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考

2020-03-22 17:26叶秀芳陈东初常萌蕾
关键词:专业课育人思政

叶秀芳,陈东初,樊 婷,常萌蕾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根本指导。处于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用科学的理论培养人,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其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每一个课堂,如何通过课程这一育人载体,全面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

1 理工科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

古今中外,“立德树人”始终是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韩愈《师说》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1]。因此,在研究生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不应该仅仅狭隘地局限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也应当同时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职责。

“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和全过程,我国广大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2-6],积累了一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经验,但同时也反映出现阶段理工科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1.1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整体规划设计缺乏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辩证统一起来,将立德树人内化到课程思政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和各环节,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规划必须遵循课程自身的运行规律,在推进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程中,要具体分析课程体系中课程、教师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优化选择,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相关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科学规划、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深入挖掘、形成特色。

1.2 对专业课程思政认识不清

随着高校专业分工的日益细化,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不同专业的教师分别担任,尤其对于理工科专业,专业课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关联度不高,师生普遍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即思想政治教育是两课教师的教学任务,而与专业课教师无关,导致在理工科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关注不够充分,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存在一定的误解。

1.3 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有待加强

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一线,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关键,但目前普遍存在的现实情况是,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与能力因学科、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尤其是理工科的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需要,甚至有部分教师由于意识的不到位、对课程思政认识的深度不够,难以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1.4 课程思政设计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专业课而言,如何找到思政教育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将政治属性强的思政元素恰到好处地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支离感与违和感,不破坏课程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是专业课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2.5 课程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甚至缺乏

课程思政的落脚点要落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上,课程思政虽然更为注重潜移默化,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熏陶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养成,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对课程思政进行评价,但目前常见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思政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较为笼统单一,缺乏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合性和长期性特点的过程性、系统性的多维度评价体系。

2 理工科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议

2.1 加强课程思政改革组织和制度保障

课程思政建设所涉及的不仅只是独立的课程思政建设,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课程、专业、学科、学院、学校等不同层面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改革管理、激励制度,加强课程思政改革的引导、宣传工作,优化并逐步完善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培训和教学评价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对课程思政改革这一系统工程进行较为全面和详细的部署、规划和指导,消除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后顾之忧,引导专业教师积极投身于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2.2 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教师是实现课程思政的关键主体,提升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是保障专业课思政改革的关键前提。为此,需要结合课程、学科教师实际现状,通过建立专业课思政改革的常态化培训、伙伴式学习机制,为专业课教师提供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机会,避免教师因担心缺乏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而不愿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忧虑;设立一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试点教研改革项目,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申报;探索结合教师党支部主题学习、党日活动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2.3 引导专业课教师进行合理的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改革对专业课课程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课知识,更要善于挖掘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德育元素,依托“德”与“知”的辩证关系,将思政元素以恰当的方式导入到课程中,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理工科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属于典型的自然学科课程,在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时,切勿生搬硬套、强硬嫁接。在课程思政设计中要引导教师充分理解课程育人价值,掌握课程育人要求,精研教材,对专业课内容重新挖掘、梳理和认识,基于课程、学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进行课程思政设计。

2.4“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改革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是实现课程育人,通过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专业伦理和科学信仰,良好的行为习惯。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系统和潜移默化的特性,在专业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构建时,要科学设定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注重多维度、过程性的评价指标,科学合成评价结论,能充分体现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协同育人目标的成效,构建较为合理的以“立德树人、协同育人”为目标的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体系对课程思政效果的量化评估作用和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建设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和呈现,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并非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单叠加,在理工科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探索时,应立足自身的专业特色,设计有机协同的课程思政融合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内容进行具化、深化,跳出说教的窠臼,切实肩负起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专业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