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尔《水的嬉戏》音乐与演奏

2020-03-31 13:21黄晓晴
艺海 2020年2期
关键词:曲式结构演奏力度

黄晓晴

〔摘 要〕拉威爾是十九世纪末杰出的法国作曲家,他的作品兼有印象主义特征和古典主义传统。他受印象派诗人和画家的影响,在音乐题材、调式、和声、织体等方面进行创造性地改革,开拓性地发展了印象主义音乐。《水的嬉戏》是拉威尔里程碑式的作品。在《水的嬉戏》中,拉威尔以精湛的作曲技法为我们塑造出奇幻无穷的音响世界。本文从曲式结构、调性和声、节奏、力度四个方面阐释作品的音乐和演奏。

〔关键词〕曲式结构;调性和声;节奏;力度;演奏

拉威尔是十九世纪末杰出的法国作曲家,他的作品兼有印象主义特征和古典主义传统。他受印象派诗人和画家的影响,在音乐题材、调式、和声、织体等方面进行创造性地改革,开拓性地发展了印象主义音乐。《水的嬉戏》是拉威尔里程碑式的作品,其创作灵感源自李斯特《艾斯特庄园的喷泉》。不过,《水的嬉戏》描绘的可不仅仅是喷泉,拉威尔说它是潺潺的水声、喷泉、瀑布,以及溪流发出的自然之声。乐曲音响瑰丽奇幻、多彩斑斓,汇集了水的各种姿态和声响。既有清风徐来、烟水悠悠的宁静,也有流水潺潺、急流飞溅的喧闹。拉威尔对“水”形象的生动描绘,让人耳目一新、身临其境,堪称完美的“视听盛宴”。

一、曲式结构

一首作品必然以一定的结构形式呈现,而让人信服的演奏一定离不开对作品结构风格的准确把握。拉威尔既是创新者,又是古典主义的追随者。他的创作理念同样反映在《水的嬉戏》中。作品采用单乐章奏鸣曲式,并保留古典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的结构形式。呈示部由双主题构成,第一主题没有明显的旋律特征,以和声和织体为主导,是音型化、织体化的乐段,由右手九和弦和七和弦的分解琶音及左手五六度的音程构成。连续的平行七和弦和九和弦进行,使音乐始终处在游移状态,增添了色彩性,朦胧飘逸烟水悠悠的意境油然而生。第二主题旋律采用五声调式,以左手八度呈现。乍一听,仿佛耳熟能详的中国曲调,亲切温婉。同时,右手以高音区二度音程清透又略刺耳的烘托背景,营造出神秘幽深的氛围,仿佛置身流水淙淙的密林深处。展开部采用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的素材,通过模糊调性、不同结构和弦的对置、色彩性和声写作将乐曲推向高潮。再现部规模相比呈示部,精简了15小节(呈示部总共37小节),并以第二主题的再现取代结束部。这样的安排,结构简洁精炼,充分地展现出拉威尔精湛的作曲技法及对传统的革新。纵观全曲,拉威尔虽然采用最传统的奏鸣曲式,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延续传统,而是对传统结构进行合理变革,即讲究结构,又注重形式的完美。把握其独特的结构逻辑,是演奏好这首作品的前提,也是保证音乐连续性和整体性的基础。

二、调性和声

拉威尔不愧是配器大师,乐曲虽然依然以传统的调性和声为主,但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都采用双调性,与传统调性布局迥然不同。此外,还有大量色彩性和声、半音化和声的应用,这是对传统和声的一种革新与反叛。

呈示部第一主题右手在升g小调上,左手在E大调上,不同调性的交融,混合出神秘奇幻的音响。拉威尔还采用极不和谐的九和弦和七和弦的平行进行,这种色彩性的和声削弱了传统功能性和声的进行,更增添空灵静谧的氛围。这部分的演奏难点在于右手大跨度的分解和弦又轻又快,还要平均,弹奏中需要协调好指尖手腕肘部的关系。指尖要完全贴键弹奏,并保持充分的灵敏度和紧张度,否则弱奏就容易声音虚浮和漏音,影响声音的质感。演奏时手可适当地放平,用指腹部位弹奏,声音会更圆润。手腕需灵活自如地配合手指移动到位,同时肘部轻松弹性,可适当地将重量挂起,也需要灵活自如,协调地配合手指。展开部同样运用很多色彩性的和声手法,高度半音化及不同结构和弦的对置,使调性模糊。要注意对声音的要求,在演奏中挖掘出不同的色彩,对表现音乐的内涵意义重大。譬如演奏38小节到48小节,不仅要求右手的跑动又轻又快,音响精致飘逸,同时还要控制不同的声音层次。因此,演奏八分音符,将手臂的重量落下;演奏三十二分音符时,要把手臂重量挂起,手指完全贴键,充分发挥手指的主动性弹奏。注意触键的变化,用不同的部位发力,是塑造声音层次的关键,也是演奏的难点。

三、节奏方面

乐曲中多次出现4/4、3/4、2/4、1/4拍的节拍更换,不同的节拍律动,形成错落的节奏感觉和长短不一的乐句,灵活多变。在演奏中要做到节奏严谨、速度准确,不随意地放慢和加速。只有把速度稳定统一起来,才能在听出节拍更替形成的长短不一乐句的同时,保证音乐的流畅自然、一气呵成,这是演奏拉威尔作品特别要重视的方面。

演奏中还要注意细部节奏形态的变化,节奏的变化往往意味着音乐内容或性格的变化。比如第一小节,右手第二、第四拍的后半拍,节奏从十六分音符变化成三十二分音符。节奏的细微变化将水波微澜的动感传神地展现。再看第四小节,右手一二拍是十六分音符,三四拍是三十二分音符,而后第五小节又回归十六分音符。而左手在这四小节中,一直是八分音符的平均节奏,左手的“不变”很好地烘托出右手的“变”,作曲家精心设计的节奏快慢,将一静一动的水面刻画得淋漓尽致。演奏这段务必保持左手节奏的平均,精确地控制,不能有任何速度上的摇摆。右手紧随左手的节奏,在节奏变化前,提前预见,心到手到,并在触键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整首作品节奏复杂,八分音符的三连音、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六连音、三十二分音符的六连音、华彩乐段的五连音、七连音等等,各种节奏变化组合,还有三对四、三对八的复节奏。面对这种复杂,演奏时一定要精准的数好拍子,将各种节奏组合有机地连接,保持音乐内在的流动性和节奏的连续性。要认真研读乐谱,在乐谱中,没有提示速度指变化的地方,切忌随意加快放慢,以免破坏音乐的完整统一。

四、力度方面

演奏中,把握好力度层次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拉威尔在《水的嬉戏》里标注着大量的力度记号:ppp有1处,pp有9处,p有7处,mf有5处,f有5次,ff有3次,fff有2处,力度层次极其丰富。认真研读乐谱,遵循作曲家的力度标示是我们演奏的重要依据。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力度记号一样的地方音乐是一样的。演奏中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音乐的需要安排好力度设计。譬如,在48小节和72小节两处都出现fff,是全曲最强的两处,但这并不代表两处的fff是一样的感觉。再看看乐谱:从38小节开始,乐曲进入发展部。乐谱上38小节标示着p,41小节标示着mp,43小节标示着f,46小节标示着ff,然后到达48小节的fff,也就是说从38小节到48小节,历经11个小节,力度才从p、mp、f、ff到达fff。48小节的快速十连音将情绪推至乐曲的高潮——和弦震音(fff),这是一个很长的力度逐渐增强的过程,这个部分的演奏,合理设计力度层次是极其关键的。再看72小节的fff,力度从71小节的ppp,在短短两小节中到达fff,这是力量急剧增强,张力十足、酣畅淋漓充满震撼力的片段。两处的fff,是完全不同的音效和音乐内涵。虽然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但实际演奏中,其音响力度还是有限的。印象派作品有着丰富的音响层次,每一层力度都对应着不同的色彩变化,因此,安排好力度,重视声音在弱音量范围的力度层次设计特别关键。当然合理的运用左踏板右踏板,改变声音的色彩,又能为塑造音响创造无数种可能。

《水的嬉戏》重塑了我们的音响世界,留给我们奇幻无穷的想象空间!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

[3]F.E.科尔比.钢琴音乐简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曲式结构演奏力度
加大建设推进力度 确保按时建成达效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浅析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
中胡演奏中音色的把握
和声曲式分析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