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咨商”与高校辅导员工作“获得感”的契合性

2020-03-12 17:29
广西社会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辅导员政治思想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241002)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1]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思想的彰显。教育部也多次强调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获得感,这是践行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扮演着大学生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角色,在工作过程中,其工作对象是否有“获得感”以及“获得感”的强弱是判断辅导员工作有无实效以及实效强弱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获得感”是值得学界探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同时也是完善教育领域获得感研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一个有益尝试。

一、“获得感”与“高校辅导员工作获得感”

“高校辅导员工作获得感”作为“获得感”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既具有获得感的一般特性,也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高校辅导员工作“获得感”是指工作对象通过辅导员工作获得思想性收益而产生的一种积极主观体验。

(一)获得感

“获得感”是一个复合词,从字面上,它是由“获得”和“感”复合而成,“获得”从词性上来说是一个动词,它是指取得、得到之意,是主体对于客观对象的一种取得和得到。“感”是指感觉、情感之意,是指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获得”与“感”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主体有了获得、收获、收益,才会产生主观层面的感觉、感受和情感。“获得”是主体产生“获得感”的基础与前提,主体只有所“得”,才会所“感”。获得感的有无、获得感的强弱一方面取决于“获得”的对象,另一方面取决于主体的需要程度。主体对于某一物质或思想有主观需要,在主观需要出现以后,外在物质或思想为主体所获得,主体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即“获得感”,获得感的强弱受到所获得的客观对象多少、性质好坏的影响,这也是提升获得感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获得感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与主体是否主观需要某一物质或思想和需要程度及需要对象的品质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对“获得感”的探讨应该从“获得感”的主体,即“需要者”的角度出发。如果没有“需要者”的需要,获得感也无从谈起,离开了主体的需要,外在物质、思想对于获得感的主体也就无任何价值,主体也不会产生获得感。既然“需要者”是“获得感”产生的前提,就主体人的需要而言,按其需要的层次可分为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物质性需要是人的较低层次、基本性需要,是人的生理性、动物性需要,即人的吃、喝、穿、住等方面的需要。精神性需要是人的较高层次需要,是在物质性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需要,是人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获得感”是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而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主体对于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的满足就会产生“物质获得感”和“思想获得感”。“物质获得感”与“思想获得感”是获得感的两个不同层面。总之,主体的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获得满足之后都会产生“获得感”,获得感的强弱受到主体主观需要程度和被满足程度两个因素的制约。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获得感”

辅导员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带给工作对象的“获得感”更多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思想获得感”。大学生的思想性需要是高校辅导员工作“获得感”产生的前提。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大体上说可以从两个方面产生“获得感”,“一是获得适应社会发展、适应人生发展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观念性知识,产生思想被正面引导与‘教化’的获得感;二是获得化解其成才成长过程中遭遇的思想困惑和精神困扰,在思想观念上产生被‘点化’后的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获得感。”[2]关注教育对象的思想性需要,进而多渠道、多途径地满足教育对象的这一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让大学生产生“获得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责所在。

人在不同发展阶段必将面临不同的问题和困惑,大学阶段是个体树立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在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难免会遭遇各种类型的思想问题和思想困惑,而这些思想问题和思想困惑也会直接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影响。这些在成长和发展阶段所遇到的思想性问题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问题,有其自身内在的矛盾属性,这一类思想性问题的消解需要借助专门的技术手段,求助有执业资质和执业能力的人员进行解决。但是,现实状况不容乐观,遭遇思想困惑、面临思想问题的大学生常常在遭遇思想问题的时候感到求助无门,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点拨和化解。高校辅导员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与高校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者相比,就其时间优势来说,他们与大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就其空间优势来说,高校辅导员与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同处一个集体、联系也最为紧密;就其能力优势而言,对于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根本职责,也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比高校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者更能做好这一“分内之事”。如何消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化解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获得感”,是每一名高校辅导员都应积极思考的问题;而一系列思想问题的解决、思想困惑的化解又依赖专门的教育技术方法,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提升解决思想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高校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让教育对象有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感觉,即“获得感”满满,这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努力的方向。

二、“思想咨商”及其工作旨向

“思想咨商”是由国内学者王习胜提出的,以解惑、去苦为目的,旨在化解来访者思想问题、消解来访者思想困惑的一种技术和方法,是秉承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念、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野的有益尝试。高校辅导员掌握“思想咨商”这一方法和技术,对于提升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进而可以在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消解大学生思想困惑的过程中提升辅导员工作的“获得感”。

(一)“思想咨商”实施开展的对象及其领域

“思想咨商”作为解决来访者思想问题的一种技术和方法,其根本目的是化解来访者的思想困惑、去除来访者的精神痛苦。“思想咨商”又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实施和开展的对象主要为大学生,这是由大学生的特殊地位以及大学阶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就大学生的特殊地位而言,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列宁曾这样论述青年在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过程中的任务和地位: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3]。因此,“思想咨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方法,是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所服务的,这也就决定了“思想咨商”实施开展的主要对象为大学生。其次,就大学生成长阶段的特殊性而言,大学阶段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步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人的价值观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也容易面临观念冲突、产生思想困惑、遭遇精神痛苦。思想性问题得不到及时化解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进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这与实现大学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理应担负起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职责。

大学生是“思想咨商”实施和开展的对象,具体来说,“思想咨商”针对的是遭遇思想问题和思想困惑的大学生,思想问题和思想困惑的存在是实施开展“思想咨商”的前提和原因,同时也是“思想咨商”实施开展的领域,即“思想咨商”实施开展的领域是人的思想领域,是人的思想领域出现的思想问题和思想困惑。它主要包含:知,即认知问题;情,即情感问题;意,即意志问题;信,即信念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辨析大学生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联系与界限,这两个问题性质不同,所诉诸的方法不同,所依托的学科资源也是不同的。思想问题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自身所持有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与主流价值观存在偏差和冲突所导致的问题,如大学生所遭遇的存在意识危机、价值追求危机、价值观选择危机,等等。这类问题是高校辅导员工作所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同时也是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问题,高校辅导员掌握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对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思想咨商”实施方法和开展步骤

方法作为一种制式化的规则,是达成目的、完成“过河”任务的“桥”和“船”,“思想咨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化解教育对象思想困惑、消解思想问题的一种技术方法,其在实施和开展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具体方法有王习胜创立的“七步法”、笔者创立的“认知颖悟法”(LEARN)[4]等。价值导向原则是思想咨商实施和开展应遵循的根本原则,思想咨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必须遵循价值导向原则,即用科学的世界观、进步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对来访学生进行引导和疏导,在化解来访学生思想问题、消解思想困惑的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启发他们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思考,从而促进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我们在坚持价值导向原则的基础上,针对来访者具体的思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还可以旁通他域,借用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具体方法,“伦理咨商是通过对话方式,力图将伦理理论的真理性和道德实践的适宜性结合起来,为道德主体解惑、去苦”[5]。我们可以借助伦理咨商的理论和方法,针对大学生在道德领域遭遇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咨商。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心理疏导相关的方法,比如“谈话治疗法就是借助‘谈话’这一手段,实现两人或多人之间心灵交流和沟通,达致治疗其心理或心灵之‘惑’的方法”[6]。无论借助何种咨商方法,其根本宗旨和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积极践行人文关怀理念,关注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更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选择恰当的思想咨商方法,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获得感”。

“思想咨商”实施和开展的基本步骤包含“资料收集—资料评估—具体方法选择—咨商效果评估”四步。高校辅导员与有思想问题的大学生经由对话路径进行思想咨商时,首先要在交谈过程中了解来访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并进行判断,在把握问题导向的同时选择具体的咨商方法,并且在咨商结束后对咨商的效果进行评估。例如,在实践中,我们可运用认知颖悟法的倾听(Listen)、问题化(Epitomize)、思想分析(Analyze)、思想调适(Regulate)、沉思滋养(Nourish)五个步骤开展咨商。高校辅导员运用“思想咨商”于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实践中,有助于更好地践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同时,“思想咨商”的过程也是拉近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心理距离、情感距离、思想距离的过程,也是高校辅导员了解学生生活情况、学习状态、思想状况的一个有利契机。好的“思想咨商”,在帮助学生化解思想问题的同时,也能助力高校辅导员很好地扮演大学生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的角色,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获得感”。

三、“思想咨商”与高校辅导员工作“获得感”的契合性

“思想咨商”的工作对象、内容等与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高度的契合性,“思想咨商”能否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获得感”,以及能多大程度提升辅导员工作“获得感”,这是由“思想咨商”与辅导员工作之间所具有的互通契合性决定的。这种互通与契合主要体现在“思想咨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技术和方法,能够帮助辅导员立足自身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进而提升辅导员工作的“获得感”。

(一)二者工作内容相关联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方式、方法都是固定的,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大多采取“一对一”教育方式。在学生求助辅导员或者辅导员发现学生有问题需要进行沟通交流时,高校辅导员可以随时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如以网络或面对面的方式就各种问题展开对话,在交谈的过程中了解来访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并进行判断,在把握问题导向的同时选择具体的咨商方法,并在咨商结束后对咨商的效果进行评估。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日常思政政治教育的内容很多是“问题型”的,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谈心谈话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作为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具有“教导、指导、引导、疏导、倡导、开导”的作用,即针对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遇到的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层面的问题展开指导。在这一过程中,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进行疏导,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困惑要进行开导,对于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要进行引导,同时还要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问题即导向,学生遭遇的思想问题就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作为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在很多时候和场合所扮演的不是一个师长的角色,其所扮演的知心朋友角色有助于高校辅导员进行倾听并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成长。

“思想咨商”作为以对话为路径,以化解大学生思想问题、消解大学生思想困惑为旨向的一种方法和技术,在工作对象上与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致的,在工作内容上与高校辅导员工作也是交叉关联的,“思想咨商”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困惑、症结等内容同时也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运用“思想咨商”的方法,既可以在扮演好大学生知心朋友这一角色的同时,实实在在地解决大学生所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信任度和认可度,从而真正地扮演好大学生知心朋友的角色。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同时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不同角色定位给辅导员工作的实施和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辅导员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掌握应对和解决不同问题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对于自己工作的认可度,提升辅导员工作的“获得感”,明确自身的定位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高校辅导员掌握“思想咨商”这一技术和方法,可以增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寓教育内容于对话之间,转变学生原有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态度,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可度;同时,在解决思想问题的同时也更能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二)二者工作效果相互补

“思想咨商”效果与高校辅导员工作效果具有互补性。思想咨商的根本宗旨和最终目的是化解来访学生的思想困惑、消解来访学生的思想问题,而最终目标的实现也会给学生带来“获得”效果,从而提升辅导员工作的“获得感”。“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7],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对象是在校的大学生,工作的领域是人的思想领域,即做人的思想工作。高校辅导员提升思想工作效果必须围绕学生所遭遇的思想问题和思想困惑,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解答,真正做到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获得感”,是践行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即将以往以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成效为基准判断工作好坏的度量标准,转变为以工作对象有无“获得感”以及获得多少思想收益为标准。因此,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效果判断基准来说,工作对象的“获得感”是重要参考系。高校辅导员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开展的中坚力量,运用切实有效的技术方法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在解决思想问题的过程中穿插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其工作的效果与“思想咨商”的效果具有结果的契合性,即可以通过“思想咨商”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获得感”。

在“思想咨商”开展的过程中,“思想咨商”效果获得过程与高校辅导员工作“获得感”生成过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高校辅导员工作“获得感”是以思想性获得为基础,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与工作对象主观感受的统一体,高校辅导员工作“获得感”的生成过程经过了“获取—映射—行动”[8]三个阶段。在获取阶段,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有从辅导员工作中获取需要的要求,这种获取的需要是以获得思想收益为目的的,思想收益体现在“知”“情”“意”“信”四个方面,即思想认识、情感体验、意志磨炼、信念树立。这些思想收益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必要养分,通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工作对象所得到的思想收益与自身实际需要以及个人预期产生关联,即“获得感”的第二阶段(映射阶段)出现,教育对象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预期与实际获得的思想收益直接决定了有无获得感以及获得感的强弱。这种思想收益的获得是建构大学生精神家园的砖瓦,是缓解大学生精神危机的良药,与“思想咨商”所追求的最终结果是一致的,即践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念,真正地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做实、做细、做真,让教育对象有所思、有所得、有所用。有所思、有所得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第一层面,有所用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第二层面,即通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够启发工作对象进行思考并获取符合自身需要的精神收益,并将其运用于实践,在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感”。这与“思想咨商”实施开展的过程、方法和步骤是一致的,即针对来访学生所遭遇到的问题,能够进行有效的化解,并且通过“沉思滋养”的步骤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跳出就问题而论问题的局限,用哲学的眼光审视自己的遭遇和生活,学会化解思想问题的方法,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所学习到的理论、方法化解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思想问题和思想困惑,从行为层面提升辅导员工作的“获得感”。

总之,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获得感”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工作过程中,教育对象是否有“获得感”以及“获得感”的强弱应当作为判断辅导员工作实效的一个评价标准。“思想咨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种新的技术和方法,它与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契合性,有助于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目的、完成高校辅导员工作任务、履行好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进而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获得感”。

猜你喜欢
辅导员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