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蠹蛾性诱测报及防治试验研究

2020-04-07 04:48杜婧含1张爱萍
果树资源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诱剂测报成虫

杜婧含1,于 洁,张爱萍

( 1.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分院,宁夏 银川750011;2.灵武市林木检疫站,宁夏 灵武 750004)

苹果蠹蛾属世界检疫性有害生物,被国家列为一类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属于国际和国内重点检疫对象,是世界上仁果类果树毁灭性蛀果害虫。苹果蠹蛾可危害苹果、梨、杏、桃等多种果品,以幼虫蛀果后深达果心,随虫龄增长,蛀孔不断扩大,造成果实不能食用,而且大量落果,给果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苹果蠹蛾2008年由甘肃传入宁夏青铜峡市、中卫市、中宁县,2015年传入宁夏灵武市白土岗乡劳改农场果园,发生面积和传播速度逐年扩大。灵武市是宁夏苹果主要栽植区,素有“水果之乡”之美誉,果树栽培历史悠久。现有经果林面积1.15万hm2,苹果、杏、桃树面积0.4万hm2,已成为灵武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据2016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灵武市苹果蠹蛾发生面积433 hm2,苹果树平均被害率68.2%,平均蛀果率为10.26%。由于苹果蠹蛾特有的隐蔽性和钻蛀性,在防治上,果农不易掌握防治适期,整个生长季节多次防治,且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既杀伤天敌,又污染环境。为此,从2016-2019年我们在郝家桥镇、白土岗乡、灵武林场、大泉林场、白芨滩林场果园进行了苹果蠹蛾性诱剂测报和防控试验,摸清了苹果蠹蛾在果园内的发生规律,确定了最佳防治关键期,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采用北京格瑞碧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人工合成苹果蠹蛾雌性诱剂,该性诱剂利用仿生合成技术以及特殊的工艺手段,把仿生化合物添加到橡皮诱芯中。诱捕器采用27 cm×20 cm×12 cm硬纸,成三角形对合,中心穿细铁丝将橡皮诱芯固定其中,内壁放粘虫胶板。在果园通过诱芯将苹果蠹蛾雄成虫引诱到诱捕器内,用粘虫胶将其捕杀,从而减少果园虫口基数,达到生态治理的目的。

1.2 测报方法

试验设在郝家桥镇(永清村)、白土岗乡(劳改农场)、灵武林场、大泉林场(大泉指挥部)、白芨滩林场(大泉管理站)果园,主要栽培品种为苹果,株行距3 m×4 m,树龄20~25年,树势整齐一致。田间诱蛾量的监测从4月1日开始到9月23日结束。首先将三角型性诱捕器,挂在果树距地1.5~2 m处树上,诱捕器的设置密度2个/667 m2。自苹果蠹蛾性诱捕器挂出之日起,每周调查记录诱蛾数,及时更换诱芯、粘虫胶板,发现损坏或丢失,立即更换。并绘制“苹果蠹蛾诱蛾动态曲线图”,以日期为横坐标,以诱蛾数量为纵坐标,绘出曲线,以便观察苹果蠹蛾发生规律及发生原因分析。

1.3 防治试验

为了找出最佳防治方法,测试诱杀成虫及防治适期的防效,我们于2018年在白土岗乡劳改农场、白土岗乡火城子村、郝家桥镇永清村进行防治试验。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性诱剂防治区、性诱+化防防治区、化防防治区和空白对照区,重复3次,顺序排列。3个防治区面积均为3.3 hm2,空白对照区面积为0.13 hm2。1)性诱防治区,4月19日开始悬挂苹果蠹蛾性诱捕器进行诱杀,一般每667 m2设置2个诱捕器。2)性诱+化防防治区,在性诱剂防治的基础上再根据测报进行树冠喷药防治2次。即5月上旬、7月上旬采用2.6%高氯氟甲维盐(角斗士)2 000倍液和3%苦参碱1 000倍液进行化防。3)药剂防治区,在测报的基础上进行化学防治,即用性诱捕器测报苹果蠹蛾消长规律确定防治适期,一般每年防治2次,采用2.6%高氯氟甲维盐(角斗士)2 000倍液、5%阿维灭幼脲2 000倍液分别为5月上旬越冬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上旬成虫发生高峰期各喷药1次。4)对照区(未防治)设立3个对照。4个处理对比试验。以上选择有代表性苹果树设立标准地667 m2,标准地采取Z字取样,选取5株样株,调查蛀果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 mm,体灰褐色而具紫色光泽,雌蛾色淡,雄蛾色深,前翅臀角处有深褐色椭圆形大斑,内有3条青铜色条斑,其间有4~5条褐色横纹。

幼虫:初龄幼虫淡黄白色。成熟幼虫体长14~18 mm,头黄褐色,多为淡红色。前胸盾片淡黄色,并有褐色斑点,臀板上有淡褐色斑点。

蛹:黄褐色,体长7~10 mm,复眼黑色。

卵:椭圆形,长1.1~1.2 mm,扁平,中央略凸出。初产时像一极薄的蜡滴,半透明。

2.2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3代,以老熟幼虫在果树的老树皮、树干裂缝、树洞、主枝分叉处缝隙中结茧越冬,一部分在堆果场、贮果库及果箱、果筐里越冬。越冬代成虫一般于4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上旬和7月上旬为1、2代成虫发生盛期,5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分别为1、2代幼虫发生盛期,也是蛀果的两个高峰期。成虫羽化后1~2 d进行交尾产卵,卵一般产在果实的表面、萼洼处和梗洼处,刚孵化的幼虫,先在果面上爬行,寻找合适位置蛀入果内,然后蛀入果心,食害种子,排出的粪便和碎屑成褐色,堆积虫孔外,并以虫粪缠以虫丝,危害严重时,常见其串挂于果实上。6月上旬及8月上旬为幼虫危害脱果期,从4月中旬至9月上旬都能见到成虫,且世代重叠。

2.3 苹果蠹蛾田间诱蛾消长规律

从2016-2019年苹果蠹蛾诱蛾动态曲线图(图1)看出:4月中旬(2016年4月13日、2017年15日、2018年17日、2018年18日)首次诱到越冬成虫;4月29日左右越冬幼虫陆续羽化(18头/平均诱蛾量);5月6日左右为成虫羽化高峰期(24.25头/平均诱蛾量);5月20日诱蛾量下降(5.25头/平均诱蛾量)是第1代幼虫发生盛期;6月24日(11头/平均诱蛾量)第1代成虫出现;7月1日左右达到高峰期(14.25头/平均诱蛾量);7月15日诱蛾量下降(6头/平均诱蛾量)是第2代幼虫发生盛期;8月5日(12.75头/平均诱蛾量)达到高峰期。因此,利用苹果蠹蛾性诱剂诱蛾动态能够反映出苹果蠹蛾在当地发生规律与田间发生为害情况相一致,利用其进行预测预报,抓住防治最佳时期(苹果蠹蛾成虫羽化期和产卵期),有较高的准确性。

2.4 防治试验结果

根据4种不同处理,9月15日,在果园中采取Z字型取样,每点选取苹果树5株,每株按上、中、下3个方位随机各调查果实50个,每个标准地调查750个果实,共计6 750个果实,分别调查苹果的蛀果率见表1。

从表1可知:对照(不防治)平均蛀果率为10.26%,化防6.2%、性诱剂5.7%、性诱+化防2.4%。防治效果以化防+性诱最为明显。

2.5 发生原因分析

2.5.1 气象因素

据资料显示:苹果蠹蛾的生存受气温和降水条件影响,一是发育起点温度9 ℃,年积温(T=9.2 ℃)低于480日度和1月份平均最低温度低于-28.6 ℃的地区苹果蠹蛾不能生存。二是在6、8、9月份任意1个月平均降水量大于150 mm或7月份平均降水量大于180 mm的地区,苹果蠹蛾不能生存。而宁夏灵武市年积温(T=9.2 ℃)远高于480日度,1月份平均最低温度-20 ℃;年降雨量才200 mm,6、7、8、9月份降雨量也很低,很适宜苹果蠹蛾定居、繁殖。

表1 苹果蠹蛾防治效果(2018年)

2.1.2 人为传播

苹果蠹蛾可危害苹果、梨、桃、杏、沙果等仁果类和核果类果品,幼虫可随果品调运而远距离传播,而且传播蔓延速度非常快。灵武市白土岗乡果园距吴忠市果汁厂很近,果汁厂大量的苹果(落果、虫果)是造成苹果蠹蛾传入的主要原因。

2.1.3 隐蔽性强

苹果蠹蛾以幼虫潜伏在果实内危害,幼虫从孵化到老熟脱果平均28.2~30.1 d,生活周期中,虫体外露时间较短,生活隐蔽。同时,灵武市大部分果园苹果蠹蛾与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混合发生,由于寄主植物相同,危害症状相似,果农不易识别,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造成防治不及时、封锁控制难度大。

3 结论

1)应用性诱剂监测苹果蠹蛾发生期,可提供准确的防治适期。由于测报准确,能及时有效指导果农进行统防统治,避免盲目打药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减少化防次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防效。

2)利用性诱剂防治苹果蠹蛾,具有对环境和各种动植物无害,无抗药性,且经济、省时、高效,操作简单等优点,符合绿色果品生产规程,值得大力推广。

3)应用性诱剂防治苹果蠹蛾,但不能完全依赖性诱剂防治,要结合化学防治(生物农药)。根据试验,在苹果蠹蛾成虫发生高峰期5月上旬、7月上旬结合药剂防治2次,以性诱+化防防治较为理想。

4)应用性诱剂防治苹果蠹蛾时,可诱到大量的梨小食心虫成虫。根据试验,当苹果蠹蛾性诱剂和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组合使用时,苹果蠹蛾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更好的监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

猜你喜欢
诱剂测报成虫
食诱剂作用方式及其制剂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二化螟性诱剂测报与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初探
孝义市草地贪夜蛾高空测报灯投入使用
果蝇诱剂配方筛选及田间引诱试验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