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0-03-19 07:51孙鹏玉
护理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惩罚性护士长科室

孙鹏玉,田 敬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730)

病人安全文化由Singer 等[1]于2003 年提出,指的是以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为基础,通过努力尽力降低服务过程中的病人伤害。病人安全文化可以从思想及行为上约束医疗工作人员,从而减少或避免发生差错事故,是促进医疗安全的有效动力[2]。根据改变认知从而促进改变行为的理论[3],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人安全文化的认知可促进病人的安全[4]。作为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临床护士是与病人安全相关的群体[5],其对病人安全文化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有关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云南省、湖北省、四川省、贵州省、山西省、湖南省等护理人员[2,5-7]。本研究调查了北京市7 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的认知水平,并分析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的认知水平,进而促进病人的安全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9 年9 月—2019 年12 月北京市7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645 人。纳入标准:注册护士;工作时间>1 年;在岗。排除标准:轮转、进修、实习护士。

1.2 研究工具

1.2.1 护士基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编制,包括性别、学历、职称、聘任种类、婚姻状况、工作科室、月收入、护龄、职务、每周工作时间、是否从事直接照护病人的护理工作、职业生涯中经历不良事件总数等。

1.2.2 医院病人安全文化问卷(Hospital Survey on Patient Safety Culture,HSOPSC) 由美国卫生保健研究及质量机构(the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开发,肖瑶[8]进行修订,该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25。问卷包括12 个维度(42 个条目)及单独2 个变量(病人安全等级及不良事件报告的数量)。其中12 个维度的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每个维度得分等于其所有条目得分的均值,总分12~60 分。条目得分的积极反应率为条目中的积极数/应答总条目数,积极反应率>75% 为优势区域,50%~75%为中等领域,<50%为需改进区域[8]。本研究抽取25 名护士测量问卷的重测信度,重测信度为0.812。

1.3 资料收集方法 研究者将问卷上传到问卷星技术网络平台,调查之前研究者通过微信/邮件等方式与7 所医院的护理部/科研处联系,在获得同意后,将问卷链接以微信、邮件等方式发送给7 所医院的负责人,负责人转发给科室的护士长,护士长转发给科室护士,护士自愿参与调查。问卷开始设置了指导语,说明问卷的意义及匿名调查,同时设置了跳题模式及必填项(使用*表示),只有必填题目全部完成后方可成功提交问卷。问卷发放后要求10 d 内提交问卷,共收到问卷660 份,剔除无效问卷15 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645 份。

1.4 统计学方法 将问卷星中的数据导入SPSS 23.0 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全部为正态分布,使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采用t 检验、ANOVA 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职称等基本资料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的影响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基本资料 645 名护士 中,女615 名,男30 名;年 龄21~54(33.74±7.24)岁;中专/专科117 名,本科492 名,硕士/博士36 名;护士120 名,护师246 名,主管护师243 名,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36 名;未婚138 名,已婚486 名,离异21 名;合同制300 名,人事代理96 名,正式在编249 名;内科171名,外科147 名,门诊72 名,急诊42 名,其他120 名,妇产科/儿科/肿瘤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93 名;个人月收入≤5 000 元204 名,5 001~10 000 元351 名,>10 000元90 名;护龄<2 年39 名,2~3 年45 名,4~5 年66 名,6~10 年147 名,>10 年348 名;每 周工作时间<20 h 12 名,20~39 h 135 名,40~59 h 438 名,60~79 h 45 名,80~99 h 6 名,≥100 h 9 名;职务:无438 名,副护士长6名,护士长69 名,护士长助理12 名,教学组长39 名,科护士长及以上18 名,其他63 名;495 名(76.7%)护士直接从事照护病人的护理工作。

2.2 护士HSOPSC 量表得分情况 护士对所在科室关于病人安全文化方面的整体评价:非常好147 名(22.8%),很 好291 名(45.1%),可 以 接 受195 名(30.2%),差12 名(1.9%),积极评价率为67.9%。过去1 年内填写并提交不良事件报告:无405 名(62.8%),1 件 或2 件180 名(27.9%),3~5 件33 名(5.1%),6~10 件21 名(3.3%),>10 件6 名(1.0%)。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总分为(39.91±4.05)分,积极反应率为62.38%,各维度认知得分及积极反应率见表1。不同特征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得分比较见表2。

表1 护士HSOPSC 各维度得分及积极反应率(n=645)

表2 不同特征护士HSOPSC 得分比较(±s,n=645)

表2 不同特征护士HSOPSC 得分比较(±s,n=645)

项目 分类 人数 HSOPSC得分(分) 统计值 P性别男女学历职称30 615 117 492 36 120 246 243 36 38.98±5.28 39.96±3.98 40.18±4.90 39.54±3.29 44.12±7.11 39.58±3.91 39.19±3.22 40.62±4.66 41.19±4.25 t=-1.007 0.322 F=23.190<0.001中专/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F=6.755<0.001

(续表)

2.3 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水平的多因素分析以护士HSOPSC 得分为应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有待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积极反应率为62.38%,根据判定标准[8]中描述的积极反应率50%~75% 为中等领域,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属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与陈贵儒等[6,9]研究结果一致。处于优势领域的维度主要有组织学习和持续改进、同科室内团队合作及对差错的沟通反馈维度;需改进的维度主要有差错的非惩罚性反应、安全的整体感知、员工配置及事件报告频率维度,与陈贵儒等[6,9]研究结果相似。差错的非惩罚性反应,即员工是否会因为所犯的错误而受到惩罚,反映了医院非惩罚性安全文化的实施效果及医院是否实施了非惩罚性相关规章制度[10]。医院管理人员应摒弃犯了错误的“责备文化”氛围,建立“非惩罚性”的医院安全文化[11]。安全的整体感知维度反映护士对执业环境及人身安全的总体感知程度,本研究中安全整体感知维度得分低,说明护士对自身及工作环境感到安全的程度低。而护士长的诚信领导[12-13]及医院的安全氛围[14]是影响护士安全态度的因素。护士感受到的安全氛围越高,得到上级的支持越多,其对职业安全的态度越好[15-16]。提示护理管理人员,特别是护士长、科护士长应组织科室的安全建设活动,组织护士进行安全讨论和培训,找出安全风险,提高护士的安全态度。员工配置维度得分低可能与我国护士人力资源配备不足有关[17]。提示医院应增加医院护士配备,充实护理力量,提高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水平,进而提高护理质量。事件报告频率维度得分较低可能与护士担心上报不良事件会被记录在人事档案中,影响职业发展[10],建立非惩罚性上报系统有助于护理人员积极上报不良事件[18]。提示医院应设专人管理并完善不良事件的非惩罚性上报系统,在保护上报者身份及上报信息的前提下,清晰统一定义不良事件的人为因素及系统因素,可通过设置不良事件上报奖励制度[10],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上报不良事件。

3.2 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对所在科室关于病人安全文化积极评级率为67.9%,低于湖北省、四川省、贵州省等调查结果[6,19],高于陈熙等[5,20]调查结果。除了不同地域、语言文化、经济水平等医院外部的环境原因,医院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频率、护士的工作压力、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氛围等也会影响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的感知水平[21]。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对所在科室病人安全整体评价越高,病人安全文化知识得分越高。研究显示,病人安全文化所包含的领域本身会影响护士对病人安全的整体评价[6,21-24]。Coughlan 等[25]研究发现,不良事件的责任认定及划分、团队的沟通反馈及合作精神等病人安全文化的相关维度影响护士对病人安全的整体评价。本研究结果还显示,37.2%的护士在过去1 年内至少上报过1 次不良事件,53.0%的护士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至少经历过1 件不良事件。Nakajima 等[26]研究发现,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与不良事件报告互为因果关系,即不良事件报告比例越高,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知识得分越高,反之亦然。提示医院管理人员应重视不良事件的上报,积极关注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开展相应的教育干预,促进护士积极主动上报不良事件[27]。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学历越高的护士,其病人安全文化知识得分较高。可能是学历高的护士对护士安全文化的理解及掌握程度较高,在临床中有更多机会参与病人安全文化的组织与管理活动,因此其病人安全文化知识得分较高。但学历是否影响病人安全文化得分,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不一致[5-6,22],值得后续研究者进一步探索。

4 小结

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认知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应重视改善差错的非惩罚性反应、安全的整体感知、员工配置及事件报告频率;护士对所在工作科室病人安全的整体评价越高,上报不良事件次数越多,且学历越高的护士,其病人安全文化知识水平越高。护理管理人员应动态监测护士对病人安全等级的水平,并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高病人的安全等级;管理并完善不良事件的非惩罚性上报系统,鼓励护士上报不良事件。但本研究仅便利选取了北京市7 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未进行系统性的分层抽样,建议后续研究者扩大样本量,分层次多地域进行抽样,继续探索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的影响因素,促进病人安全。

猜你喜欢
惩罚性护士长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惩罚性赔偿探究
等 你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一张字条:“我不抢救”
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评判性思维与领导力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我国专利法惩罚性赔偿的非惩罚性探析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