有限,不能及时将成果进行输送和转化,导致研究成果被采纳应用的更少,使得整个高校统战智库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决策的潜力效力显得不足。

(四)软:资源整合缺乏统筹,人才队伍聚力合力不够

由于高校统战群体自身的特殊性,作为高校智库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统战智库,具有更加鲜明突出的人才、智力、资源等优势,本应在资政决策方面大有可为,但由于经费支持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导致虽然高校专业性人才众多,但大多数人才对于资政类、实践类的统战研究意愿极低,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例如:即便是在近几年统战理论研究方面成果较多、成绩突出的贵州师范大学,在2018年也仅仅列支经费1.6万元用于统一战线理论研究,长期专兼职进行统战研究的人员也不过十余人,而且多为兼职教师,更不用说高职高专学校了,其问题更为突出。这些都造成了虽然具有丰富的智库资源却达不到实际的有效结果。

(五)弱:保障体系有待完善,考核管理能力魄力不够

省内各高校在统战智库建设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十分有限,并且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如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由于教育教学工作繁忙、缺乏足够资金支持、人才资源整合不到位等因素,学校缺乏相应的制度机制保障,致使部分老师积极参与统战理论研究和建言献策的研究成果或建议意见得不到“认可”,尤其是在教师职称评审或是职务晋升方面,这些成果没有能够纳入到考核条件权重中去,实现不了“接轨”和“挂钩”,严重挫伤了这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感到“浪费了精力”“做了无用功”;在奖励激励制度方面,由于缺乏明确的实施细则,致使各高校的评价机制、建设标准和管理方式十分不明确,各校统战智库建设整体水平不佳,发展也极为不平衡。

四、新时代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建设的对策建议

新时代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建设研究是一项系统性动态课题,解决目前出现的问题,既要有政策性的规范,也要有策略性的引导。本文结合调研过程中各高校反馈的有益意见建议,通过尝试构建“五度一体”的新时代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建设新格局,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对策建议。

(一)精准明晰定位,提升顶层设计的“内涵度”

进一步明晰新时代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的内涵,是抓好建设的前提条件。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目标定位不清晰、不精准,因此最应该先搞明白“是什么”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整理和对比研究,认为要从“时间、地点、内容”三个维度抓好“新时代、贵州、新型”三个关键词,科学精准定位,进一步提升顶层设计的“内涵度”。

第一个关键词是“新时代”。这里的“新时代”既是建设的时代背景,更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时代背景的标志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指导,切实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正确政党意识,这是智库建设的前提和根本,也是搞好智库建设的“定盘星”和“压舱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统战智库建设与我们党始终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才能真正体现出新时代的特点,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价值取向。

第二个关键词是“贵州”。这里的“贵州”既是建设的具体地点,更是服务的主要目标。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就是要立足贵州、立足贵州高校、立足贵州高校统战资源,实现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让论文成果开花结果落地生根”,不断推进贵州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行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同时也要完善彰显“贵州特色”、讲好“贵州故事”、发出“贵州声音”、树立“贵州形象”,这既是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建设的初衷、初心,也是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的价值所在,更是建设的主要目的及服务目标。

第三个关键词是“新型”。这里的“新型”既是建设内容的创新,更是理论模型的创造。如何体现建设内容的新,就是要在新时代新发展新需要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延展、升华,根据新的政策和国家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进行问题研究,更要通过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新型平台的搭建,不断拓展畅通资政渠道,整合人才队伍,加强考核考评制度保障等方式,推动高校统战智库建设向更加健康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定位要向高端发展,积极探索高校统战高端智库建设,积极深入强化理论建设,尝试构建新的模型模式,为高校智库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实践可推广的新范式。

(二)优化完善平台,提升作用发挥的“延展度”

高校统战智库建设离不开各类平台的搭建,成熟完善的平台是新时代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建设的重要前提。针对目前贵州省级层面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建设平台的现状,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是建立“贵州高校统战智库机制”。建议由省委统战部、省社会主义学院、省委教育工委(统战部)牵头,各高校作为成员单位积极参与,联合构建“贵州高校统战智库机制”, 设立协调议事机构,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各成员单位按要求定期提交资政成果,并由“贵州高校统战智库机制”选编送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参考。

二是建设“贵州高校统战智库云端”。充分发挥我省大数据发展的战略和技术优势,借鉴贵州“社科云”的宝贵经验,结合贵州省统战工作的实际以及各高校实际,积极开发新型“贵州高校统战智库云端”系统,并打造相应手机APP,开发相关栏目及特色项目,为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建设提供新型平台支持,待推广并取得相应的成效之时,争取接轨并进入贵州“社科云”系统,实现智库共通、资源共享。

三是举办“高校统战高端智库论坛”。积极打造高校高端统战智库,借鉴中南大学创办“国是论坛”的经验,由“贵州高校统战智库联盟”发起举办全国性有影响力的统战智库建设的论坛,努力宣传贵州新形象、贵州高校统战工作开展成效,在体现论坛学术性、保证论坛政治性的同时,加强与高水平科研机构及团体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三)畅通拓展渠道,提升服务决策的“加速度”

畅通的渠道是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实现建言献策、服务决策功能的重要支撑。研究成果是否能迅速转化成为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直接决定了资政的效果。结合贵州高校统战智库的实际,对于畅通拓展渠道方面提出几条建议。

一是上下联通。由省统战、教育工作部门,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相关重点、难点、热点的课题,指定或组织各高校统战智库课题组完成。在此基础上,要在对成果进行评审评奖的同时,从研究成果中整理发掘有实用价值的部分呈送省委、省政府参考,以促进那些基于理论沉淀的优秀成果能够发挥最大限度的建言献策效果。

二是左右开弓。通过“贵州高校统战智库联盟”机构,加强渠道畅通,加推成果转化,各成员单位按要求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交流,形成并提交资政成果,通过整合力量进行研究,并汇编成《贵州高校统战智库联盟资政信息》送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以供参考。

三是内外互补。充分发挥举办“高校统战高端智库论坛”等活动优势,由省相关部门确定会议主题,努力在高端学术研讨会的背景下,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并最终形成研讨会学术成果汇编(省内版、省外版等)。

(四)整合配置资源,提升人才队伍的“聚合度”

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建设中人才资源发挥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用最少的人力资源创造最大的使用价值,竭尽所能挖掘和发挥出高校统战智库人才队伍最大的潜力和价值,笔者认为结合贵州高校统战智库的实际,可从以下三方面提升人才资源整合的“聚合度”。

一是内生动力。推荐、选拔和培养后备人才是保证统战智库持续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老师对于高校统战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相关研究的兴趣有限,对此可以通过深入了解、适度鼓励、强化培训、重点培养的方式,发掘、培养一批愿意投入精力到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研究骨干,并努力提高其政治把握能力及参政议政能力。

二是借力打力。充分利用一些统战成员在学校其他专业智库、特色智库中担任成员的特点,努力“交朋友、共发展、促共赢”,实现人才队伍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在业务上有交叉,在合作上有交流,在生活中有交际,进而扩大人才队伍的同时,构建多学科交叉的矩形工作方式,进一步完善智库建设的人才队伍保障。

三是持续发力。就是努力打破高校人才比较集中关注的职称评审等与为智库建设发展做出贡献之间存在的一些藩篱,消除担心做“无用功”的顾虑,真正提高智库建设参与者的自觉、自信。

(五)强化筑牢保障,提升制度体系的“精准度”

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是高校统战智库成员潜心开展决策咨询的有效保障。相关制度的出台和建设在能够为高校统战智库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应有保障的同时,也能够引导智库精准地朝着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为此, 结合贵州高校统战智库的实际,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提升制度体系的“精准度”。

一是突出整体规划。针对目前高校统战智库建设存在的“软、弱、慢、散”等具体问题,建议由省级层面以《关于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加强贵州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依据,制定新时代贵州高校新型统战智库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意见,突出建设内容和建设重点。在此基础上,高校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身统战智库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及实施方案,确保高校统战智库建设在科学指导下持续有序推进。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经费保障制度方面,省相关部门及高校应加大新型统战智库建设的经费投入,可以设立新型统战智库建设专项经费,也可以探索课题立项模式,确保智库成员全身心投入到建言献策的资政事业中;智库人才培养制度方面,建立适合统战智库人才晋升、流动、奖励等相关制度,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其为学校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发挥聪明才智。

三是强化考核导向。建议改革目前高校现有的学术成果“一刀切的唯论文”考评指标体系,提升统战资政成果、舆论引导成果、服务社会成果、建言献策成果在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中的权重,将高校统战新型智库的建设同高校自身发展的重点工作接轨,同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并轨,将智库研究成果纳入到整个科研成果体系;在这个基础上积极探索分类考核体系和特色考核体系的构建,切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高校教师积极参与到高校统战新型智库的建设中来,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