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减重术后病人心理健康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

2020-03-19 07:51庚,李杨,孙
护理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能量消耗体力体重

刘 庚,李 杨,孙 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100050)

肥胖是糖尿病、高脂血症、骨关节病等多种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的根源,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我国肥胖人口高达8 960 万人[1]。肥胖发生与饮食结构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抑郁、焦虑等不良生活行为和精神健康因素息息相关[2]。与内科治疗相比,减重代谢手术是治疗重症肥胖病人最长期有效的方法,既可安全持续地减轻体重,又可预防、治疗肥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因肥胖造成的死亡风险[3-4]。但是10%~30%的代谢术后病人没有达到预期减重效果[4-6],部分病人还会出现体重反弹[3],而运动干预可以降低减重代谢术后病人的体重、体质指数,并改善病人的糖耐量[7-8]。本研究通过探讨代谢减重术后病人早期心理状态与体力活动情况的关系,为寻求多角度改善减重术后病人减重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 年12 月—2019 年9 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减重代谢手术的术后康复期病人207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及《中国肥胖和2 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的手术指证[3],在过去的6 个月内已经接受减重代谢手术的病人;②此次手术为初次接受减重代谢手术病人;③年龄≥18 岁;④意识清楚,有阅读和判断能力,可以与调查人员进行正常沟通;⑤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病史及认知障碍病人;②有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性疾病的病人;③合并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如心力衰竭、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④存在肢体残疾或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 自行设计,包括病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合并症等。

1.2.2 多维度身体意象关系问卷(Multidimensional Body-Self Relations Questionnaire,MBSRQ) 主要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意象的态度,适用于15 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该问卷包括10 个分量表,共69 个项目,采 用5 级 计 分 法,“非 常 不 同 意”“不 同 意”“中 等”“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计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本研究选取其中6 个分量表、37 个项目进行评估:外表评价计分越高越表明对自己的相貌越乐观并且更满意;外表关注计分越高表明受试者对外貌越关注;身体部位满意度计分越高表明对身体部位越满意;体能评价计分越高表明受试者感到健康程度越高,并且会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以保持并提高自己的健康;超重敏感计分越高表明受试者对超重的反应越大;自我分类反映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体重,计分越高表明受试者对自己体重评定越重。6 个分量表中体重自我分类量表得分以3 分为界进行分组,<3 分为偏瘦组,3 分为正常组,>3 分为偏胖组;其余5 个量表<3 分为低分组,3~4 分为中分组,>4 分为高分组。该问卷中文版在国内人群测试信度良好[9]。

1.2.3 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两个量表均包括20 个条目,采用4 级评分,分别用于评价病人的焦虑感受,衡量抑郁状态的程度。SAS 和SDS 的评分不受年龄、经济状况、性别等因素影响,对综合医院以发现焦虑和抑郁症病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SAS 和SDS 得分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总分低于50 分为正常,50~60 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1~70 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0 分为重度焦虑/抑郁[10]。

1.2.4 国际体力问卷(IPAQ)中文版[5]该问卷由国际体力活动测量工作组(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roup on Physical Activity Measurement)于2001 年制定,评估病人体力活动情况。2004 年由屈宁宁等[11]译成中文,并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了验证,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本问卷涉及重体力活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步行、静坐4 个方面的7 个问题。其中重体力活动的代谢当量值为8.0 MET,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为4.0 MET,步行为3.3 MET,静坐为1.1 MET。计算方法如下:日重体力活动能量消耗(MET)=重体力活动时间(min)×1 周重体力活动天数(d)×8.0/7;日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能量消耗(MET)=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min)×1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天数(d)×4.0/7;日步行活动能量消耗(MET)=日步行活动时间(min)×1 周步行天数(d)×3.3/7;日静坐能量消耗(MET)=日静坐时间(min)×1 周静坐天数(d)×1.1/7;日总体力活动能量消耗(MET)=日重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日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日步行活动能量消耗。

1.3 资料收集方法 调查开始前研究者使用统一指导语向病人介绍本次研究的目的、内容、保密原则和自愿原则,取得病人配合。所有问卷均由病人自行填写,填写完毕当场回收,若有漏项及时补填,以确保获得完整的有效资料。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07 份,回收有效问卷207 份。

1.4 统计学方法 进行双人数据录入,采用SPSS 17.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对病人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对年龄、体重、体质指数(BMI)、术后时间等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探讨代谢减重术后早期病人心理健康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代谢减重手术病人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年龄18~65(33.55±10.12)岁;体 重75~180(108.38±21.70)kg;BMI 为30.49~62.72(38.91±6.52)kg/m2;术后时间83~121(107.32±12.69)d;多余体重减除率(EWL%)范围为24.84%~77.14%,平均为(52.46±2.41)%。其他资料见表1。

表1 代谢减重手术病人一般资料(n=207)

2.2 代谢减重病人体力活动情况 196 例病人有程度不同的体力活动,日体力活动时间为(66.48±51.42)min,11 例病人没有体力活动。具体体力活动消耗情况详见表2。

表2 代谢减重病人日体力活动消耗情况(±s) 单位:MET

表2 代谢减重病人日体力活动消耗情况(±s) 单位:MET

分类重体力活动中体力活动步行静坐总体力活动例数93 103 165 207 196日体力活动消耗量213.33±102.22 116.00±73.96 122.57±84.09 257.10±215.49 437.76±156.88

2.3 代谢减重病人身体意向自我评价(见表3)

表3 代谢减重手术病人MBSRQ 评分及分级(n=207)

2.4 代谢减重病人焦虑及抑郁情况 207 例病人中轻度焦虑48 例(23.19%),中度焦虑28 例(13.53%),重度焦虑3 例(1.45%);轻度抑郁59 例(28.50%),中度抑郁27 例(13.05%)。

2.5 代谢减重术后病人心理状态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见表4)

表4 代谢减重术后病人MBSRQ 量表、焦虑、抑郁评分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代谢减重术后病人心理健康状况有待提升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更多人认识到肥胖不仅影响体型,还严重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引起多种严重的疾病和并发症,同时影响了肥胖人群对自身的看法。研究显示,大多数人对自身抱有不满意的看法,这种不满情绪会逐渐影响此类人群的心理健康[12]。身体意象就是个体对于自己身体的感知、情感、行为的综合表现。本研究结果显示,代谢减重手术病人中95%左右的人认为自己体重过重,属于偏胖组;在外表评价、身体部位满意度、体能评价方面,>80%为低分组病人,说明大多数减重手术病人自我身体状态表现消极。肥胖在影响病人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与许多精神心理疾病相关,如心境障碍、焦虑症、抑郁症、暴食症等[13]。大多数病人认为肥胖让自己在生活中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人,走在路上会招致路人的侧目,甚至窃窃私语;很多时候买不到合适的衣服;还有人认为自己肥胖之后出容易出汗发臭。这些都会让他们逐渐回避社会交往,逃避现实生活。有的病人甚至因为突然肥胖不能胜任原来的工作而辞职,这些来自社会、自身的压力因素都导致他们心情低落烦闷,这也是减重手术人群焦虑、抑郁比一般人群高的原因之一。有研究指出,寻求代谢减重手术的肥胖病人较其他肥胖个体会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表现出暂时或终身的情绪、焦虑障碍[14]。而病人的这些心理状况又与术后减重效果相互影响[15]。

3.2 代谢减重术后病人体力活动水平有待提高 本组代谢减重病人日体力活动时间为(66.48±51.42)min,日体力活动消耗为(437.76±156.88)MET,11 例病人每日除静坐外没有其他形式的体力活动,低于王维华等[16-17]研究结果。王维华等[16]对5 381 名18 岁以上陕西省城市人口体力活动调查结果显示,日体力活动时间为(180.56±2.39)min,周体力活动消耗量为(5 830.42±87.82)MET。Macfarlane 等[17]应用IPAQ问卷对49 例15~55 岁人群调查结果显示,日体力活动能量消耗中位数为476.57 MET。代谢减重病人受手术应激、心理社会因素、术后生活习惯改变等影响,在体力活动时间、强度方面都表现出明显不足,甚至有小部分病人在术后没有任何形式的体力活动消耗。

3.3 代谢减重病人身体意向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代谢减重病人的自我分类评分与重体力活动呈负相关,外表关注得分与日总体力活动呈正相关。说明体重自我分类越高的病人重体力活动消耗越少,而越关注外表形象的病人日体力活动消耗越多。与相关的研究结果[18]相似,自我意象评分越积极的被试者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越多。本组95.17%的减重病人体重自我分类为偏胖组,部分病人还存在高血压、膝关节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并发症,病人自觉身体因肥胖受损,运动能力受限,从而降低了高强度的体力消耗。而研究发现,个人对控制体重的努力最初是由于对形体的不满意引起的,对外形的关注可以促使代谢减重病人参与体育锻炼[19]。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病人术后外表关注意向的正向引导,增加其术后克服躯体不适等困难,提升参与体育锻炼的依从性,保证代谢减重手术的效果。

3.4 代谢减重病人焦虑、抑郁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代谢减重术后病人焦虑自评得分与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呈负相关,抑郁自评得分与静坐呈正相关。研究显示,减重病人的体力活动情况与生活质量精神成分评分相关[20]。正在进行减肥手术的成年人中,10.4%的病人术前患有重度抑郁症,24.0%的病人术前患有焦虑症[21]。代谢减重手术可以帮助病人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但改善的持续时间不长。术后1 年为焦虑、抑郁症状改善的高峰期,术后2~4 年焦虑、抑郁程度呈回升趋势[22-25]。Maggisano 等[20,26]研究证实,在代谢减重术后1 年的随访中,病人的体力活动水平升高,超过75%的病人因此改善了身体机能,但术后1~3 年改善率却出现显著下降。抑郁或焦虑可能会导致病人在社交上更加孤立,从而缺乏参与体力活动的动力[26]。运动对于代谢手术病人减重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在手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减重效果[27],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健康行为依从性[28]。因此,长期关注代谢减重术后病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助于促进病人参与和坚持运动锻炼计划的依从性。

4 小结

我国每年的减重代谢手术数量正在成倍增长,然而相关研究还停留在手术技巧、术后体重及并发症改善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对病人术后心理状态及因此产生的相关问题探索较少。本次研究初步探讨了病人术后心理健康状态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提示医护人员在病人术后康复期仍应持续关注其心理健康状态,同时可尝试对减重效果不佳的病人增加心理干预治疗。但此次研究主要为横断面调查,限制了其因果关系推论,并且缺少探讨减重代谢手术病人心理状态发展的长期变化曲线,为课题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能量消耗体力体重
太极拳连续“云手”运动强度及其能量消耗探究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没别的可吃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称体重
变速器对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的影响
人类的收留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